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其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描绘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还有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所救,到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众多妖魔鬼怪的故事。大闹天宫的英雄,成为皈依佛教的教徒,《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换,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少有的。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任何简单化的倾向,都会带来偏颇。一、孙悟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究竟何在对《西游记》中孙悟空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的评价,历来都存在着分歧。褒之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蒲润洲 《乡音》2013,(1):44+5
在我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戏曲中,樊梨花是唐代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在锁阳关,就流传着她的许多传说和故事,在此基础上改编成《樊梨花把守锁阳关》《樊梨花勇夺锁阳关》《丑鬼杨藩》《薛刚反唐》等传统剧目上演。这些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演绎得活灵活现,使樊梨花的形象愈加丰满和传神。锁阳关,在河北赤城县龙门山上。龙门山横亘于赤城县与宣化县之间,  相似文献   

3.
张碧 《求索》2010,(5):177-179
神话是产生于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文化现象。从诞生人类社会以来,神话便先天地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作为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一种文化样态,"现代神话"虽在具体表现形态、价值诉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元趋势,但意识形态属性却从未消失。就"现代神话"范畴中的"神话主义"而言,其不同形态的艺术制品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神话主义"文学及其他艺术形式往往渗透着面向历史特定境况的批判意识,具有针对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而在"新神话主义"景观文化中,景观化神话堕入视觉文化之中,并通过对社会、历史意识的淡化作用,使神话在消费主义逻辑弥漫于世之际,成为弱化受众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4.
“神话原型”品牌理论是将复杂的产品整合为统一的品牌意义,用此激发原型及其背后的神化故事,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本文以英国独立音乐品牌4AD为例,探讨了它对常规品牌理论的颠覆,并以“神化原型”理论中的探险家原型作为该品牌的定位,从品牌个性塑造、品牌管理、品牌打造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神话原型”理论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猴拳     
我国十六世纪的著名小说《西游记》中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早为人们所熟知。在武术中,以猴子形象创编的猴拳,同样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赞赏。  相似文献   

6.
顾希佳 《思想战线》2004,30(4):88-93
通过对良渚玉器神人兽面纹的解读 ,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伏羲是浙江先民的祖先崇拜 ,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即已形成的神话母题 ,对后世口头故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致使伏羲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 ,绵延不绝。神人兽面纹指的是神话人物伏羲的这一假设似可成立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保留着大量的女神形象,不仅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样态,更展现了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女神信仰及原始母神想象体系。从创世神话中的大母神原型意象群,到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始祖传说,再到传统节日、祭祀中的女神崇拜,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呈现出一体多元的发展特征,承担着民族始祖神、保护神、自然神、生育神等多重功能。与此同时,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女神信仰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吸收,丰富完善了中国神话系统。  相似文献   

8.
贵志浩 《前沿》2010,(2):129-132
《后羿》与《奔月》的神话重述,是不同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下对同一神话的不同解读,具有耐人寻味的互文性。叶兆言与鲁迅在激活神话原型的同时,也赋予了古老神话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对"食""欲"等人性本能的演绎和神的世界的世俗描写,表达了对人类生命生存形态及其意义的思考,显示了现代性重构的独特的文本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得失说楚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长恨歌》以叙事和抒情的手法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故事曲折,想像丰富,缠绵悱恻,宛转动人,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的主题"长恨",又使人们联...  相似文献   

10.
徐科 《青年论坛》2011,(4):38-41
通过对3种网络媒体报道中所呈现的"90后"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体报道"90后"形象并非以负面为主,而是很大程度以正面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与人们脑海中媒体对"90后"经常冠以"非主流"、"脑残"等负面词语的报道相异。同时,媒体在报道"90后"生活主题上也存在偏离常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古神话中精卫与夸父、女娲与伏羲、嫦娥与后羿、黄帝与嫘祖嫫母、大禹与涂山氏以及湘妃、简狄、刑天等女神与男神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女神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早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抗争和悲剧性。从上古神话中女神形象身上,不仅能看出女性在上古历史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同时还能预见出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精通变身术,让故事趣味横生,也让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田东县思林镇内油村第一书记李慧也懂得"变身术"。驻村一年来,她不断转换角色适应角色,在内油村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由城里人变为"村姑"2015年10月,李慧接受了组织安排,从县信访局副局长"变身"贫困村第一书  相似文献   

13.
黄一峰 《今日广西》2010,(21):11-14
“长生不老”这一梦想似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从秦皇蓬莱求宝到汉武深宫炼丹,从彭祖不老的传说到晋人烂柯的神话,甚至从家喻户晓的“唐僧肉”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不对健康与长寿趋之若骛。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一位寿星坚“忍"不屈的人生经历,对“生命怎样才能健康长寿?"的科学命题作出了一些真实而具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除夕前夜,参加老同学聚会,主题是回忆"那时"爱情。不过,那些发生在青春路上的故事在惹人开怀大笑过后,很快被"我家小闹"、"我家小美人儿"所取代。而我作为在座唯一的"老男孩儿",终究不光彩地"逆袭"可爱的宝宝,成为同学妈妈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你究竟还想"墨迹"到啥时候?我仓皇中逃回家,一推门,发现老爸边照镜子边跟我妈说:"儿子再不快点结婚,我的头发可就掉没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西游记》受到了敦煌文学的深刻影响,在敦煌文学中,可以发现《西游记》最早的故事原型及其演变的线索;同时,《西游记》也是中印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许多人物就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直接孕育的结果。通过对《西游记》源流的重新考察,作者提出了对作品主题的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孙悟空怕谁     
一次,我给女儿讲西游记的故事,当我大讲孙悟空如何如何勇敢、如何如何机智、又如何如何法力高强的时候,女儿突然问道:孙悟空怕谁?我不加思索地说,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  相似文献   

17.
王永梅 《理论月刊》2010,(8):137-141
米克·巴尔关于空间具有"结构性"和"主题化"功能的论述为探讨《无名的裘德》中的空间叙事提供了依据。裘德在一个个地点之间辗转形成一条统领小说的"结构性"线索;作者以此为基础塑造的两个空间(以北"威塞克斯"为原型的现实空间和裘德建构的想象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来的是裘德的觉醒,这一过程具有"主题化"特征,它揭示了作者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神话形象不同于后世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人类社会艺术不发达时期的产物,是原始人类“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形象。它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大量被发掘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神话宝库,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郑梅 《人民论坛》2013,(20):250-251
中西创世神话在看似相同的故事线索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到二者在婚姻观念、发展动力、人性论和文化兼容性等方面所折射出的各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旧约》中的创世神话为例,对比中华神话,文章对中西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个性进行了剖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20.
夸父逐日神话原型别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世忠 《思想战线》2002,28(3):122-125
出自《山海经》的神话“夸父逐日” ,研究者对其的解说和阐释历来众说纷纭。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夸父逐日”神话是以古代巫师祈雨为原型。它的主体夸父是原始社会中的女巫 ,它所记载的内容正是我国古代盛行的祈雨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