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魏《穆良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一生官职的迁转情况,在众多北朝墓志中,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加之志主穆良一生仕历并不十分显贵,主要迁转都集中在中低等职官上,而这一部份通常为正史及其他墓志所忽略。结合正史分析后,能够看到一份完整的中古官员宦历。由此,可以为北魏末至东魏这一时期的职官分类、普泛、考课等问题,为制度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产生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曾小梦 《求索》2010,(11):244-246,252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石点头》作者及成书时间的补证《石点头》是一部成书于明代末年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共十四卷 ,题有“天然痴叟著 ,墨憨主人评”。该书虽署名天然痴叟 ,但据序言作者 (作序者“古吴龙子犹”及评者“墨憨主人”当为吴中名士冯梦龙 )说为“浪仙氏”。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也认为应该是席浪仙 ,理由充足 ,甚为可信 ,可参考。但浪仙仅为其字 ,其人究竟为谁 ,则难以考定 ,今结合有关内证和外证材料 ,对席浪仙的交游、籍贯、身份补证如下 :第一、作者与冯梦龙交往密切 ,志趣相投。《石点头》全书十四篇故事 ,基本上都是改编之作 ,很少个…  相似文献   

4.
曾小梦 《求索》2011,(8):254-256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28日新《婚姻法》颁布实施,然而适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予以高度重视。作者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一、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方面;二、经济帮助方面;三、强制证人作证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的构想,力图使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更加周密、严谨、公正地保护民事立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张鹏飞 《求索》2010,(7):187-189,186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历代治《水经注》者著述众多,然大多注重研究所引文献,而对《水经注》独特的注疏方法、文献考证特点关注甚少。本文认为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文献资料注释经文,将文献典籍、民间传闻与实地考证互相印证,尤其是运用文字学知识,把地理名称的文字辨析(包括音、义、字形)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水经注》之独特注疏方法,为后世注疏之学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7.
王冰 《求索》2012,(7):130-132
《歧路灯》有多种不同的抄本和印本。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抄本和上海图书馆藏清代抄本是存世两个版本系统的代表。安定小斋抄本、晚清抄本、洛阳石印本及上海明善堂排印本与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抄本有较多的共同特征。乾隆抄本、朴社排印本和上海图书馆藏清代抄本三者相同点较多。按有无《家训谆言》对《歧路灯》版本进行分类的做法,不符合版本演变的实际情况。乾隆抄本不是最早的学生抄本。洛阳石印本底本不是乾隆抄本。栾星校注本系由多种残本合校、补缀而成,不能真实反映小说原貌,重新校勘和整理《歧路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流动人口择偶时存在明显的正向教育匹配倾向,超过65%的夫妻是教育同质婚,其中大专及以上层次同质婚呈快速增长态势。依据夫妻教育组合进行泰尔指数分解发现,家庭收入的组间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7.41%升至2017年的14.31%,说明教育匹配对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力在增强;反事实分析进一步证实,近年来流动人口夫妻教育匹配结构的变化扩大了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差距。在家庭收入的不同分位数上,教育匹配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在低分位数上,传统的夫高妻低型教育匹配体现出一定的收入优势;而在高分位数上,高等教育同质婚及夫低妻高型匹配的家庭收入倾向于更高。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将重大疾病纳入可撤销婚姻制度当中,既扩充完善了婚姻可撤销的事由,也带来解释上的分歧。一方面,疾病对婚姻效力的影响由违反公益要件转为私益要件,规范意旨与《母婴保健法》不相协调,需通过目的解释进行转化适用,并扩张解释疾病的外延种类;另一方面,仅依据《民法典》对疾病进行认定,存在规则供给不足的问题,应参照保险等行业标准,以是否影响婚姻意愿和目的实现为基础,涵盖对夫妻婚后身体、精神、物质等各方面的共同生活造成影响的身体和精神类疾病。此外,在判定婚姻效力时,还须考虑当事人是否尽到注意义务、患病方是否尽到告知义务、是否存在撤销权消灭的事由。  相似文献   

10.
许慎认为《说文》所收的五百多个古文是三皇五帝时期所使用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古文字。从汉至清的两千年之间,学界一直沿袭这个错误认识。科学古文字学的分立和出土古文字材料的不断丰富,使得正确认识《说文》古文成为可能。吴大澂、王国维等人的研究指出:《说文》古文是战国时期东土六国文字。使得这个绵延近两千年的学术疑案终得揭橥。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许慎的生平事迹、学术活动,结合新近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可以进一步阐明:《说文》古文的来源是复杂的,古文经写本是其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许慎还描摹了出土鼎彝等古文字资料。《说文》古文的主体是战国时期东土六国文字,除此之外尚有少许时代更早的商周文字。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寓意之文,又是纪实之文。现多认为《桃花源记》系寓意之文,且认为陶文是虚构之故事,其桃花源亦误认是湖南武陵。考当时社会与史籍,实不尽然。近代史家陈寅恪先生据史祥加求证,“纪实立说”,指出《桃花源记》之桃花源应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  相似文献   

12.
马士远 《求索》2011,(4):173-175
《荀子》引《书》呈现出了明显的断章取义特性,其诠释的向度多是朝向现实与未来的,而不再是以诠释原义为根底。《荀子》是论《书》较多的一部文献,这说明在经过诸子文化相互争胜之后,《书》不仅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在儒家内部也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反省阶段,荀子正是其领军者。  相似文献   

13.
曾晓梅 《前沿》2002,1(5):79-81
《婚姻法》中增设的法律制度反映了其伦理性和人本性的本质特点。忠实义务、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制度的设立填补了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严昌洪 《学习与实践》2012,(12):118-127
1912年初至1914年底,台湾地区学者连横游历大陆近三年时间。连横的《大陆游记》记载了民国初年的政局与社会变迁实况,展现了一幅当年中国南与北相争,新与旧并存,进步与落后较量,光明与黑暗搏杀的生动场景。其中,对民国建都之争的过程及其结果、政党政治的表现及其失败原因、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各种新气象与仍然存在的社会阴暗面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地区知识界爱国人士对祖国与辛亥革命的认同,以及对改造社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姚军 《求索》2013,(6):70-72
《古文苑》所收《汉高祖手勒太子》极有可能出自刘邦本人。并且,该文还存在着错简现象,梁代以前的人就将其抄乱了,梁殷芸在编著《殷芸小说》时自然也抄乱了,《古文苑》所录也因之致乱。这五则文字确非作于一时,其中第一、第三、第四当为一勒,专言读书做人.当是刘邦刚即位时所作;第二、第五当为一幸办,专言立嗣托子,当是刘邦临终前所作。  相似文献   

16.
侯桂运  王恒展 《求索》2011,(1):183-185
吴伟业在顺治十年赴京出仕,但他的仕清行为到底是被动的、被迫的,还是主动的、自愿的,这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持前论者以《梅村集》中吴伟业自悔出仕的诗文为证据,持后论者则一直缺乏坚实的支撑材料。《日照丁氏家乘》中载有吴伟业在顺治三年给当时的满清知府丁允元写的一篇祝寿文,这篇集外轶文可以作为后者的支撑材料。因为吴伟业在文章中不仅热情洋溢地肯定了满清政府的统治,赞扬了满清官员,而且明确请求丁允元举荐他出仕。这表明他早在顺治三年初就已有了仕清之心。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改造运动是围绕《婚姻条例》的颁布、实施展开的,尽管存在一种婚姻绝对自由的偏差,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这场运动既以妇女解放为目标,又是引导妇女参加革命的重要手段。它对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3,(20):7-7
埃及发生政局危机;斯斯诺登申请庇护陷困境;孟加拉国女孩“生还奇迹”被曝骗局;同性婚姻获美国最高法院支持;限制结婚次数立法倡议现身俄罗斯;澳大利亚拟起诉日本商业捕鲸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妇女的离婚、再嫁是不自由的,重视和强调贞节。但在唐代,离婚极为常见,再嫁不以为非,贞节观念的淡薄在整个封建社会都为罕见。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当时"开放型"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源于《唐律》反传统、崇尚自由的婚姻制度。本文从《唐律》入手、对唐代婚姻制度的形成背景、婚姻制度的开放性和利弊展开分析,揭示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江藩是清代知名学者,"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汉学师承记》著称于世。高明峰教授10余年来专注于江藩其人其学,结撰而成《江藩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在著书过程中,作者秉承"文献整理与理论研讨相结合"的理念,力求在全面详实地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藩其人其学作出客观公允的探讨和评述,借此推进江藩乃至清代学术的研究。对于江藩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江氏著述的校笺整理和《汉学师承记》等经学著作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