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分析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我们认为应从今天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小农(农户)的特性开始。他们的特性可概括为稳固性与风险性。所谓稳固性,是由于农户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经营利益的直观性而产生的劳动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使小农稳固地和士地结合在一起,维持着自己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正是由于农户的这种稳固性或生产积极性,在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的家庭经营将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近1/4的人口就是证明,这也是我们要继续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  相似文献   

2.
一、农户行为的经典理论农户是农村生产、生活和交易的最基本单位和组织。对农户经济行为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经典理论:恰亚诺夫的组织生产理论,舒尔茨的理性小农理论,黄宗智的过密化小农理论,斯科特的道义小农理论,贝克尔的新家庭经济理论和张五常的佃农理论。恰亚诺夫在《农民经济组织》中认为,农户的生产经营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不同,二者在经营目标、收益核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小农经济的研究不能等同于企业的研究。从经营目标看,农户并不是以追求利润  相似文献   

3.
耿元骊 《求索》2011,(7):247-250
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的社会,以单个的小农家庭为基本劳作单位,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一个农户能占有耕作多大面积的土地,体现了农民的经营能力,也反映了农民的普遍经营规模。把文书材料和传世史料结合起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唐代有田20-80亩的户数最多,小农户占有土地数量,平均在50亩上下。宋代的主客户统计,主要是根据资产,而资产又主要由田产组成,通过统计不同时期的垦田数、户口数并综合分析,宋代的小农平均户占土地亦在50亩上下波动。这是唐宋时期一户小农所能经营的最佳规模,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唐宋之间小农户的土地占有平均规模相似,小农经济的普遍规模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谢六玲 《人民论坛》2010,(9):166-167
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建国后它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集体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形态特点,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合作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理论,共同演绎出了中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形态演变及改造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东升 《前沿》2010,(19):98-102
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建国后它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集体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形态特点,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合作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理论,这三者间的传承与发展,共同演绎出了中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之路。  相似文献   

6.
以当前我国小农户广泛存在的事实证伪马克思恩格斯“小农消亡论”实际上陷入两个误读:一是将我国小农户完全等同于“小农”,忽略了我国小农户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价值追求等方面对“小农”的超越;二是割裂马克思恩格斯“小农消亡论”的整体性,未捕捉到消亡对象的真正所指及消亡的条件性与时间性。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小农消亡论”的科学内涵是剖析我国小农户发展的根本进路,解读“小农消亡论”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背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是马克思恩格斯“小农消亡论”的当代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现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一、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小农户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春敏 《前沿》2014,(17):105-108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矛盾的演变要求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经济学创新的根据是现实经济矛盾而不是抽象的演绎理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但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国情有不同的解读。从劳动者角度看,中国的国情首先就是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公有制是其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应该以"劳动人"而不是以"经济人"作为逻辑起点,这是中国劳动者利益的要求,也是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陈秀平  陈继雄 《前沿》2010,(20):28-3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先秦时期君民关系理论(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民本思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家从不同阶级、阶层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君民关系理论,但都是提醒君主要重视民众,以民为根本,这些思想是当今"以民为本"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文勇 《前沿》2006,(10):197-200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过去的20多年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激活了农村经济。但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又制约了中国农业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为了解决这一根本性矛盾,中国必须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给农户完全的产权。  相似文献   

11.
微观天下     
正扶持小农户要下绣花功夫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据《人民日报》)【评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中国农村还有大约2亿小农户,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小农户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主体。所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更好地保障小农户的生存环境,给予必要的扶持政  相似文献   

12.
曹阳 《求索》2010,(11):5-7,17
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将是多元化微观经济主体互补互动、利益密切相关的共生组织群。在共生进化过程中,"小农"将在市场化、社会化网络这一共生界面的基础上被"改造",但不是被"消灭";而市场化、社会化网络这一共生界面的建设则是我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徐中 《理论月刊》2010,(4):29-3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回答了中国"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小农经济是中外历史上绵延了几千年的生产组织形式,直到今天,中国的小农仍然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而无消退之意,欧美国家的家庭农场也早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载体。联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对小农强制性地消灭所导致的失败,促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小农经济理论再作系统学习,对农户的内在潜力机制再作深刻认识,进而指出对小农未来政策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5.
肖建杰 《求索》2014,(5):62-65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其发展经历了如下逻辑和历史的演绎进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思想渊源;从实践出发、用生产力标准取代意识形态标准成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逻辑基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奠定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铺平了道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核心内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升华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以台湾作为研究中国的基地,而费正清也积极地介入两岸关系与台湾事务。费正清的"大陆—台湾"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亲共",中期的"反共",与后期的"两岸共治"。费正清多变的面孔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对中国两岸政策的调整,而台湾对费正清体系的反应则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矛盾,以及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王虎 《八桂侨刊》2007,(2):29-35
华族为东南亚各国民族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由于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华人社会本身也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华人、华人中不同的群体融入当地社会的进程和方式是不同的。本文试运用派伊"社会化三阶段"理论对马来西亚和泰国华人的政治社会化进行对比分析,管窥东南亚华人政治认同和融入当地社会的不同进程和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导向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选择、运用和发展、创新。因而,是以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化"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李金芝  李宝江 《前沿》2012,(7):49-5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部分,后者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虽然,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它们却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是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解读在繁荣的背后,也显现出了论争的混乱。我们应该在论争之前反思一个更为前提性的问题,即我们的观点是否被我们无歧义地向对方说出,这就是语言哲学中的"语义上行"思维方式。我们能够看到,诸种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都有一个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某一个核心概念的演绎,而不同的核心概念及其演绎恰恰是造成各个解读之间无法通融的症结所在。这里面隐含了一种黑格尔式的全景式运演思维方式,而它是未经过反思和批判的。这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进行"语义上行"式反思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克服批判与重建过程中的"单线程思维"和"全景式演绎"。我们的任务只是弱化原解读范式的一元权威,因此,必须克服批判与重建过程中以某一逻辑演绎去取代另一种逻辑演绎的极端化方式,而有意识地在不同概念框架、话语系统中呈现多样态的马克思哲学,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