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师号 《求索》2012,(11):92-94
游是孔子、庄子身上共同存在的重要文化事项,二者之游在表现、本质及风格上均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孔子之游主要体现为一种带有游学、游教、游宦等功能含义的现实之游,带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同时,孔子之游也包括心志之游,主要表现为游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雍容气质,即乐道精神,以及其游艺思想。庄子之游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灵、精神之游,其终极目的在于达到一种绝对超脱、无待的自由境界。现实色彩鲜明的孔子之游与理想化、虚幻化的庄子之游,共同开启了中国士人游文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对中国古代的士人游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武汉商业历史为线索,对武汉商业文化的特点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对文化的传统与继承关系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汉"商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口岸文化",其他商业文化现象都是它的派生或分支。而在现代出现的武汉商业的旺盛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既是商业现代化时代的需要,也是对武汉商业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光大。开放,竞争,创新是"汉"商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关公“忠义”精神与三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庆 《前进》2003,(11):32-34
一“关公文化”是依托三国名将关羽事迹而演绎、塑造的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关公文化之主体的“关公”,是兼具“人”(关羽)、“圣”(关公)、“神”(关帝)三者于一身的复合体形象。不单是历史人物形象或文学艺术形象,而是依托历史人物的真实,经由文学艺术的演绎、塑造,极致地提升为“百代帝王之准则”、“千秋神圣之规模”、“独为妇孺所称”、“百世所崇”的神圣偶像。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关公崇拜现象实质上属于“英雄崇拜”文化范畴。在中国古老的英雄崇拜文化林苑中,关公崇拜现象的辐射力度,即其影响力的广深…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论语》、《孟子》中相关思想的诠释,能够理解儒家的"行道"精神。通过孔子的身体力行,"行道"精神开始注入儒家的传统之中,孔子所说的"无可无不可"集中体现了这种"行道"的精神,孟子则直接继承了这一精神,并予以完善和发展。由于孔、孟二人的努力,"行道"精神最终发展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一面,从而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中得以继承与发扬,而"行道"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及其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张利 《传承》2012,(8):73+82
借古思今,挖掘孔子修己思想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在市驻榕办挂职之际,有幸游览了“妈祖庙”,不仅被秀美的环境、优美的景物所陶醉,而且对“妈祖一海上和平女神”的感人事迹所敬佩,被其精神所鼓舞。今拙笔,以抒感悟。  相似文献   

8.
中国死刑应不应该废除?能不能够废除?何时能废除?怎样废除?孔子对“刑杀”的认识对此问题有所启示,死刑问题不是孤立的,必须结合人性,从国家、社会整体的角度,从国家文化精神的角度去审视。  相似文献   

9.
于浩 《中国人大》2012,(6):43-44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研究制定公共图书馆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相似文献   

10.
谈起科学精神,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探索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实证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正名的思想家,因而成为古代中国逻辑传统启蒙的先行者。本文从孔子关于“知”的论述中,探讨了其正名的逻辑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黄小娟 《前沿》2009,(7):174-176
“仁学”是儒家人学的哲学,“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孔子认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仁”,就是道德。这种儒家道德行为的主要实施方式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以人为本位,以道德伦理为中心,构建了儒家伦理型人学的道德精神体系,对充实个体道德精神、加强社会成员道德责任感以及构建现代社会的道德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敏明 《求索》2011,(2):127-129
"游"是庄子思想非常特殊的用语,庄子大量使用"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通过考论,得出其中特殊用法的"游"的本义是指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自由活动,"游"的表现形态有外游、内游和至游之分,相应的则有物境、心境和道境三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一场旨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纷纷举起价值理性的大旗,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入反省技术革命的双重意义:一方面为改善和提高人的生存状态作出了贡献,同时又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革命的核心在于否定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树立一种崭新的生态意识,将以往只从人类的角度考虑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从自然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反省过程中,我们不妨将视野回望于中国古代圣哲.思索、总结、缕析一下他们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基本思想,对我们有着不可小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杭晓宣 《今日浙江》2006,(23):59-59
2006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在深入查办该区一家技工学校任校长贪污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任校长为提高学校的收费标准曾向区物价部门工作人员王雅萍行贿,并两次邀请其携夫出国旅游,费用由校财务支出,数额较大。对此区检察院立即进行了秘密侦查,从而揭开了这起“旅游”受贿案。王雅萍,1964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原系该区物价局收费管理科副主任科员。2004年至2005年,她利用负责教育部门收费管理工作的便利,为区技工学校提高收费标准提供便利和帮助。两次接受该校提供的出国旅游,并有接受其他财物的行为,共计价值人民币46580元。近日,被杭州市萧…  相似文献   

16.
“五四”及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不仅对新文化是一种启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对现代化也是一种启蒙,给当代中国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所以,我觉得纪念“五四”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里兵 《群众》2012,(1):63-63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包括思维、意志和情感。地域精神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精华,这是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征集、归纳、提炼区域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流行起吃野味的风气。有些人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大肆猎食野生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林中爬的、水中游的,无所不吃,仿佛又回到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有的还竞相攀比,愈吃愈珍稀。有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野味餐馆和野味市场,并且日见兴旺。吃野味不仅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可能将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染给人.危害人类的健康。已有研究显示.非典型肺炎的病毒很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9.
从“游”看小说评点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是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从小说评点的外在形式而言,评点是“游”的体现,从评点的内在精神上而言,“游”体现为有限与无限的二重性。概而言之,评点是评点者在有限的精神世界中优游于无限的艺术世界的外在显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任务,揭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房地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预测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