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基雅维利留给阿伦特的思想遗产是复杂和多重的。阿伦特一方面激赏马基雅维利有关政治行动的讨论和对古代政治传统的追溯,另一方面对马基雅维利有关暴力和革命的论述持拒斥态度。通过观察阿伦特政治思想的马基雅维利之维,特别是阿伦特对马基雅维利的二分法式理解,考察两者在思想层面的互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阿伦特本人的思想特质,也能更好地理解由于受阿伦特影响,马基雅维利在当代阐释中呈现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阿伦特对马克思革命观的解读尤为独特,其核心论点是批判马克思将革命目标定为解决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开创自由为核心的"政治问题",脱离了革命的原旨。遗憾的是,阿伦特未能理解,在资本主义现代性条件下,马克思将"贫困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力量",通过推翻私有制实现人的普遍解放,正是为创建崭新自由政治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解读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后者源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通过把握马克思的3个主要论题并将其与古希腊式政治活动的比较,阿伦特提出,马克思既终结了这一传统,同时又仍然处于传统的窠臼之中.阿伦特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总体说来,这一分析只是在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中处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资源,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域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分析批判和由此展开的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以及对现时代政治状况的批判和治疗作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批判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4.
任剑涛 《思想战线》2006,32(5):13-20
施米特、阿伦特对于革命与制宪关系的论述,实际上都受限于他们的政治认知、生活经历、政治期盼和价值取向。他(她)们的不同论说都是想借助于政治革命来讨论制宪问题,将政治、道德与法律的三元复杂关系,做了政治与道德的二元处理,落入了将法律政治化或道德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道德究竟是内在于历史还是产生于历史叙事,这是历史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著名犹太裔女学者汉娜·阿伦特的名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阿伦特看来,道德判断产生于历史叙事。为了能够形成关于纳粹屠杀犹太人历史的道德判断,确定行凶者的相对罪行和受害者的相对无辜是很重要的。如果把行凶者看作是根本的恶而把受害者看作是完全无辜的,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判断。阿伦特的报告是一次尝试,试图把关注从受害者转向行凶者和旁观者,这使她的叙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6.
樊凡 《求索》2012,(8):51-53
在当代政治理论中,施米特与阿伦特为人们展示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政治概念:在施米特看来,政治就是区分敌友,并试图消灭敌人的活动;与施米特对政治的界定截然不同,阿伦特认为,呈现个性、与人沟通才是政治的本质;如果站在"我们和他者"互动的维度来理解现代政治,那么,不仅选择施米特这种相当强的政治表述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且,选择阿伦特那种相当弱的政治表述方式,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现代英国自由主义者阿克顿延续思考启蒙运动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阐发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他通过英、美、法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研究,突出了英国革命的自由主义典范性,批评了美国革命的"虚伪"自由主义,批判了法国革命的极端自由主义误区,并努力缝合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边界,进一步展现现代自由主义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8.
福柯的暴力社会学思想是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顽疾——暴力实践进行批判和反思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福柯看来,暴力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依赖于权力的理性、目的和具体情境中的实践。通过分析现代生命政治的理性,福柯认为生命政治是国家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并据此对以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之名进行屠戮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导向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选择、运用和发展、创新。因而,是以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化"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0.
张涛 《思想战线》2012,38(3):54-57
18世纪后半期是美国基本信仰相继定型之时,诸如社会美德、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为政理想以及排斥暴力与极端革命的外交视野等,都在早期美国的社会争论中变得清晰明确。孔子与众多其他思想家一道,是争论者频繁引用的说理依据。在此过程中,孔子被用来佐证美国人的社会、政治和外交理念,以象征符号的方式进入了美国早期的社会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究竟应该怎样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才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呢?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必须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就是用革命的暴力与和平手段对付反革命的两手,要以暴力为主,和平为辅,即以暴力为基础,争取和平实现。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过程中究竟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革命”含义的新概括及其重要意义马雅伦说起革命的含义,最具权威性的概括莫过于列宁和毛泽东的论述。列宁说:"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  相似文献   

13.
陈忠平  央泉 《求索》2013,(11):96-98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的形成除了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外,更主要是源自美国的清教主义、独立革命、西进运动及超验主义思潮。美国个人主义传统影响了美国大批知识分子,梭罗即是其中一位,他独立不羁的一生是对美国个人主义哲学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4.
龙佳解  蒋红群  阮德和 《前沿》2010,(21):34-36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钝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自我革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整个实践过程之中。从历史演进角度来考察,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自觉和自我革命辩证关系的发展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与自我革命辩证统一关系所涵盖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等哲学意蕴,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就发展的视角而言,我们必须关注和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与自我革命之间关系所涵盖的哲学意蕴,以期更好地平衡好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孔扬 《前沿》2012,(9):35-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的真正含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演,而是以"历史"作为新的解释原则重新理解全部哲学问题。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历史观,也是世界观——把"世界"看做"历史"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所实现的这场哲学革命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前提和思想的前提,牢牢把握住这个双重前提,乃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出场缘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拒绝“性革命”潘绥铭许多人都知道,美国在60年代出现过一次"性革命"。当时的人们主要是根据美国大学生里性行为的急剧增加,才发觉"性革命"已经到来的。自从1985年以来,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感到"性革命"似乎已经在自己身边出现。但是有意思的是:不管...  相似文献   

19.
尽管在国外的政治学文献中国家治理是一个较少使用的概念,但是国家及其治理却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政治哲学中,国家治理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观的探讨和总结。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主要形成了统治国家观、伦理国家观和自主国家观三种观点。统治国家观认为国家必须垄断暴力,伦理国家观则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经历了家庭的分化和市民社会的中介之后,  相似文献   

20.
高燕 《求索》2011,(10):132-133
阿伦特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对欧洲现代性危机的思考,并在对人的研究上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在继承和批判海德格尔的基础上提出了她自己的现象学人学观,为人的尊严和权利的讨论开启了一条新的可能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