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学意义研究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围绕文学意义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论范式。第一种研究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内置于文本之中;第二种研究范式以美国读者反应批评、德国接受理论和解构主义为代表,该范式以"作者—文本—读者"为批评理路,强调读者的解读功能;新历史主义把文学看成历史的组成,强调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话语,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社会—作品—文化—读者"的新的历史转向。三种文学批评研究范式的演进是文学批评从文本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历史转型,这是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地图。  相似文献   

2.
文本·时间·阐释——新历史主义叙事阐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春慧 《求索》2008,(11):170-172
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以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为掌门大橐,是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的集大成。本文通过对新历史主义尤其是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的研究,对历史叙事中历史阐释的可能性、阐释层面和阐释模式进行解析,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如历史小说,咏史诗,叙事散文等)的历史解释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克勇 《前沿》2010,(9):198-200
考察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中的中国艺术因素,挖掘其在古典诗词化用以及意象性思维方面浓厚的"中国风格",另外,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有关的丰富的文化症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心所在,鲜明的南国风情和密集的民国故事叙事既与当代的文学和文化症候相关,也可以看出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国风格"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观念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在文化批评这个大的视阈中构建了关于文本生产的科学,即文学生产理论体系.他把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他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著均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理解文学问题,均在文化批评视阈下审视文学生产过程,因此,研究伊格尔顿文学理论观念过程中,从意识形态、文化批评和文学生产三个方面探寻其文学观念的理论渊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徐小霞 《求索》2012,(4):170-172
托尼.贝内特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等同并排斥通俗文学的作法为问题意识,通过分析阅读接受的文本间性,重新界定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复杂关系,有力批驳了对文学进行等级划分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贝内特融合了文学阅读理论和互文性理论,建构出以阅读为核心,彰显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主体、文学领域与社会文化领域等交互作用的文学动态场域这一新型文学批评理论。这既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受众理论的积极回应,也在理论方法上超越了受众研究和文学阅读理论。贝内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分析通俗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处于"当代性"历史场域中的中国文学批评,面对来自西方学术话语过度浸染之后的"失语症"与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急需建立文学批评"中国话语"本土阐释范式的双重焦虑,需要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评价阐释性实践活动出发,在厘清自我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主动介入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实践,关注中国问题与本土经验,在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资源及西方文化理论资源的三维对话中,克服自我阐释焦虑,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气质品格的文学批评范式,从而有效实现文学批评的意义再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言叙事始终是困扰西方知识界的理论难题.无论是德里达式以符号游戏截断语言指涉,还是福柯式以话语结构置换文本叙事,后现代历史诗学都无法避免其所固有的表征危机与理论偏执.新历史主义在对历史终结论的认识论批判中提倡从传统社会史到泛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使历史诗学在文化研究的关照下突破文本主义牢笼而实现文化与文本的形式对话和阐释共鸣.  相似文献   

8.
尹雪梅  ;廖才高 《求索》2008,(6):184-185
西方传统文学以人为中心,将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关怀范围之外,导致了传统文学与自然生命伦理的截然对立,这是西方人本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文学的伦理缺陷。生态文学于是对传统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与评价,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学批评范式。然而,对待传统文学与生态文学,我们应该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从“文学生态链”角度考察与判断西方文学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使传统文学和生态文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自的哲学导向。  相似文献   

9.
南帆的《文学理论(新读本)》和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是在反思当下文艺学危机的基础上出现的两部典型性教材。它们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精华,以开放性的理论视野和面向现实的实践性品格,确立了历史主义文学观。这对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有着多方面的启示,但同时因为对西方新潮理论的横向移植及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现实的片面化理解而陷入了困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得益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借助于"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女性写作的如火如荼之势,女性文学研究也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叙事"、"自传体书写""、女性新历史小说"、"亲历性表达"等女性写作,成了当时非常活跃的文学批评语汇。尽管其间也有"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惹来众多非议性话题,但正因为争议多多,才使得女性文学研究一直处于引领潮流的风口浪尖之中。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语境与文学批评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求索》2010,(1):177-179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文本解读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传统理性主义进行了挑战。大卫·杰弗里等学者指出后现代语境下对文学批评道德观的忽视,不利于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文学研究的道德原则对于中国学者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雄 《求索》2010,(8):222-223
洛文塔尔在文学传播、大众文化理论、文学理论和批判传播理论等方面运用社会心理学、历史主义方法等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文学传播研究揭开了西方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有效地把批判理论、文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综合起来,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研究范式,开启新有关于文学本质的大门。  相似文献   

13.
陈治云 《求索》2010,(10):134-136
文化研究在揭示文本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政治关系上将文学批评引入了一条新的道路,可关于文学研究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对立却日益激烈,出现了"感受力分离"的情况,这种对立甚至可以说是艺术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第四种批评"的出现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作家学者型批评为两种文化及批评方法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误读"到"通读"的变迁,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马"这两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异质性,映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独特的现实发生与理论生成;通过从"单维"到"双维"的转换,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共同问题域与不同的聚焦点,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其合理因素来审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共时性结构中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生成;通过从"外部"到"内部"的移植,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提取可以嫁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式,以此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域和新向度。  相似文献   

15.
还原历史的语境——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5,(1):134-137
先锋派作家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具有鲜明的新历史主义性质.在80年代末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思潮传入我国,苏童在创作中先锋性的实践了这一流派的创作方法,完成了对"历史的文本性"、"逸闻主义"、"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等新历史主义元素的实践.通过对"米"这个"权力"的隐喻物以及主人公五龙一生的描绘,还原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真实语境与氛围.表现了构成历史的基本元素--谋夺与占有,从而展现了一种崭新的关于历史的叙述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李国银 《求索》2012,(9):173-175
生态批评指的就是文学批评家探讨文学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兴起于西方社会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派别与模式。文学生态批评模式研究关注的是文学文本的叙述话语是如何来缜密思考人类自身的行径与大自然界其它万物之间以及周围世界之间的密切性的隐性关系的,它试图发现在文学文本的叙述之中涉及自然界万物的思想观点对人类自身行为所产生的深刻性影响。"生态批评"的生成和兴盛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性渊源和发展性过程,同时它也有着其多样性以及本质性的含义界定和研究模式。在对文学文本的研究长期处于旧有模式之上时,生态批评无疑为当下文学批评的从事着们进行文学批评提供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是上世纪初从西方史学界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史学理论。近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指导下,作为一种研究和应用的具体方法,历史主义渐成共识,并被逐渐运用于当代史志研究领域。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方法以求"历史"地、"联系"地和"发展"地看问题,是当代史志研究中应予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书导论《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中介绍说:“本书试图拓展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法律与文学。我将主要以中国韵一些传统戏剧为材料,分析法律的或与法律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这意味着,本书的基本追求不是运用具有历史意味的文学材料来印证法律的历史,甚至也不是运用文学材料来注释甚或宣传某些当代的法律理念;而是力求在由文学文本构建的具体语境中以及构建这些文本的历史语境中冷静地考察法律的、特别是中国法律的一些可能具有的一般意义的理论问题,希冀对一般的法律理论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有所贡献。尽管运用的材料是文学的、历史的并因此是地方性的,我的根本关切却是当下的、现实的因此是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19.
董希文 《青年论坛》2005,(5):128-131
文学文本理论是在语言论转向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理论观念,它强调文本自身的自律性和意义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立足文本语言、结构本身特征研究文学。陌生化的语言客体、有机语言统一体、封闭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的颠覆与重构和意识形态生产客体是西方20世纪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文本理论派别,它们构成了文学文本理论的主体并指引着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韩晗 《长江论坛》2011,(1):87-92
本文考察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重读价值,从史料的角度分析了该期杂志的发刊背景、撰稿动机与历史价值,在分析的过程中认为该刊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主张。并进一步以"中心/边缘"理论从文本内容、写作范式与话语权力场的三重视角分析了该期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