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和有关同志到保山地区进行了调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保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1996年以来,保山地区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同农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激活了农村社会的细胞,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通过"十星"有机结合起来,成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启动器、加速器。保山被称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去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隆重举行。目前,保山地区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完善"十星级"文明户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在农村地区开展"十星级"文明新村、文明乡镇建设的试点工作,以期全面开创保山地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赵新浩  王磊 《学习论坛》2008,(12):53-55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农村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影响了农村的繁荣与稳定。为了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保证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在更加理性、有序和现实的基础之上,应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趋势及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农村民间组织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民间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博弈”功能、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功能、充当农村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功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合作经济性组织、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等三类组织,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上、从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上、从完善自身组织上加强农村民间组织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刘长江 《唯实》2010,(8):5-11
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提出了将农民带进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但在农村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村社与村会等传统的政治力量,苏共在农村的党员数量微不足道,党在农村的政治基础十分薄弱。新经济政策时期,苏共为了加强在农村的政治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建设措施,特别是根据农村政治转变的特点,在重点关注农村意识形态重建的同时,将加强农村共青团建设作为农村政治建设的组织基础,从促进农村青年转变入手,逐渐改变了苏联农村的政治力量对比,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力量。这就在农村为后来的大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政治与组织条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连续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和一系列规定,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辽宁省委、省政府从辽宁实际出发,着手解决农村问题,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农业农村改革初现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河北省高邑县人大常委会抓住农民关注的农村财务混乱问题,认真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从1989年开始,在全县推行了“民主管理、村有乡存、经济审计”三位一体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走上了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消除了农村诸多矛盾,出现了农民放心、干部顺心、齐心协力奔小康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建立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正旭 《探索》2001,(1):87-90
本文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展示,回答了目前为什么要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所依据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框架,并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以后,今后1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十六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基本政策,指出了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服务和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对加快乡镇政府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科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要立足实际,强调效益。既把握数量,又要注重质量,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玲 《世纪桥》2012,(19):120-121
农民外出打工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却带来了整个农村的衰败,并进而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之中。本文从农村文化发展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在硬件、资金、人才、形式、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在城市和农村采取不同的社会政策,"城乡分治,一国两策",逐步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传统的保障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浙江省长兴县通过建立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制度、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等,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方面展开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长兴经验表明,在当前,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和谐发展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即以社会保险为主体,覆盖城乡,保障水平多层次,保障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法制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短缺首先表现在"量"上,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远远低干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明确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的现实状况及问题所在,就能在此基础上探求供给短缺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对策,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本文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的现状概况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庞大;社会结构转型同经济结构转轨相结合,加大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二元劳动力市场,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落后的农村教育,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庞大;社会结构转型同经济结构转轨相结合,加大了问题解决的难度:二元劳动力市场,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落后的农村教育,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早在五十年代,党和政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形成和发展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合作医疗制度,对改变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状况,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农村原有的健康保障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这一变化趋势,审视农村经济环境变化对农村健康保障体制带来的影响,并从农村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新的农村健康保障体制,对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阶段,农村健康保障体制改革也随之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农村健康保障体制的建设还不尽人意,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甚至由此诱发一些新的问题,对农村健康保障体制建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兴区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兴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初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和生活负担,从总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大兴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具体做法大兴区农民群众在社会保障上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大兴区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首先是从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开始的。1996年,大兴区着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区域农村人口构成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18.
城乡发展差距的人力资本解释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人力资本在城市和农村具有不同的溢出效应,农村人力资本具有强烈的外溢性特征,而城市人力资本则具有强烈的内溢性特征。长期以来,农村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而城市人力资本则形不成对农村的支持。建国以来城乡之间在人力资本投入及形成后的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上,都存在着城市对农村的“剥夺”,而且这种剥夺远远超过了人们常常提到的以往和正在进行的对农民利益的三次“剥夺”。我们认为,政府在着手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时,应该从根本上即从人力资本投资及完善农村人力资本运行环境上入手,使农村人力资本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很好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城市人力资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闻天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思想和主张。他科学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性质,农村社会的各阶层,农村经济的发展重心以及农村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前途的实现途径等。这些思想和主张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诸城市为适应农村社区化发展的需要,同步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构建起了农村社区化党建新格局。诸城在推行农村社区建设之初,就在每个农村社区同步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社区党委(党总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