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的维度考察劳动权,我们发现,劳动权与劳动现象并不具有发生学上的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劳动上升为权利,得到权利确认和保障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刘芳 《理论月刊》2008,(8):82-84
从人的发展维度构建社会价值观念既能体现和符合社会(整体)与个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能满足各方的价值取向要求。通过从主体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这几个方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价值观念构建的内容,从重塑发展理念、创新制度体系、更新教育方式方法、完善社会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价值观念构建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价值观念当代构建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孙彤 《前沿》2012,(9):15-1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信任进行重新思考,探讨信任危机和个人品德的关系。信任危机和个人品德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要以个人品德建设为契机,探讨解决信任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工会自身和谐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首先,加强工会自身的和谐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一个社会的和谐是由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所构成,它既包括社会事物、社会关系的和谐,更包括社会组织的和谐,其中政党组织、政府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和谐则更具关键性。其次,加强工会自身的和谐建设,有利于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更有效地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工会组织中,既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职工群体,也包括先进、中间乃至落后…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加强工会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站工会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对进一步加强工会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戴震华 《政策瞭望》2014,(10):32-35
全总《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工会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任务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浙江实际,贯彻落实全总《意见》,要明确目标,把职工满意不满意、工会作用发挥充分不充分作为标尺;坚持问题导向,致力破解长期制约基层工会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务求重点突破,主攻乡镇工会这个关键环节,突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这个重点,努力以创新的工作理念、方法,把浙江省15万多家基层工会建设成为全总“六有”标准的基层工会,让3000多万职工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职工之家,让3000多万职工心甘情愿跟党走.  相似文献   

7.
关于发展工会经济事业的思考宋宏志发展工会经济事业,是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工会十二大精神,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推动工会工作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广阔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强化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对新时期各类企业的总体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国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或做大做强,或进行股份制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异军突起,不断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一系列的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工会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当前,企业工会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我们要  相似文献   

9.
《前进》2015,(2)
<正>廉洁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且在政治实践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山西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不仅破坏了山西的政治生态,更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在这个关键时刻,山西省委提出"六大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并且把廉洁发展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对山西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和准确把握,更是营造山西特色政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作为整合历史和文化的新概念,超越了传统上对于"历史"和"文化"概念的一般认识,历史文化通过历史回忆的方式,表现出时间诠释、主客统一和实践性的特征。历史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认知维度,审美维度和政治维度,三者统一于历史文化概念之下。  相似文献   

11.
何宇宏  ;段慧如 《求索》2008,(9):196-198
中国的新文学语言该往何处去是一个争论不休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詹姆逊的元批评理论出发,结合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艺理论,通过对中国新文学语言发展历程的回顾及评析,探讨了新文学语言的历史“境遇”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4)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仍存在价值取向倾斜、育人意识单薄、自我要求不严等师德问题。高校工会在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应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人和社会的终极信仰与价值旨归,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的重要特征。空间恰好是探求“人的内在自由的外在诉求之物”,是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时空谈人的发展犹如鱼儿离开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文明的深刻意蕴突出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个维度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发展维度及其相互作用。从多重发展维度的视角梳理和审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与实践过程,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转型,能够基本反映出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实践和宏观战略,从而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为此,应当立足于多重发展逻辑的分析,依据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重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来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以稳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鹏 《长白学刊》2007,(3):35-38
把握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同时关注理论、实践和政策三个维度;中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发展不平衡。推动中国政治平衡发展既要弘扬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成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培育国民的政治自觉,在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时空交点上去把握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在现代政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之间去寻求一种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工会是企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代表职工的利益,表达职工的意愿和要求,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构。  相似文献   

17.
王蔚 《湖湘论坛》2003,16(6):36-37
15 0多年来 ,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归根结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 ,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它是一种在客观实际中产生并得到证明的科学 ,而客观实际又是错综复杂 ,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 ,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一成不变 ,停步不前。它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 ,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妙所在。   一、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中外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它得以建立和实施的文化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选择了经济体制,要转变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文化反思.孤立地看,"大同"思想描绘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但如果把它放在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具体环境中进行多侧面的相关分析,就可以获得若干耐人寻味的发现.首先,"大同"思想的形成使先秦时期崇尚和谐的社会理念发生根本的流变;其次,在一定意义上,"大同"思想是"内圣外王"观念的催生剂;再次,"大同"思想为官府控制市场的体制安排提供了合乎逻辑的选择;最后,"大同"思想影响了西汉以后经济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利军 《前沿》2012,(17):49-52
以往我们将马克思的自由观理解为对外在必然性的认识,通过哲学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这种自由观其实是斯宾诺莎的自由观,这种自由与必然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还远远没有达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度,因而更不可能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阐释,反而由于我们将自然认识领域的自由观推广和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造成了恩格斯与马克思自由观的分裂,也造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元分裂.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不自由不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他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的必然性不过是人的异化的表象,于是他将这种必然性收归到人自身,即通过对异化的扬弃来解除资本逻辑的铁的必然性,实现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范建锋 《前沿》2011,(14):181-184
由于受哲学本体论化的影响,我们往往从客体角度去解读历史,把历史定位为无主体的"自然历史过程",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本意,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现实。所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是历史生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历史不过是围绕人的目的、按照人的需要进行的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和延续。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人为了实现自身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人本身的发展,在于历史主体的深层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