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浙江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内容。作为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杭州市钱塘区以杭州医药港建设为主载体,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大力推进建圈强链,探索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构筑上下成链、资源互补、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了强有力的“磁场效应”。近三年来,钱塘区平均每日新落户一家生物医药企业,  相似文献   

2.
胡义东 《群众》2022,(6):43-44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江苏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在70年代进入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先行区和重要产业基地。202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窗口期”,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走好集成电路产业强“芯”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清华 《群众》2023,(8):12-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必须积极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机遇,聚焦重点方向、关键环节和未来趋势,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李菲 《今日浙江》2011,(14):17-18
绍兴的产业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嬗变。今年前5月,全市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81.1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28.9%,比去年同期提高近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0.2%,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增幅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王飞 《群众》2023,(22):52-53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条比较完整,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具备建设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的基础和条件,但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发展、数字转型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做优链主企业、强化人才支撑、加速数字化转型,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市应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具备重要基础与独特优势的产业为重要引领,统筹协调"三城一区"的创新平台与优质资源,配套科学的产业规划、精准的政策扶持与充足的资金支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方向,加快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从而,将我国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上升到  相似文献   

7.
低碳转型中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自强 《湖湘论坛》2010,23(5):33-38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和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必然选择。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可以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信息等五个产业方向中有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长株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在引导社会消费,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保障体系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1)
正一、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产业发展过于依赖武汉,未能做到以点带面,全面开花。2015年,从全省来看,武汉市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以上,尖端信息技术和部分"互联网+"行业几乎占到100%,其它地区亮点不多。2.重点企业占比太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未成气候。民企方面,除了部分生物医药和新能源行业有亮点外,其他行业仍然以骨干企业为主,民营经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短板。3.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较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也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池州市从“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首位产业,集中力量和资源,进行首位培育、推进和突破,取得了初步的积极成效。一年来,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在零的基础上快速起步,逐步由点上破题到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以平板电脑整机制造为牵引,带动电子元器件、终端芯片、LED集群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中央政府应对国家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各国都注重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少国家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为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的核心内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不足。应该抓住有利机遇,更好地利用政策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创造更好的内外环境,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对传统发展观批判的基础上拓宽了发展概念的内涵,在经济增长源泉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新制度主义的发展思路;新增长理论的兴起促进了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融合;对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的担忧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在市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国家的权力在下降,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新科学技术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科学技术发展纳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坚持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过于注重G D PFU增长的片面发展情形,这种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取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是人、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肖萍 《理论月刊》2005,(11):107-109
文化既是“人化”,又有“化人”的功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但精神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使人日益走向片面化、物质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文化的品质,引导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使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和谐一致,是我国当前主流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徐晓暖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8):19-20,23
探寻大连城市精神,必先在学理上理清城市精神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价值。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思考大连城市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培育和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童哲 《桂海论丛》2004,20(6):14-16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历史上关于发展问题的成败得失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有着极大的弊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进行了积极地批判、探索与发展,当代中国之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进步,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类需要,是否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客观上存在一个评价尺度。“科学发展观”从生产力、制度、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建构了符合社会发展本质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体系,使社会发展评价尺度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从代际公平,区域公平,经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等角度,分析以往修建水坝所带来的弊端,应当明确进行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采取保护优先、审慎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社会发展仍相对缓慢。导致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限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但要实现更好的社会发展,还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转变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发展方式需要在探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更新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原则,确立以人的转变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追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的进程中,发展愿望的表达,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实践的推进,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基础.从发展到科学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的凝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