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明爱 《传承》2008,(16):88-89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学如  陈勇 《求索》2011,(9):244-247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实践中,他提出了“两个区分”、“关键是要和平共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等指导思想。中日关系遭岸信介破坏后,为修复民间外交并推进向官方外交过渡,他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恢复邦交后,他又及时提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民并举、以官带民”等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实践,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思  卜国宪 《小康》2005,(3):60-62
“岳飞必须死。”推算这个结论,需要从宋朝的创建开始,是一篇一波三折的故事。一、宋朝的创建者赵匡胤是一个篡位武将。在部属的拥戴下,他取代了由他保卫的皇帝:武装力量本来是皇帝用来削平外患、平定内乱的宝剑,不过,这柄利剑握在部下手里,极易形成“太阿倒持”之势,反过来威胁皇帝自身。赵匡胤篡位并不是一个特例。从安史之乱开始,一个又一个王朝倒在了自身保卫者的剑下。于是,生活在宋初的人们,难免在前朝兴亡中得出结论:内忧大于外患,内部的异己力量比外部的异己力量更危险。宋朝的军事制度就是在这种历史经验的背景下建立的,其主题便是…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需要的不是"强势外交"而是奋发有为的外交。目前中国新领导人做的,不应解释为"强国外交"或者"强势外交",否则,将极其误导"强国"或者"强权"、"强势"(power)是一个西方政治概念,也是对西方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一贯他者感受或者他者解读。近代以来,包括现代,中国在遭受西方的"强权政治"(power politics)诟病的同时,多少人渴望着中国也能变成类似的"强国",并开展类似的"强国外交"。  相似文献   

6.
哈罗德.尼科尔森是现代杰出的外交思想大师。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在于对新旧交替时代的国际关系与外交进行了深入探讨,确立了外交的原生要素,为外交的本质进行了辩护,并对因时代变迁导致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变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对于当下正处于变革时代的我国外交而言,尼科尔森的许多观点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又是一位既豪放、庄重,又浪漫、温和的诗人,一个感情深厚的理想主义者。毛泽东特殊的出身、经历,以及特殊的性格,无疑影响了他的外交思维,影响了他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思考与决策,而这也无疑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兵南下之前,派遣大量间谍刺探南宋情报。公元1161年9月,金国燕京人刘蕴古受命诈降南宋,刺探南宋朝廷机密。 刘蕴古为了与南宋朝廷搭上关系,就装成贩卖首饰的商人在南宋一带活动。他经常故意泄露一些金国的机密并夸下海口:取中原,灭大  相似文献   

9.
欧凯 《传承》2011,(17):66-67
外交是李鸿章洋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外交思想也是其国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李鸿章近代外交思想反映出他的近代国防思想,特别是其"和戎"外交及"以夷制夷"的思想更是其近代国防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巍巍吕梁山东麓、洪洞县的西端,有一个贾姓世居的村庄——罗云村。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为逃避战乱,赵匡胤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用有两个交叉提梁的筐子,将他和弟弟赵匡义一起挑到了河南。当  相似文献   

11.
采访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前,我查阅了他的简历,从1 961开始从事外交工作起,今年64岁的吴大使在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工作了42年。采访中,吴大使告诉我,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  相似文献   

12.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9):24-25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宋朝的丞相。的确,文天祥做过南宋的右丞相,但那时蒙古大军已然横扫江南,南宋朝廷行将就木,文天祥以丞相职与蒙古谈判。宋亡后又带领军队与蒙古人周旋,直至被俘。所以,文天祥的丞相是个战时丞相、谈判丞相。在此之前,他做过的最高的官职却是与法律有关的刑部侍郎。除了这个官职,他主要的从政履历是在湖南和江西两个地方担任提刑官。可以说文天祥是一个具备了丰富司法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外交官群体中,在中西外交与文化关系等问题上,没有人比伍廷芳说过更多的话,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说服力。伍廷芳既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官,又是一个出色的文化使者。他的文化见解不仅超出同时代的外交同僚,而且较之民族精英容闳、严复等还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7,(9)
"过境外交"无计可施陈水扁咎由自取综合台湾媒体报道,8月21日陈水扁展开其任内的"毕业之旅"。他又借出访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等国家之机,实行对美"过境外交"。但与以往踌躇满志甚至敢于"给老美一点颜色看看"的"外交"行程相比,此次他无论如何也兴奋不起来。  相似文献   

15.
俾斯麦的国家实用主义表现在:他联合奥地利发动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普法战争前中后他的一系列狡猾的外交策略,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他的大陆政策。他的雄才大略使他在德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尼赫鲁是独立后印度首任总理兼外长,总揽印度外交近20年之久。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在印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对华外交上也是如此。厘清历史的迷雾,更有利于了解当今的现状。总的来看,尼赫鲁的对华外交具有两重性:既有友好与合作的一面,又有敌视与防范的一面。他的对华外交从哪个层面看,都是从印度国家利益出发的。一 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确实有过一段蜜月期。尼赫鲁在承认中国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他不顾美国的反对于1949年12月30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尼赫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黄遵宪,出生在广东梅州一客家望族,他视野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1876年,29岁的他参加顺天乡试中举。这一年12月,广州大埔籍的翰林院侍讲何如璋奉命为出使日本大臣。那时候用同乡是官场风气,而且能够办外交的人才也多出自粤、闽等省。大约因为这些原因,黄遵宪被任命为驻日参赞官,日本成了他外交生涯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他在漫长的宦海生涯中虽未曾全盘主持过朝廷外交事务,但在疆吏职任内每每涉及外事,多有主见;同时,他对清廷外交事务亦屡上建策,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的外交思想内容丰满,富有典型意义。 一 “内政自有主权,外交须有成案”  相似文献   

19.
“清真”的起源在从南北朝到宋朝约800年间,“清真”一词只是在文人笔F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宋朝词人周邦颜自号“清真”。他的诗词集称《清真词》。唐代还有“清真渊”、“清真烟月楼”等地名。唐宋U后“清真”一词始与宗教相联系,因宗教都自...  相似文献   

20.
宋朝将朝贡体系分为羁縻各族、朝廷和藩镇关系的境外政权、宗藩体制下国家关系的境外诸国三个层次,朝贡诸国从各自视角,对宋朝的认识可分为与宋朝交往及在本国内基本遵守朝贡制度、与宋朝交往时形式上遵守朝贡制度而在国内自行一套、因地域辽远和文化差异而不理解及不遵守朝贡制度三种形态.但宋朝将辽金以外所有民族和国家与宋朝的关系都视为朝贡关系,使用同样的华夷君臣话语.这既是自称中华正统的宋朝用以证明自己对天下秩序的规定权及其对所有朝贡者的普遍适用性,又是与其国内政治话语相统一,在国内政治中证明宋朝皇帝的华夷共主身份.对多样形态使用通用话语,营造“四夷怀服”的朝贡秩序,看似虚幻,实则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