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及消亡的自身规律。本单元的讲习思路不仅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充分理解我国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是随着民族自身发展规律造就的,还需在线下翻转课堂中,带领学生以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具体环境比拟薪火相传的民族社会历史范畴,具体感悟民族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自人类社会出现就已经存在。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众多民族由“多元”整合为“一体”组成国家的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成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并进一步形成指导我国民族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领域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这些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实现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应对和处理民族问题。本专题围绕民族问题概念进行建导,包括其社会历史背景、外延内涵的演变、生成与转换规律、判断和建导的拿捏等,旨在明确百年巨变之下的中华民族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原创元素为“四个共同”“三交深融”“两全目标”“一条主线”,原创品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全新理念”“两个平衡支点”“三联中国话语”“四边直角定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高校讲习,应当“融会贯通四大体系精神”“正确理解三个基本概念”“高度警惕两个思维陷阱”“全面落实一个系统定位”。与此相关的广西民族大学案例,有“一门在线课程”“两重讲习积淀”“三个刷新版本”“四合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7.
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发生主要体现在领土主权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个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实现了结构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法理确认;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正确看待内外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其内涵的双向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浸润。总的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其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理论化进阶和由虚入实的社会化进阶,从而在理论上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并在现实中符合国情、有益国家。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院校实际出发,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形成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体系与机制,完善创新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跨境民族是指跨越不同国境间居住的同一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全面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但是,由于人文内涵和社会特征的复杂性,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任务更为困难和艰巨。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约有30多个跨境民族分布于不同省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着眼全局,认清现实,在全方位制定路径的基础上,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了祖国,显示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决不会拖得太久,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脚步已经临近.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之所以能得到中华儿女的拥护和认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理论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情结"、"血缘情结"、"文化情结"、"经济情结"这四个情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因族际婚姻而促成民族的融和是一种亘古通今的社会现象,它强化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大凝聚,是使中华各民族凝聚为有机整体的重要因素.有意识地扩大族际婚姻范围、建立良好的族际婚姻关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由于处于新旧体系交替时期,世界格局调整的幅度加大、速度加快、变数也随之增多,于是世界局势的演变更加复杂化.受此影响,世界各国都在加速调整其对外政策和相互关系,使新世纪初的国际环境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格局的这种新变化及其发展,必然会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巨大、有时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精神力量。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个主要是经济实力,二是要有一定军事实力,还有一个中华民族凝聚力。我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国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渊源于古代的华夏文化,绵延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凝聚力。当今世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华民族却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屹立不动,再一次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大凝聚力。从中国的近现代史看,这样的民族凝聚力,是空前的。它孕育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秋,形成于…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就是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对发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根基和保障。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跃迁式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是21世纪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实施两个战略,构建实施两个战略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农业的生产中产生的中华民族性格 ,在古代 ,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 ,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如何重塑中华民族性格 ,则是深化改革、迈向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其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自汉代以来,中华民族就与世界上许多民族、国家有了正式的往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官方的交往,也有民间的往来,既有和平友好相处,也出现过敌对状态和战争。因此,对外关系及其政策就成为制约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促进、或阻碍民族凝聚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