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洁 《学理论》2012,(32):90-91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在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三种路径选择。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是改革的最终理想选择,但就目前而言,先建立若干相互竞争的区域货币合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超主权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2.
李建军 《理论参考》2009,(10):54-55
一、中短期内美元强势地位难以改变 首先,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相对平稳。1999年欧元问世以后,世界各国对欧元即将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充满了期待,即使保守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除了本身代表的经济质量及其价格即汇率稳定之外,还需要国际货币所必需的用币环境。货币国际化主要是市场自主选择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瓶颈因素在于其用币环境。而强有力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5.
梁晓 《党政论坛》2008,(24):16-17
(一)亚洲补贴美元霸权 由于美元具有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美国可以独自背负巨额的本币债务,不会像较不发达、存在原罪问题的债务国那样,受到货币攻击。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美国几乎可以无休止地从国外借债,弥补其巨额财政赤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张辉 《瞭望》2008,(47)
在全球货币霸权争夺日益激烈的时刻,中国应该用现实的眼光,积极参与、谨慎行事,牢牢抓住维护自己利益的主动权建立多元货币体系的主张,意  相似文献   

7.
王信 《理论参考》2009,(10):8-11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相对较强的实体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顺差并不能保证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博弈中起到更加关键作用。美元地位不会受到根本动摇,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看,必须脱离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格局,世界货币发行需要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需要有自己的“锚”。  相似文献   

9.
曹彤 《理论参考》2009,(10):30-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扬 《理论参考》2009,(10):18-19
只要亚洲国家面对多种他国货币作为国际交易手段和储备资产,只要那些有影响力的大国国内经济走势存在差异,只要汇率波动不居,则不论国内基本面如何,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就是随时可能的事。所以,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改变,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非关键货币国家,就将始终生活在达摩克利斯剑之下。  相似文献   

11.
甘当善  王尧基 《理论视野》2011,(2):51-53,56
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特别是两轮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人们提出了超主权货币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虽存在不少局限,但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是众望所归、不可逆转。为了应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中国应在增加黄金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使IMF尽快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相似文献   

12.
郝慧泽  席林 《学理论》2015,(8):37-38
白银货币体系下中国货币制度乃至金融格局具有对外依赖性,由此得出了重视货币独立性和金融产品定价权利的启示如下:货币发行的独立和币值稳定是金融体系独立的重要保证;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实体经济的承受范围内;培育金融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要充分认识金融产品定价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从长远来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国际收支失衡,而是全球创造的货真价实的硬财富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软货币价值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偏离和失衡。鉴于美国实际上已经推诿了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锚的责任,所以应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迅速建立和完善一种新的模式,使承担货币锚的少数发达国家及锚住国际货币的其他国家能够双赢。  相似文献   

14.
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人格化的国家的“理性”行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地位则意味着美国在追求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的经济行为面临软预算约束,这种软预算约束条件下的美国经济行为对他国和世界经济来讲是“非理性”的,而这也恰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泛滥和美国低利率、低储蓄、高消费增长模式不能为继,进而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泰晤士报》等媒体报道,美联储决定购买高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阻止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据分析,美国如此开动印钞机大印钞票等于变相“劫掠”别国财富,必将造成美元贬值。作为美元外汇的最大持有国,中国一方面倡导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对美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果断采取4项重大举措,应对美元储备价值缩水。  相似文献   

16.
李德甫  刘俊  张应梅 《学理论》2009,(25):144-146
决策层及理论界今年3月份提出了一种主张,即针对美元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货币充当世界的关键货币或储备货币,由此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和危机,从而这种国际货币体系难以持续问题,提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种设想不无道理。但在现有世界格局下是难以实行的,理由是:(1)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其存在依据是实体经济;(2)主权国家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由实体经济予以支持,离开实体经济的货币是不存在的;(3)特别提款权的性质是记账单位,是人为货币,无法用于实际买卖支付,要改变其性质,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公认的支付手段,就必须改变其基础,使之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但这是困难的;(4)欧元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信用货币,在全世界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7.
潘英丽 《理论参考》2009,(10):58-59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一路贬值。对美国经济和美国财政长期是否可持续的担心,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在可能的变局之下,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东亚金融合作的方向上,则成为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孙音 《学理论》2009,(14):28-29
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公共品。本文从公共品供给视角,通过比较纳什均衡总供给与帕累托最优总供给,指出每个国家对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是不足的,需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并且纳什均衡供给的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提供公共品,在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上要肩负责任与义务,低收入国家可搭便车。国家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及变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捷 《瞭望》2020,(18):34-35
将美债作为再贷款的抵押物,美联储这一做法无疑极大提高了美债的地位。由此,美债将变成一种金融资产,而不仅仅是债务。如果美联储是全球央行,美元是国际货币,那美国发行的美债就要对应全世界GDP。这样看来,美国负债其实就不那么高了。人民币发行要尽快摆脱外汇占款模式,以国债为主要发行方式,同时要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张加博 《学理论》2014,(11):22-23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经济机制处于无序状态,各国虽也试图围绕建立新的国际货币经济机制做出过尝试和替代措施,但因由于机制构建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其对策可行性不足,新机制的构建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