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阐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观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而形成的独到见解.其本身有着清晰的脉络结构和李大钊特有的思想风格。  相似文献   

2.
赵壮道 《党的文献》2011,(2):123-124
李大钊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李大钊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成了很多独到见解,有些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境界,发起成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加强了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李大钊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与北京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有着密切关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源自对唯物史观的全面把握,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拓展,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现代意义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悄然兴起。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趋势是走向和谐——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它对当今社会特别是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客观性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根源问题;三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处理问题;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反思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更好地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建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本文仅就李大钊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做一些粗浅论述,以求教正。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是从1918年以后开始的,而他对中  相似文献   

7.
正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早年在天津就读6年期间的行迹,大多见载于三种版本的《李大钊全集》(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五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注《李大钊全集》五卷  相似文献   

8.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整个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这一思想内容丰富,贯穿了他革命活动的始终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他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本文对李大钊思想的这一转变作一论述。一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认识的起点在哪里?党史学界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于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具体形式、巨大动力、组织力量等问题均有过较全面的思考和论述,形成了其社会革命观,并在具体实践中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李大钊的社会革命观仍有其现实意义,启迪我们要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伟大革命,要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最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之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率先向中国人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指引中国革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仅就李大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态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社会主义研究会,对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会成员致力于翻译和传播社会主义,对中国实行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刻探讨。虽然社会主义研究会没能使全体成员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最终分裂成各种派别的社会主义研究会,但它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实际的深刻分析,对党的早期组织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应该从李大钊算起。大学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阵地。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军人物,李大钊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使北京大学这所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青年学子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在极端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顽强的理论勇气和战斗品质,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志青年宣扬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  相似文献   

14.
张国焘是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人,1916年秋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10月预科期满转入哲学系本科,至1922年毕业。这期间正是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碰撞交锋。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赞同陈独秀的科学与民主救中国的主张。后又受李大钊的影响,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使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公民社会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应吸收西方经验,更应关照中国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就是规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社会良性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良性发展的机制构建主要体现在主导地位机制、多元包容机制和引领塑造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陆学艺 《求实》2003,(11):4-6
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说法最早是由斯大林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说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真实反映.剖析这个说法,目的是为了正本清源,澄清一些片面认识,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基本国情,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联合  胡鞍钢  廖立勇 《探索》2012,(3):157-1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其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稳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其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民主法治为主导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60余人在苏联大使馆被奉系军阀逮捕。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建党主要人物之一,李大钊被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界的营救行动。被捕的当天下午,李大钊就被讯问。在狱中,李大钊并不是倔强的硬碰硬,而是采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21—1949);第二次巨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949—1978);第三次巨变是从原来的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各自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社会的三次大进步,是中国人民解放程度的三次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