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造》2009,(3):43-45
很多大学毕业生总是有这样的感叹:读书容易,找工作难。特别是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面对岗位供大于求的现实,很多大学毕业生降低了自己的求职预期,部分应届毕业生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还有的甚至打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在这个就业的寒冬里,大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就业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又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新的就业"洪峰"滔滔涌来。作为就业最厚重板块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将面临着登上社会舞台扮演什么角色的挑战和机遇。"毕业即失业",陈小曼对这种说法持对"毕业即失业"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纲 《新东方》2009,(12):46-49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加大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从主观条件上增强个人实力,从而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六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11—2021年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与非农村籍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岗位类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支收比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就业形态、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型的选择。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多方加强精准帮扶以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经是社会精英的大学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尴尬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已经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现实,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选择到基层单位去就业,才能真正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毕业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陆续落下帷幕,许多城市在8月底开始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本报记者近日展开的对珠三角二、三线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过去曾被高校学子向往的大都市,在近几年的就业选择中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多回归到生源地工作就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工作同步操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无法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只有将大学生毕业与就业工作分离操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达到人才的社会配置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作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方式,已经初显端倪并将日益发展。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不仅具有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就业层次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相对充分、流动能力较强和创造性与发展性突出的特点。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就业制度壁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非正规就业氛围。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我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8.1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超过以往,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区高校"走出去"访问用人单位、收集就业岗位;自治区教育厅增加"双选会"规模和场次、组织培训和企业现场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挥"五个途径"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四项举措"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三大措施"引导毕业生向基层就业。至2013年11月底,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5.04%。  相似文献   

11.
丁莉婷  安琪 《中国青年研究》2024,(5):102-109+101
成家与立业是青年人生发展的两件“大事”,也是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对于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生而言,对亲密关系的规划已成为影响就业决策的一项重要因素,对青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择业心态与择业实践产生了新的影响。研究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若干“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深入访谈,探析青年大学生在面临个人发展利益诉求与亲密关系集体利益冲突时的择业实践与行动逻辑。研究发现,亲密关系亲密度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受到关系承诺度的调节作用。在“高亲密度-高承诺度”“低亲密度-低承诺度”“低亲密度-高承诺度”三类不同的关系形态和各自特有的互动模式下,青年人面临不一样的压力和挑战。除了个体层面的深入反思和综合权衡之外,学校、国家和社会可以从生涯发展辅导、就业服务、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社会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助力青年人突破亲密关系与职业选择的冲突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记者 《理论月刊》2008,(1):F0004-F0004
2007年11月上旬湖北省社科联在武昌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应出台推动就业及创业的相关政策,取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制订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努力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相应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及价值取向,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重性别、地域的用人观念,做到人尽其才,量材施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考虑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中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本文旨在阐释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分析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丁昕  张秀荣 《人民论坛》2012,(2):114-115
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格局下,从就业人数、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保障民生、科学发展等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政策给相关就业领域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引导大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  相似文献   

15.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12,(7):38-39
福建出台系列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将"支持创业促进就业"项目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福建省财政安排220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日前,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出台《2012年"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缺乏、项目选择难"等情况分别出台相应举措,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实施方案,福建省将支持南平市、三明市、宁德市率先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012年12月31日之前,3个设区市建立的孵化基地将完成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筛选入驻,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服务。福建省还将依托30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加强创业教育,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开展实训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城市农村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之间彼此分割,一方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种种限制,另一方面造成不同行业、地区就业单位收入相差悬殊,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趋向于在大城市、东部地区以及体制内单位中选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后疫情时代,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意愿与行动力不断提升。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观察和对18名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深入访谈,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探究当前青年“上岸”偏好与背后缘由。研究发现,一流高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就业选择呈现出职业规划缺乏、就业路径依赖、权衡利弊取舍、自我实现赋能等不同类别的出发点。“上岸热”的就业现象既源于个体对资源价值与自身特质的预判与评估,也是社会制度下行动结构与行动后果合力作用的结果。突破青年就业的困境,除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个体努力外,国家、大学与社会应从结构层面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人力资本产权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大学生一直都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从未出现所谓"大学生失业"的现象。从1995年开始,我国对大学生就业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由"统一分配"改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角度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现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中国残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多渠道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据介绍,目前全国平均每年约有8000名残疾人大学生毕业。和健全人一样,这些残疾人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中国残联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作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