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山东省陵县县委自去年以来,从县直各单位和乡镇选派64名年轻优秀干部,到12个乡镇的16个回族村任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成效显著。(德州市委统战部)△△湖北省枣阳市委市政府为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40家私企大户实行挂牌保护,受到大家欢迎。(市委...  相似文献   

2.
回族教育的当代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回族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回族教育呈现出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双重性的特点。回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难选择”。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是回族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现实生活中,回族穆斯林必须首选世俗教育即普通教育作为回族教育的重心,伊斯兰宗教教育应成为推动回族普通教育发展的促动器。  相似文献   

3.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德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满怀信心地向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征程迈进的新形势下.我们隆重表彰了第五届“德州双十佳公仆”、“德州人民好公仆”及“德州人民好公仆特别奖”获得者。这项活动是由德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倡导、精心组织的.德州人民好公仆评选活动已历时五届。这项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关于回族族源,在部份回族及非回族群众中还有一些混乱的看法。认为是由“天方”、“阿拉伯”、“麦加”来的。有的文章也说阿拉伯人是回族的“祖先”。这种把阿拉伯作为回回老家的错误想法,对回族人民提高爱国主义思想是不利的。因此,科学地阐明回族的族源,对回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人都知道历史的真实,是我们回族史的研究者应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回族学等诸学科的渊源出发,梳理了这几个学科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回族学的学科属性。本文认为,回族学隶属民族学,其学科属性具有综合性。如果从当前回族学的社会功能、研究任务、学者构成、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回族学主要应当属于一级学科的社会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立回族社会学、回族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也应该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
西北回族音乐,由于处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具有其特殊性。西北回族音乐受到西北特有的人文特征、民族特性、伦理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较深,西北回族音乐的悲剧性因素则蕴藏在上述各个背景之中。从西北回族音乐文化起源出发,探讨了六盘山花儿、回族宴席曲、民间乐器及民间叙事诗的悲剧性特征,多方面对西北回族音乐文化中的悲情色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南地区共有回族980,000人,其中大约370,000人分布在城市,几乎每个城市均有 回族居住。本文试就城市回族的人口与分布、来源与变迁、经济与生活等问题,略述管见, 求教行家。 据1985年统计,我国中南6省区70个城市共有回族370,000人,约占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总 数的40%。其中,河南省城市回族人口为260,000人,湖北省城市回族人口为42,211人,湖南 省城市回族人口为41,704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回族人口为15,960人,广东省城市回族人 口为6,400人,海南省城市回族人口为3,900人。  相似文献   

8.
回族的语言     
我国回族基本上使用的是汉语。回族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呢?这里有两个历史原因:其一,回族在全国处于“大分散、小集中”的状况,常常与汉族杂居,即便是较集中的回族聚居区,也经常与汉族发生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因此,汉语便成了两族人民接触的桥梁。其二,回族宗教职业者在传播教义、教法时,用阿拉伯语讲经,一般回族听不懂,只好用汉语来解释。回族在语言文字上是否也有过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呢?有的。在回族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回族聚居地区的群众还广泛地使用一小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这是由  相似文献   

9.
一、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从新疆到西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回民居住。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凡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回族自治地方亦分布于全国许多地区,在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10.
回族婚姻习惯法是阿拉伯伊斯兰婚姻制度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长期相互适应、吸收与交融的产物,回族婚姻习惯法被回族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婚姻方面的重要准则。回族婚姻习惯法在保持本身特点的同时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蔼发生变迁,其与国家制定法发生着冲突,也有一定的共性。正确认识婚姻习惯法在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婚姻法》在回族地区的顺利实施,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回族女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女性研究是回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研究相比,无论从理论上、方法上,还是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上都显得较为薄弱。近几年来,回族女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以历史为线索,回顾回族女性研究的曲折道路,在追溯中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反思其存在的不足,在反思中探索回族女性研究的新方法、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6日,由中国回族学会主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回族学会承办的中国回族学会第26次(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暨第6次全国回族企业家论坛在大理巍山县开幕。中国回族学会会长高发元,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马开能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出席开幕式。此次研讨会及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回族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邀请在农村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参加。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回族作为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固定的民族指称,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工作时才确定的。回族族别的认定,使得回族历史上存在着的地域差异在“回族”这一名称下得以增强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共同的民族心理。更由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一些已经边缘化的回族群体,增强了民族自我意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回族群体,由于历史上政治的、经济的或自然环境的原因,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上发生了变化或改籍于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4.
金依莎 《小康》2010,(5):112-113
德州,因黄河得名(黄河古称德水),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正像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历史上,德州运河区域拥有独特的经济成就,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农业大区。  相似文献   

15.
以法律多元论的视野看,回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具有很多的相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冲突。国家法注重统一性而难以关照到特殊性和回族习惯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国家法不足的特点决定了对回族习惯法不能一概予以消除,而应当寻求二者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在立法层面上,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回族习惯法,并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在司法层面上,既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又要自觉运用回族习惯法资源,从而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今年5 9岁的武胜县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马智勇,是回族群众眼里的护花人。在平凡的工作中,他以润物细无声式的风格和火一般的热情,积极为回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维护回族群众的切身利益,赢得了全县广大回族群众的一致好评。真诚维护回民利益马智勇对回民的生活与事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回族社区建设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城市回族社区建设的需要,从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功能及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分析入手,认为社会工作已经构成城市回族社区建设的新要素,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使城市回族社区建设获得更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就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回族社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回族音乐文化是在伊斯兰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又大量吸收中国民间音乐而形成的有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回族音乐文化包括宗教音乐文化与民家音乐文化两种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回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回族音乐文化传承存在人才匮乏、面临着现代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指出回族音乐文化传承必须立足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作用、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19.
云南回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多彩多姿,做好回族服饰的征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服饰式样和色彩独特。回族服饰,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求美观、简约、清洁,反对邋遢和过度装饰。禁止男子穿透明和丝织品的服装,反对妇女故意暴露肌体和戴首饰。回族服饰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服饰。回族由于与汉族数百年的文化融合,服饰已完全汉化或基本汉化,传统服饰已不多见。较多地反映着回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的,就是清真寺的阿訇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这种服饰,亦称“拜衣”。拜衣式样多种,有直领对襟、翻…  相似文献   

20.
明代对回政策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对回政策既宽容优待,也强制同化,客观上有利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民族特征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文化要素基本上等同于民族构成中的客观因素,明代中后期回族文化认同体系已经形成,这就表明回族的民族特征随之形成.回族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在明代中后期已经使这个人群有了区别于其他人群的自我认同体系,这时回族成员的客观认同和主观心理归属都得到了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