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德州市属经济欠发达的大农业区。据统计,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20万人,其中剩余劳力多达84万人,约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3,占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的1/12。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尽快摆脱全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仅就德州市近年来劳务输出的现状、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劳务输出的现状和作用 近几年来,德州市同省内外许多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2.
贵州劳务输出2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锦福 《当代贵州》2007,(10):29-30
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山区农业省份,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76亩,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多年来,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一直是我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村脱贫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获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呈不断递增的趋势,并呈现出转移总理增长、结构优化、转移类型多元、转移群体年轻化、文化素质提高等显著特点。宁夏的劳务输出已不是一般的劳动力流动行为,而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化隆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按照“立足省内,开拓省外”的劳务输出工作思路,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个人自寻门路相结合的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劳务输出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逐年增加,劳务输出已成为化隆县的一大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刘继森 《奋斗》2005,(2):26-27
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标志是总体环境和氛围得到优化,工作体系和机制日趋完善,输出势头和层次持续走高。目前全区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6%.其中输出7.3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1%。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在解决失业问题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存在不全面的认识。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工具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实证和规范研究,重新审视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合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促进宁夏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农村劳务输出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将劳务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升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村城镇化,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对于推动宁夏劳务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目前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3.5万人(次)、劳务收入2742.7万元,人均221元,比上年增加56元,增长33%。今年,为进一步作好劳务输出这一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着重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相关政策、培养带头人和建立健全机构网络体系等四个方面紧密部署,狠抓落实,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工作的新路子,使劳务经济富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严重滞缓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为此,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任务。针对我国剩余劳动力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五项措施以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孙达良 《新湘评论》2010,(11):29-30
赫山区是个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区,全区人口86万,剩余劳动力约20万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60%以上。多年以前,受区域经济和就业平台的掣肘,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主要依赖南下北上打工谋生。劳务输出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家庭收入,但也逐渐衍生出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政府转移就业承担的人员组织、岗位物色、异地维权等事务冗繁复杂,难以实现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11.
孙达良 《学习导报》2010,(11):29-30
赫山区是个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区,全区人口86万,剩余劳动力约20万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60%以上。多年以前,受区域经济和就业平台的掣肘,农村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主要依赖南下北上打工谋生。劳务输出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家庭收入,但也逐渐衍生出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政府转移就业承担的人员组织、岗位物色、异地维权等事务冗繁复杂,难以实现互动协调;  相似文献   

12.
王爱民 《奋斗》2004,(3):22-23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可见这不仅是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个严峻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有人估计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是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4.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农村人口21.31万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42万人。近年来.化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关于农民增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引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农村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经演变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进入小康社会的制约条件。而现实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任何单一政策都难以奏效。我们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农业内部就业、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等是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已成为各地农村尤其是偏远贫困乡村的一项产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既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也接收了大量信息,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与此同时,在众多的外出打工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对这一部分同志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党员管理中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共有40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4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4%。而199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173万余人,仅占当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2%左右。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本文从发展经济学两个模型入手 ,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指出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加速城镇化步伐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 ,提高农民素质以及进一步搞好乡镇企业 ,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贫困山区普遍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但是,在这一产业做大做强的背后,也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人的大省,现有农村劳动力2800万,其中农林牧渔劳动力1600万,占57.14%,乡镇企业职工近700万,占25%,其它劳动力500万。在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从8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了一个全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阶段。这种变革的轨迹是农村劳动力从事种植业的人数所占比重的逐步下降,从1978年农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仅有361万人到1995年的1231.1万人。其中,进城务工经商、搞建筑、跑运输的农村劳动力有近400万,另外,还吸纳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省份至少150万到200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剩余度按30%计,有930万,苏南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乡镇企业所吸收。苏北地区仍有近600万的剩余劳动力。在城乡比较利益面前,这些剩余劳动力随时会涌入进城的民工大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