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贵华 《党建文汇》2009,(11):13-13
国民党再次做承诺和保证 马英九在担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后又兼任党主席,此间舆论普遍认为国民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马英几时代”。在就职演说中,马英九强调,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正面积极作用,建议本次党代会继续将其列入国民党的政纲。  相似文献   

2.
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责任所在。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更为强劲的动力、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再次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  相似文献   

3.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责任所在。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更为强劲的动力、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再次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在对台工作和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适时提出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念,以中国梦凝聚两岸人心,明确共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是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巩固当前两岸和平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以经贸为重点持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推动两岸平等协商,全面推进和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经验。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2月20日,厦门市台商企业投资协会举行庆典,为自己20岁生日"庆生"。国台办也为厦门台协"庆生"发来贺电,称许厦门市台协带领台商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深化两岸合作,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期许厦门市台协"引导和帮助企业转型,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继续为增进两岸同胞感情交流,为巩固和深化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创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8日,在台湾执政了几十年的国民党丧失政权,一贯主张“台独”、代表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台湾当局将把台湾引向何方?新领导人有没有诚意改善并发展两岸关系?台湾政局的变化牵动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善意和解”缺乏诚意“就职”演说包藏祸心台湾新领导人和他所代表的民进党一贯主张“台独”,早在1991年就将所谓“台湾独立建国”写入党纲。但在选举期间,面对岛内大多数民众反对“台独”并要求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强烈呼声,这位领导人改称要走“新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8.
背景:6月17日,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致辞。贾庆林在致辞中说。“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过去四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一个时期,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两岸民间交流越红火,两岸关系的前景就越光明;两岸民间交流越深入,两岸关系的道路就越广阔。  相似文献   

9.
要言要讯     
胡锦涛: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四点建议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人士时说,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次集体…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5月4日上午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对朱立伦率团来大陆访问表示欢迎。他表示,10年前,在两岸关系剧烈动荡之时,国共两党为了两岸民众共同命运,冲破历史藩篱,实现和解,共商维护台海和平之道。10年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两岸同胞的广泛支持和认同,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1.
权威发布     
<正>国台办:两岸关系性质没有模糊空间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5月19日就当前两岸关系应询表示,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事关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国家统计局:4月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5月15日介绍,4月,生产领域稳定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近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要“走台湾自己的路”,“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暗示要用“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一系列“台独”言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破坏,并对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吴元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岸关系,寄望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4.
陈水扁在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声中,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再次制造了两岸关系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25):61-61
新闻背景: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亲切看望两岸青年朋友,与大家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共同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胡锦涛对大家说,你们这次交流活动的主题是“两岸同心,我们同行”,这很有意义。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台湾青年朋友到大陆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得到不少收获,一定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和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的确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16.
《福建理论学习》2014,(6):48-48
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上台后,“台独”主张日益强烈。特别是今年连任后,他不是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以造福台湾民众,而是变本加厉地推动“台独”,并把两岸关系工具化,使之服从于自己的权力和政治需要。其实,陈水扁从上台以来,就一直未放弃“台独”妄想,一旦他认为有机可乘,便就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对他的“台独”阴谋,两岸同胞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就职演说”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今年5月20日,陈水扁连任后,发表了题为《为永续台湾奠基》的就职演说。这个演说谈及两岸关系时,虽然没有出现“一边一国”的字眼,但通篇却充满着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意…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电台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和海基会负责人也发表言论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更加彻底和清楚地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真面目,引起了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自1998年李登辉继任台湾“总统”至今10余年来,李登辉逐渐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时发表“两个中国”、“一中一…  相似文献   

19.
《求是》2000,(11)
5月2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今天,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其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篇讲话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  相似文献   

20.
声明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声明揭露了陈水扁四年前信誓旦旦地作出的所谓“四不一没有”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说不会改变所谓“国号”,却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他说不会将“两国论入宪”,却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他说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却千方百计地利用公投进行“台独”活动。他说没有废除“国统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