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社会发展的内容:“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团结》2002,(3):17-17
社会政策,是指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安全、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以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预为主要途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措施、法令、条例的总称。社会政策是社会公正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吴忠民在《南方周末》(02,5,16)上撰文强调,政府要重视社会政策的制定,这对于协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安全,促进社会的整体化发展,提升社会的质量,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所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公正为视阈,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征收,实施以“保障”为基点的“社会补偿”政策,既不能合理分配土地增值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分配的正义”,又不能切实保障被征收土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达到社会资源“持有的正义”.因此,要实现我国土地征收的社会公正,应实施以“保护”为基点的“社会赔偿”政策.社会赔偿区别于国家赔偿、民事赔偿,它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对承担社会发展代价一方给予的符合社会公正的赔偿.  相似文献   

5.
加快制定危机型公共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SARS”、“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肆虐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的良续发展,同时也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考验与挑战。现代社会的整合性与关联度越高,突发性的公共危机给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的危害越大。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是一个需要集中整个社会力量全力以赴的复杂过程,而制定及时而有效的公共政策则又是其关键所在。1.对危机型公共政策问题的敏感性有所增强,政策制定速度明显加快。对政策问题保持敏感性并及时作出诊断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效果。在突发性危机中要求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制定的及其阐述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符合道德建设的规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重点在“实施”,关键是落实。否则,公民的道德水平就不可能上一个台阶。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舆论、教育等多种途径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政策的积极调控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保证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政策的调控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指导性及广泛性。因为政策总是和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王宝林 《学理论》2009,(31):19-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与系统安排。社会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工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必然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社会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三是社会建设必须体现公正这一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李锐 《学理论》2009,(2):91-92
社会政策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团结而实施的政策。对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关注必然要通过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不断充实及完善的动态过程表现出来。义务教育政策作为教育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必然要不断吸纳教育政策中已有的相关成果。而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教育政策又是社会政策指向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考察社会政策的发展过程无疑会对全面理解义务教育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展开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建议》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杜平系 《党政论坛》2008,(18):50-50
长达五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主导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进程。当今世界的面貌基本上就是西方国家塑造而成的,而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也是以西方的“启蒙价值观”为基础;我们所说的“国际社会”,实际上就是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同家所谓的“国际秩序”,就是美欧侣导和制定的围际机制;所谓“现代化”,说到底就是西方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在政策过程中的效应及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一种以信任为核心,以公民参与的网络为载体,以互利互惠的规范为运行规则的资源形式。充裕的社会资本储备往往产生凝聚力强的公民社会,这是公民积极参与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政策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也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产生的必要条件。通过公民参与社会网络培育公民个体之间或团体之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互惠机制,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然而中国一方面是以利益为纽带维系的深度信任的社会资本呈现出过剩的态势,另一方面以非营利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浅度信任”的社会资本不足,造成公共政策过程中出现“寻租”和腐败,政策变得专横和迟钝。因此必须重构社会资本,以实现社会资本与公共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王晓霞 《求知》2013,(2):11-14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的标题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了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社会管理的定位、目标、出发点、要求和重点内容等作了明确而深刻的阐述.为今后进行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是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将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凸显了两者的重要关系,也强调了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将会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理解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前提性问题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是影响中国政治的最基础性变量.观察中期中国政治走势的“角度”——党的团结、历史遗产、政策议程、决策者集团.建设“公正社会”将是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支撑“公正社会”的基本点将是不会间断的社会权利建设、以法治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和重新激发社会能量的再分权改革.这些任务的达成将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创设社会服务,不仅要致力于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创新,更需要注重理论创新。社会服务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构建符合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型。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社会政策整体的理论建构,都必须围绕着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依次展开。通过构建社会服务模型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社会服务制度建设,这种尝试是积极的和有益的,同时,社会服务模型的构建和社会服务制度建设也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的理论建设和创新社会政策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统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引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先进政治文明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强调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内在契合性,为新时代破解中国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和完善“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曹丽 《理论参考》2008,(12):46-48
“总体性社会”中的政治心态特点 中国民众的政治心态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根本推动力来自中国改革开放所引发的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是一个“总体性社会”,这种“总体性社会”的特征在于“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社会关系,即国家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几乎控制着社会的全部资源,有着独立的目标,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往往是作为自主的行动者而存在,并不只是反映某一个阶级的要求,更多的是体现了国家自己本身的利益和目标,对社会有着很强大的吸附能力,不仅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其不应一律采用“经济增长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应区别不同地区的情况及地区的区域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社会建设优先型”的发展模式指的是在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下,优先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关注点不是努力缩小与先发展地区的经济差距,而是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消除人类贫困为直接着眼点,以保护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重要内容,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导性目标。  相似文献   

19.
谢阳举 《团结》2013,(1):55-58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就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5月30日再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十八大报告更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足见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就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并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