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不知起源于何时何地的民间谚语,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几乎到了妇孺皆知、老幼皆用的地步。至今还有相当大一批人认为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其实笔者认为此话很荒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些人用此话说明“臭皮匠”(群众)可以...  相似文献   

2.
大凡圣人、贤人、名人,都有着强烈的、浓厚的、刻苦的求学欲.也就是在读书学习方面是世人的样板、典范、楷模。在历史上,少年诸葛亮“喂鸡求学”的精神,就很值得效仿。  相似文献   

3.
马伯庸 《廉政瞭望》2012,(23):76-76
读史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我们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如果细细究其本源,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回事。有时候,当了解了它本来的故事,会对这些典故有“原来如此”之感。  相似文献   

4.
龚炳南 《学习月刊》2010,(17):38-39
2008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陕西勉县召开的中国三国文化暨第十六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受益匪浅。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后来的所思所悟,萌生了有关诸葛亮研究的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25岁时,眉目清秀,挺“帅”的。他志在邦国,对美貌佳人不屑一顾,娶了黄硕为妻。黄硕聪明贤惠,成为诸葛亮一生中的“贤内助”。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3):78-78
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相似文献   

7.
张军  林嵬 《党建文汇》2007,(5):40-40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价,始于10年前的印象。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认为,只有量才任用,才能用人得当。他认为安排“天下之将”去担任“千夫之将”是大材小用:把只能担任“下宾”的人放到“上宾”的位置就会贻误大事。在弄清了人的德才水平高低之后,还要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如果用骑将去指挥步兵,或用步将去指挥骑兵,都不会有好的战绩。他在《将苑·机器》篇中,按品德高低、能力大小,把将官分为十夫之将、百夫之将、千夫之将、万夫之将、  相似文献   

9.
杨飞 《党课》2014,(8):88-90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智慧过人,深谋远虑,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西南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  相似文献   

11.
王宇 《世纪桥》2016,(10):55-56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悲剧。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先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是倾力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毕生夙愿,终究不能逃脱悲剧结局。其悲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合理;其次是刘备集团的兵力部署存在失误;再次是刘备集团没有真正实现"人和";最后是《隆中对》在执行中的修改更不合理。诸葛亮悲剧,令人荡气回肠、感叹垂涕、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13.
读《三国演义》,常在每每掩卷后有所感悟。魏、蜀、吴,三国鼎立,逐鹿中原,演绎出多少旷世之歌?其实,吴国偏守江南,只图守疆土,享安乐,鼎立尚算,逐鹿  相似文献   

14.
不甘心过去所付出的代价,结果反而把现在和未来继续浪费在那上头。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啊诸葛亮,想不到你这一脸苦大仇深的,也有这么不厚道的时候哇。读史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我们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如果细细究其本源,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回事。有时候,当了解了它本来的故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与魏将司马懿战于秦岭之西的街亭。街亭虽小但位置重要,是两军争夺焦点。诸葛亮在选派守将时,错选参军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挥泪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问斩,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充分展现了其从严治军的带兵之道,值得当代带兵人学习借鉴。铁的纪律不能为感情所左右。诸  相似文献   

17.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3):60-60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诸葛亮仍然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对他的否定成了一种时髦,有说他"不像军师,倒像管家";说他"伪智慧"、"假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还有人认为他不如贾诩等等.别人怎么看,自有他的依据,但有一点却不容抹杀,那就是诸葛亮在贵州的影响和他对贵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三鉴     
老六月雪 《党课》2011,(12):106-109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推崇其军事才能,追封池为武兴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有很多,有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李斯,有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的初唐名相房玄龄,有千古诤臣的大唐名相魏征,更有治世有方的明王朝名相张居正,等等,这些名相都有过人的本领,但能称上“千古名相”的却只有诸葛亮。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每自比管仲、乐毅。他为刘备量身制定的先夺荆、益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扶夷越,西和诸戎的战略方针,最终助其成就霸业。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弃精光耀日的曹操,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