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最基础的生态文明制度,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生态补偿机制科学与否.不仅事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且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把一江清水送下游,  相似文献   

2.
杨毅 《创造》2002,(4):18-19
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指出,突出重点抓生态,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主导思想和观点,是对我们多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的概括总结,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客观地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而得出的符合事物发展本质规律的科学论断,是对我省今后五年生态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把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好,结合实际贯彻好,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工作实践的…  相似文献   

3.
郭连生 《前沿》2002,(10):26-28
本文对阿拉善盟实施的“转移战略” 5年来的情况从 5个方面做了科学评价 :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创造了以孪井滩为代表的农业开发模式 ;以乌素图小区为代表的发展非国有经济模式 ;社会各业都得到快速发展 ;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转移战略”是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战略  相似文献   

4.
锦州西海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为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增长的覆辙,就必须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性与生态环境再生能力有限性的矛盾,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5.
周宏 《前进》2005,(8):39-40
内陆县域经济要实现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资源开发是关键。右玉县是个矿产资源并不富裕,交通条件先天不足,地域优势不明显的农业县,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这一战略,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确立生态畜牧经济立县方针,以保护生态为出发点,把生态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树立大生态、大环保的观念,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并举,必须统筹兼顾,找准破解林牧矛盾…  相似文献   

6.
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强调,海南一定要保护好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一定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7.
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海岛环境,是长海县最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所在。随着长海县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海岛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一旦被破坏,将无法逆转。我们需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生态立县理念,结合海岛的特点,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促进长山群岛科学有序开发,实现生态宜居,岛强民富。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徐东海 《群众》2014,(9):27-28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本着这样的政绩观,洪泽县近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底线,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融并进、相得益彰的科学发展之路,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我们的基本认知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中国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扬帆起航,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曾指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为此,我们对内蒙政协董恒宇副主席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1.
吴权  阮君华 《群众》2014,(5):65-66
<正>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增长。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良好的生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自然生产力广义而言,生产力一般包括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两个方面,其中,自然生产力是自然界生产能够满足人类物质财富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30%,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可见对江西来说,这一区域举足轻重。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以为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特色所在。因此,基层人民检察院应当进一步充分认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重  相似文献   

13.
丁为 《理论月刊》2005,(8):147-149
建立生态税收制度对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筹集环保资金,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生态税收制度不完整、不健全,主体税种缺失,税收优惠政策单一。因此,从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促进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层面,提出建立生态税收制度的一些政策建议,从而形成以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完整的生态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4.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3,(10):50-51
浙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国第二位。以"美丽浙江"建设为契机和统领,重估生态价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应成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从战略高度重估生态价值随着优质生态资源稀缺性的凸显、居民对生态品需求的增加,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探索实践也取得一定成效,以  相似文献   

15.
王文 《传承》2013,(6):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任皓 《传承》2013,(8):146-147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世纪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生态伦理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通过对各方利益的协调,以达到对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相似,二者都反映了生态危机的现实,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旨在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3,(7):46-47
云南是一块净土,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它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云南的核心竞争优势将丧失,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生物产业也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云南要做的就是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资源,探索"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山西政报》2008,(19):18-2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19.
丽水市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践行“两座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打造“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双示范区,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20,(8):21-21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遇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当前,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主要是依靠政府补偿资金来源单一、市场参与不够,影响了政策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