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与保护工作中最大的一项理论难点是对"迷信"的认识问题.解决"迷信"概念困扰的一个必要工作应该从这个概念的社会发生学做起."迷信"是19世纪末年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个西方概念,它在中国现代早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变,内涵逐渐从对宗教问题的讨论扩大到对诸多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否定,而这个具有武断性质的"迷信"概念却长久以来被人们作为常识予以接受.通过对"迷信"概念的发生学研究,意在启发公众(起码是学界)把一直以来主流话语中的迷信概念与它所指的社会现象分开看待.  相似文献   

2.
糜琳娜 《前沿》2014,(17):88-89
迷信是一种文化现象,古已有之。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迷信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演变成风俗习惯,流传至今;另一部分内容则保留了神秘和荒诞色彩,这部分内容虽已为科学所证伪,但仍拥有众多信奉者,并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即迷信犯罪。本文通过阐释迷信的含义,对比迷信和宗教的异同,界定了迷信犯罪,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帮助执法者准确判定此类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也会迷信吗?●反思的基点:审视和回顾“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历程●五四所提倡的科学其意义更为宏大,是一种精神和方法科学家会迷信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常常也信仰宗教,那是有神论的,也有一些相信占星术等等迷信行为。这就需要仔细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了。若是仔细想一想,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也并非容易说清楚。人们常常把科学与自然科学混为一谈,一提科学家多指自然科学家;又常把科学和技术相提并论,这都是不严格的。至于迷信又常和宗教混淆,更是不应该。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等),…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迷信都是在有神论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都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鬼怪、神灵、上帝。就其思想体系而言,都是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是反科学的社会意识。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宗教与迷信又各有特殊性,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指出:所谓商品拜物教,就是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规定所具有的物的外观”,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并被其掩盖的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即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而使商品具有的神秘性质。长期以来,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否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商品拜物教。其理论依据是:第一,商品拜物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二,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必须采取物与物的关系的形式所造成的商品拜物教已不存在了;第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箱鲀之死     
<正>箱鲀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温带海中,是一种奇特的鱼。它们的身体大部分被盒状的骨架包围着,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像只能游动的盒子,因此人们又形象地把它们称为盒子鱼。箱鲀通常生活在浅海岩礁区域,喜欢独来独往。它们全身只有鳍、口和眼睛可以动,游动时就靠鳍上下前后左右摆动,样子十分有趣。又由于箱鲀体表色彩鲜艳,也容易养活,因此人们常常把它当作水族观赏鱼养起来。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教与迷信的组织形式不同;二是宗教与迷信的思想体系不同;三是宗教与迷信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同;四是宗教与迷信的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8.
“法轮功”现象的滋长蔓延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一些人不能准确地识别宗教与迷信、科学与伪科学,被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所蒙骗和愚弄。因此,提高识别宗教与迷信、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有助于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一宗教与迷信有相同之处。从思想本质上看,两者都是在有神论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都是盲目相信和崇拜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从理论上说,两者都是唯心主义,尽管其有系统与不系统、精致与粗糙之分。但是,不能由此得出  相似文献   

9.
<正>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偶像是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供奉的人像"。这些东西往往是通过塑造一个形象——死去的人或者传说中的英雄,被人们所崇拜,这些东西叫偶像。新华词典还有一种解释,"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和理想"。偶像崇拜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我认为人类是需要宗教的,现在中国是个无神论的社会,其实无神论也可能产生多神论,现在好多"大师"就是在钻这个空子,他们把自己自封为"大师",让人们对其进行顶礼膜拜,而许多中国老百姓  相似文献   

10.
一宗教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宗教世界观是宗教对现实世界的根本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反映。但是,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样,宗教意识就不能不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构。依其崇拜偶像的性质,它虽然有拜物教和拜神教之分,但并不改变观念背离现实这一唯心主义特点。哲学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唯心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哲学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是由于错误地回答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11.
“规律”是哲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准确把握规律的涵义?我以为应划清三个界限,即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间的界限、规律与规则的界限、普遍规律与具体事物具体规律的界限。首先,我们来弄清楚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有一种误解:把规律和规律的表现或现象混淆起来,把规律的现象当成规律本身,比如说把“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成是规律。其实,它们只是符合规律的现象。我们决不能把四季循环当作规律,这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季节之间的外…  相似文献   

12.
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宗教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使我们有必要对宗教的本质与功能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认为宗教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不能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宗教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精神的核心,我们可以吸取宗教中积极因素以建构新时代的伦理精神;宗教同迷信和邪教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应该进一步发挥宗教防范抵制迷信和邪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只是片面地强调客体尺度,忽视了人的主体尺度。“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认识的主体能动性。与此相反,唯心主义片面地强调了人的主体尺度,忽视了客体尺度,只是以精神外化的形式考察事物,考察人与事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而不能科学地说  相似文献   

14.
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指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  相似文献   

15.
邪教是一种国际现象,是社会的毒瘤。邪教组织,一般都是冒用宗教、气功和其他名义,歪曲宗教经典,神化首要分子,制造和散布迷信邪说,蛊惑和蒙骗他人,发展并控制成员,对社会危害很大。今年10月27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法轮功”就是邪教》,用大量的事实,从教主...  相似文献   

16.
在高二《思想政治》(下册)教学中,有部分师生总是把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看成是一回事,其实,这两个飞跃并不是一回事。它们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的起点不同。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起点是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点是感性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做”和“行动”;而感性认识是事物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对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第二,两者转化的内容不同。虽然这两个飞跃都是…  相似文献   

17.
正宗教旅游资源一般是指因宗教观念、宗教活动而形成的对人们具有旅游吸引力并且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主要包括宗教圣地、宗教名山、宗教建筑、宗教艺术文物、宗教节庆、宗教名人、宗教饮食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类比较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混为一谈,或者直接用特征代替本质,因而使得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很不一致。因此,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要从概念上、从基本的常识上弄清什么是本质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特征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也就是事物的重大的特殊的现象或外部表现。因此,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分为三现象的普遍性把一个事物、一类事物或一个概念,划分成三个部分、三个层面、三个阶段等,以此研究事物的性质或概念的内涵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一分为三的方法。对这一方法的思考首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分为三的现象。一分为三的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领域,其例子不胜枚举。人们把大千世界分为微观世界、中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地球是个瑰丽多姿的生命世界。目前在地球上有140多万种生物,每一种生物又包含着不计其数的生命。如此庞大的生命世界,可分为三大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地球的赤道半径有6378公里,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  相似文献   

20.
宗教有两种,一是自然宗教,一是人为宗教。这说的是它们的产生方式。从它们的社会功能看,自然宗教,就是为自然的宗教。它的目的,是解释自然,征服自然,或者说,是为了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为宗教,应叫作为人宗教。它的目的,是解释社会现象。并企图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和和解决人与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