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民、公民意识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熊淑媛 《理论探索》2005,1(5):122-124
公民是民主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国家的心理基础,二者对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不仅要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制度建设,更要以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巩红 《理论导刊》2008,(3):85-86
由于缺少法律文化的滋养,缺少法律信仰的精神支持,法律移植和法制演进过程中制度的断裂、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双重断裂成为我国法治化进程中遭遇的重大现实难题.而制度与文化的断裂又进一步加剧了精神层面法律信仰的危机.立足于我国法制的现状,在目前我国政府自上而下推进法治化进程中,不仅要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塑造法治精神,而且要实现法律信仰对法治实践的自下而上的回应和对接,逐步形成广大公民普遍的法律信仰,从而为法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3.
周义程 《行政论坛》2009,16(6):79-82
乡镇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法制条件,意指在我国乡镇公共产品民主化供给过程中,既存在着良法,同时这些宪法或法律又为大家所普遍遵从。从法制和宪政与民主和自由的关系来看,法制和宪政的直接目标都不是民主,而是自由。从自由与民主的关系来看,并非所有的消极自由都与乡镇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有关,但某些自由则与该模式密不可分。其中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就是在我国推行乡镇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时不可或缺的两类自由。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权的理论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过程中 ,对于预防腐败和保护公民权益有特殊的意义。通过论述公民参与权内涵及其意义 ,并对公民参与权的理论基础从政治学、法理学以及宪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 ,又检视了我国公民参与权在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的物化形式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5.
陈红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5,(4):138-140
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权利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对法的信仰。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完善司法制度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入手,来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6.
以近代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模式,虽然通过代议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等间接民主的建制化制度安排而实现了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衡,从而保障了公民的个人权利与自由,但却由于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方式的有限性而拉大了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从而难以持续地调动公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难免导致政治冷漠症.而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则为修补自由主义宪政民主思想的缺陷提供了一个新的规范性方向:公共领域作为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权力领域之间的一块中间地带,它能够在国家和公民之间架起一座理性沟通的桥梁,从而缩小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热情,进而对自由主义民主所无法克服的公民的政治冷漠症起到某种医治或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悟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从这些具有司法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大致所反映出的美国宪政历程中看到,法应该成为一种信仰,同时使宪政至高无上,进而依法治国,可以说"法"因信仰而"治"。  相似文献   

8.
《团结》2004,(2):1-1
在宪政国家中,宪法应该有其广泛而直接的适用性;这种广泛而直接的  适用性体现在两方面:一,宪法是每个公民为维护或增进自身权益的辩护理  由;二,宪法应该成为司法裁决的法律依据。惟有如此,宪法才是“活的”。 宪政史证明,适用于实践中的宪法才是有生命力的。宪法的作用不在于高高  在上供人膜拜,而在于走入法律实践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这  是从本刊和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宪法权威与法制统一”研讨会上传 出的一个清晰的声音。   这个研讨会是乘着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中共中 …  相似文献   

9.
要建设宪政国家,就必须先从理论上把握宪政的内涵。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西方宪政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一直没有准确地理解宪政的内涵。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需要坚实的社会主义宪政文化支撑,包括全体国民的宪政意识和宪法信仰等。我国目前的宪政文化状况不容乐观,制约了建设宪政国家的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宪政文化的建设。建设宪政文化对我国建设宪政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献生  吴茜 《民主》2009,(3):10-11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社会主义宪政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崭新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崭新课题。特别是宪政作为舶来品,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衔接,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相一致,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宪政的理论基础,努力增强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真正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战略任务。当前,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入探讨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一切时机地向民众灌输美利坚民族精神。 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公民获育。美国中小学普遍设立“公民教育课”。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具有合乎社会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态度和信仰,确立“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美国将其称为政治社会化。美国  相似文献   

12.
王博 《学理论》2012,(3):61-62
宪政国家的建设需要很多条件,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宪政意识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宪政意识对于宪政国家的建成无疑有着基础意义,但作为宪政主体的国家机关、公民在宪政意识未有成熟之时是否就可以以"民智未开"的借口缓行宪政呢,宪政建设与宪政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并行不悖的过程,宪政主体的宪政意识也只有在宪政建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发展以至成熟。  相似文献   

13.
论宪政约束下的电子政府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府正在成为一场政府改革运动.本文认为,电子政府建设使信息控制权成为影响宪政结构的权力因素,同时对公民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影响了公民权利平等;要使电子政府服务于宪政,服从于宪政对国家权力的安排和公民平等的基本原则,就需要对信息控制权进行宪政规划,对政府的边界进行改造,这在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初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白云 《学理论》2012,(31):107-108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公开或不公开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有助于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它是民主共和的基石,亦是法治社会的里程碑。言论自由具有极其重要的宪政美德和价值,它是公民最为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是宪政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需要宪法做什么 ?这直接关系到宪法实施的状态。宪法规定公权力以限制私权力 ,为的是防止公民对公民的侵害 ;宪法规定权利以限制公权力 ,为的是防止国家对公民的侵害。宪法的实施就是通过建立宪政秩序以保障人权的实现 ,而宪政秩序实现的过程就是依法治国的过程。宪法发展的历史表明 ,有了宪法不等于就有了宪政。宪政的确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这在于宪法的实施要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观念为基础。为此 ,就我国的宪法实施而言 ,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的权威、建立宪法适用机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中的宪政主义是研究公共行政的两条线索之一,长期以来没有被深入研究,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意义。公共行政中的宪政主义与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宪政主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内容为公民权利,公民社会或社区价值,人本主义与后现代公共行政及公民参与,它贯穿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全程,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完成其使命。  相似文献   

17.
罗维 《理论导刊》2007,(7):38-41
公民如何保持对政府权力的控制,一直以来是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在我国,限制政府权力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重视宪政的制度建设,同时更需聚焦于深层的公民文化建设。公民文化既是对宪政体制局限性某种程度上的消解,更是对政府权力实现有效制约的软机制。当务之急是以“有限政府”视角,从文化涵化和文化濡化两个维度建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双重的人性假设、成熟的公民社会、现代的宪政文化、健全的法律制度——来论述宪政法治文明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一些非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党员信仰宗教了,这对我们党的建设危害极大。当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已成为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对影响和削弱党的纯洁性的不良行为和观念,必须作坚决的斗争。其中,党员信教,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必要重新强调一下共产党的无神论主张,它是无产阶级唯物史观最起码的要求。一、宪法第46条不该是党员信教的理由这一条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对的。但是,其对象只是“公民”。共产党员虽是“公民”,然而不是一般“公民”,是“中国工人阶…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是被代议民主理论长期忽视而被协商民主理论发现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当代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宪政民主架构的主干部分,因此,公民的公共事务协商权应当成为各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将其纳入宪法权利范畴,构建更加广阔的公民宪法权利体系.正视公民公共事务协商权的研究,对于补正代议制理论的缺憾,解决代议制民主形式不能满足人民主权宪政目标的矛盾,拓宽广大公民民主参与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