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鑫 《求知》2013,(4):63-63
今年3月5日,作为全市学雷锋纪念活动的分会场,河北区文明办联合河北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和天津医科大学,在全市首批100家志愿服务基地之一——北宁志愿服务基地举行了"河北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启动仪式"。中共天津市河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耀进同志出席活动,河北区相关部门负  相似文献   

2.
<正>在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布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6,(7)
正北辰区广泛组织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在全区不同层面,树立了王秀敏爱心团队、万科为老志愿服务队、佳荣里志愿服务队、格桑花西部助学服务队等22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典型。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共建美丽北辰、共享美好生活""践行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围绕困难群众、残疾人、空巢老人、农民工等重点关爱群体  相似文献   

4.
陈爱华 《学理论》2013,(19):8-9
<正>近年来,南岗区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城区、"三优"创建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学雷锋,三关爱"、"红红火火过大年"、"关爱残疾老年人"、"爱心助残,暖心服务"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南岗区启动。2012年,南岗区又结合区情实际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打造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2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扩大  相似文献   

6.
<正>阳春三月天气新,志愿服务暖人心。2月2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隆重集会,对2016年宣传推选的"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以下简称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按国际通行标准解释,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人。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发展志愿服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共产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党员的志愿服务理念彰显道德理想的引领力是新时期维护和体现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被志愿"、不配套、走形式等现象反映了当前基层治理中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面临的困境:服务组织行政化、服务平台摆设化、服务结果低效化。要让党员志愿者愿意、能够而且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必须强化三种机制:动力机制、承载机制和保障机制。要真正使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既要解决相关的制度缺失问题,更要解决党员的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8.
于国君  杜菲 《学理论》2013,(15):362-363
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在校园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为中心,以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载体,坚持贴近社会、贴近校园,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央一系列政策安排和组织活动为新时代学雷锋活动开展提供了顶层设计。雷锋学院的诞生和建设标志着雷锋精神教育基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与提升,立足岗位学雷锋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指向,学雷锋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雷锋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成为新时代人们文化自信的自觉创造与坚守。这些主要成果及经验为把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推向前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3)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并且把"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文博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文博志愿者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萌 《学理论》2013,(9):58-6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通过对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探寻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探索、丰富和完善"五精"管理文化、"136"安全文化、"以收定支"经营文化、"办实事解实忧"党建文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和"感动矿山"的奋进文化等"企业文化+"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与职工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精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5)
志愿服务有益于个人的技能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国际上志愿服务包括:基于技能的志愿服务、虚拟志愿服务、微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学校志愿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国际工作营等等。虽然志愿服务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刘飞  袁佳黎  张文宏 《青年研究》2023,(2):28-39+95
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中国青年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青年群体处于职业发展起步阶段,工作状况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参与的重要因素,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上存在“时间约束理论”和“社会整合理论”之争。通过对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工作时间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和参与深度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的青年更乐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倾向于贡献更多的服务时间。研究结论为社会整合理论提供了中国情境下的经验证据,也为解决青年群体志愿服务参与的短暂性与不稳定性等现实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3)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它不仅能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能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特点和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在大陆还处于萌芽状态,社会转型的特殊背景为其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社会问题矛盾突出带来的社会需要则是推动其发展的润滑剂。同时,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有长久的历史,服务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和系统性。但是,同样是助人方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却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通过探索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分离点在哪里,融合的契合点在哪里,从而寻找二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路径,进而推动中国助人模式的发展,为解决中国本土社会问题做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我国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重大问题,解决贫困问题亟须从政府单中心扶贫模式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中心模式转变,其中志愿服务在满足贫困户的基本需求和帮助贫困户脱离贫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志愿参与扶贫中存在志愿者安全意识不强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等现象,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志愿服务参与扶贫的保障机制路径,以多维度优化志愿服务参与扶贫机制,落实志愿服务参与扶贫工作的志愿者和农村贫困群体的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婷 《理论探索》2011,(3):104-107
"志愿失灵"是志愿组织在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所产生的功能缺陷和效率困境,其生成机理是复杂的。就我国而言,政府制度供给视角下志愿失灵的原因有:缺乏完善的专门的志愿服务制度,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准入制度的门槛过高,影响了志愿组织的稳定发展;现有志愿活动的保护、规范及监管制度不足,影响了志愿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对近几年志愿服务的人数、组织机构、立法以及保障措施进行国际比较,可看出我国志愿服务人数和频次不高,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长久性、动力性不强,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欠缺,志愿服务的保障措施不足。我国需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人力、资金和政策投入,加快志愿服务全国立法进程、加强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并加大志愿服务的教育、宣传力度,促进志愿服务的长久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出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以及宣传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微文化"平台和志愿服务的有机统一,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