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杏 《各界》2008,17(11)
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创作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诗化小说风格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功效,揭示出各种意象既是伍尔夫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其小说诗话风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范昕媛 《学理论》2012,(11):183-184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鸟的描写多次出现。通过在文中反复出现的鸟的意象来探究小说所表现出的主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以及哈代创作中的思想倾向,尤其是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探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点、情节模式和意象特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作家将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意象等方面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结合 ,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探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特点、情节模式和意象特征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该书的主要魅力之一在于作家将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意象等方面与小说的主题紧密结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何彦霖 《学理论》2010,(29):192-193
《围城》中古钟的描写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古钟的丰富意蕴。在揭示主题方面,古钟这一意象隐喻了小说中人物的普遍困境,他们都处在各自的围城之中,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下,而无法摆脱,这也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古钟意象尤其对方鸿渐的性格有明显的隐喻,它暗示了方鸿渐的出身家世,志大才疏和优柔寡断。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古钟由于慢于正常时间,使读者不断"回忆"而产生联想,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路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为著名作家,形成了忧郁感伤、自尊自强的性格特征。因而,路遥在文学创作中偏爱使用雨雪意象,或是将它们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或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写照,有时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雨雪意象使路遥小说富有诗意,但也有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密西西比河是一个贯穿小说的重要自然意象,负载着特殊的意蕴.一般认为,作者是用这条"河"象征"自由".通过对小说文本的深入解读,这条"河"有双重象征意义它既象征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向往,又象征了"自由"的遥远渺茫,不可能真正找到.这正是马克·吐温思想矛盾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他的小说文本具有浓郁的宗教情结和神性色彩.以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及方法,分析、解读、探究许地山小说文本中充盈着的妈祖原型意象及其置换变形,对于拓展许地山小说研究的新视闻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孔令环 《学理论》2010,(29):187-189
许地山的小说有着诗一般的意境与韵味,《命命鸟》尤为如此。其中意象的有意设置是一重要因素。他借鉴了大量佛教意象并加以改造,这些意象既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又是他生命哲学的承载体,因此是理解他作品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是人生的苍凉意蕴,意象的运用随处可见.其中不乏象征的手法和秀丽的警句.奇思妙喻一般的意象的运用,使其着意刻画地略显阴郁的气氛增色不少,其笔下的意象是一种点缀更是一种写意.讲究凝词炼句的张爱玲笔下同样不乏一些出色的警句,时常让人感到惊艳.  相似文献   

12.
陈伟伟 《学理论》2012,(6):99-100
《越过云层的晴朗》以一条大黄狗的视角展现几个小人物的命运。通过这一特殊视角,作者迟子建表现了对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颂扬,使小说充满了一股感人的力量。试图从作者对自然、人性的关注、作者自身的经历三个层面,解析小说透露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和《了却一段情》中的自然和女人的形象,发现在这两篇小说中自然和女性呈象征性的对应关系。这两篇小说反映的是典型的父权制文化,自然和女人处于支配和压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的心理内涵,它往往成为主人公心像的外化。他早期的自然具有宽慰心灵缓解痛苦的作用,中期则是苦闷心理且具有氛围象征功能,后期则营造出与衰浊时世相比照的脱俗世界来反抗黑暗现实,并具有灵魂的憩息地的怡情养性功能。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构成诗的审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极具审美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特别是在"红旗"这一物象上他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使之具有了独特的意象美.统观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征:象征美、动态美、情感美、色彩美.这些审美特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审美意境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黄静 《学理论》2010,(18):191-192
汉字的意象生成于意象思维所处的空间。汉字演变过程不但是字型的演变,也是汉字人体隐喻化演进的过程。从甲骨文到形声字的大量出现都体现出汉字意象空间中人体隐喻性的逐渐完备。汉字这个隐喻系统已经具备了可视性、可言性,缺少的是可动性。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互联网技术为汉字人体隐喻化可动性的演进阶段提供了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7.
意象主义是一种浓缩性极强的诗歌形式,其在节奏、选材、语言、意象的提出和处理方面的艺术主张和审美意识都体现出意象主义对传统诗歌诗学的反叛,而这种革新又很好地配合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18.
张静波 《学理论》2009,(32):126-127
在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绘制过三幅重要的水彩画,目前国内尚未评析。这三幅绘画并不是和小说的主题毫无关联;反而,它们是简爱内心中潜藏的女性主义的表现。文章评析了绘画中的意象:鸬鹚、女性,揭示了它们的象征意义,表现了简爱反抗和企图颠覆维多利亚女性道德规范的内心渴望。  相似文献   

19.
明洪慧 《学理论》2010,(13):157-158
汪曾祺在文学史上是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小说家,他把被中断的散文化小说传统延续下来。代表作《大淖记事》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化小说。大多取材于他的童年和家乡的生活,既不特别设计情节,也不有意制造矛盾和冲突,而是专注于风俗民情的表现,从而使小说呈现出如日常生活一般的自然形态。同时,作家又能在小说的"散文化"中创造一种生活的"诗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对自己在小说文体的散文化上是有着充分自觉的。  相似文献   

20.
整体主义是生态政治的价值追求和思考重心所在。生态政治的整体主义价值观,首先呈现出一个存在论上的有机整体画面,强调自然生态体系的有机整体性;然后,导出整体主义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原则,完成人类与自然的整体性统一;最后,积极看待整体意象和个体意象之间的摩擦,突出可能由此形成的平衡的思考状态,以动态的思维来对待适中的摩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