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实施)第二十六条规定,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但我国目前精神障碍分类、诊断使用的法定标准尚未明确,精神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诊断精神障碍主要依据中华精神科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有时也参照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部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精神卫生法》于5月1日正式实施,多年来饱受质疑的"被精神病"现象有望得以终结。《精神卫生法》共七章八十五条,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精  相似文献   

3.
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自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的条件,其中第一项规定要有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有人在征求意见阶段就提出,"精神科执业医师"是否仅指注  相似文献   

4.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6):30-36
刑事被告精神鉴定者中精神障碍患者过半记:什么样的人是精神障碍患者?L:诊断肺炎,我们可以使用影像指标。然而即便医生从影像上观察到患者大脑器质性病变,也不能就此诊断为精神疾病。事实上,精神疾病的诊断没有客观指标,凭借的是精神科医生的主观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并不是随意的,依据为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十  相似文献   

5.
P300鉴别交通事故伤者智残评定中的伪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交通事故颅脑外伤后智残评定中伪装的鉴别作用.方法由专业人员用以下3种方法对被鉴定人的智力和认知状况进行评估.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Ⅱ、CCMD-Ⅲ)智力迟滞诊断标准;2、事件相关电位P300;3、韦氏成人智力测量.对3种方法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智力迟滞诊断标准评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韦氏成人智力测量总智商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智力迟滞诊断标准评定结果无相关.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结果与韦氏成人智力测量总智商无相关.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不受韦氏成人智力测量总智商影响,可较真实反映被鉴定者智力水平.可作为鉴别交通事故伤者智残评定伪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兴起和精神医学的进步,改善精神障碍者的社会地位,保障精神障碍者的基本权利,已成为国际社会潮流。我国成年精神障碍者监护制度与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有关制度相比从立法理念到制度层面都存在着缺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明确法律价值,更新监护理念;废除行为能力宣告制度,采用个案审查制度;设置不同层次的监护方式;设置精神障碍者监护登记制度;建立监护人的选任和制约机制;国家公权力的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1,(10):6-6
据法制日报8月31日载,历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在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注重保护心理咨询来访者、精神障碍患者的隐私和保障其各项权益,尤其是规范了医疗机构在诊断、治疗精神障碍患者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活动,以避免“被精神病”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 国内学术界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比较广泛.近年来,所报道的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多在10-40%之间,这主要是由于地区差异较明显,年龄跨度较大及研究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所致.据全国22个城市对儿童行为问题协作调查结果显示,全国4-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2.19%.其中经复查后,确诊各类精神障碍者16.4%.  相似文献   

9.
短讯     
《中国民政》2013,(12):62-63
湖南省常德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对市城区特殊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医疗救助的意见》,对市城区特殊精神障碍患者包括市城区城乡贫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无”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无监护人或者虽有监护人但监护人无监护能力的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0.
精神障碍患者属于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困难群体。随着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上升,相关福利救助不足日益成为社会服务中的突出短板,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和提升。一、精神障碍患者福利救助工作现状改革开放40余年来,伴随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事业整体进步,民政精神卫生工作不断发展,为保障困难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生存发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央综治办、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召开视频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康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工作。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贾勇和卫生计生委疾控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意见》针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主要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指明了提高我国精神障碍社区  相似文献   

12.
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的原因,在社会治理层面,存在着社会矛盾复杂、邻里纠纷激化、精神障碍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家庭层面,存在着婚姻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在教育层面,存在着法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不完善等问题。构建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防控机制,可以探索将精神障碍者犯罪防控问题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婚姻及亲子专项法律宣传与心理辅导,从学校与社会视角展开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搭建司法数据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13.
精神障碍是泛指人精神活动出现偏离时,在思维、情感、知觉。意向、行为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病理症状,它包括许多心理不健康或不健全的因素。此症不但自身痛苦不堪,还会带来许多社会负面影响,诸如扰乱家庭、侵犯别人等。因而此症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解放军官园门诊的著名精神病专家赵庚长大夫在精神障碍症的研究和治疗上,历经艰辛,取得佳绩,引起同行和患者的广泛瞩目。她早年毕业于著名军医大学,在大量临床上耳闻目睹了许多精神障碍患者的痛苦,强烈地震撼了她的心扉,使她立志采用中医中药攻克精神障碍症。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前人的…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众多,患病率居高不下,且因病致残、致贫现象十分突出。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对促进患者家庭幸福和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视频会议精神,在出台实施意见,开展摸底排查,进行服务试点,  相似文献   

15.
李雪 《中国民政》2021,(3):47-49,5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障碍疾患呈高发态势,截至2020年9月,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620万人。社区康复,不但关系个人、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确定民政的牵头职责、到2017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再到2020年12月出台《关于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两个文件规范发展,每一步都不过短短3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23,(1):44-45
<正>2022年12月29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通知》,拟利用3年时间,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增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安全、平稳、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精神健康的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精神障碍者和心理障碍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决不是仅仅依靠精神障碍的防治所能全部解决的,必须有一部广泛覆盖精神卫生工作全方位的法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暴力犯罪的数量持续上升,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精神障碍者之所以实施暴力犯罪,主要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自身的病理原因、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因素的作用。与精神正常的行为人相比,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暴力犯罪在作案对象、作案的时间地点方式、犯罪后的表现和犯罪动机等方面有其特殊性。针对其原因和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维护其合法权益、完善立法和预防等方面做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市︱打好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组合拳"北京市现有精神障碍患者近10万人,分布在全市近5000多个社区。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的指示要求,北京市高度重视精神障碍社区  相似文献   

20.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6):26-29
近日接连发生多起血淋淋的精神障碍患者杀人、伤人事件,狠狠触痛了人们的神经。如果说这些发病中的"凶手"不用承担法律责任,那么谁该为这些惨痛的后果"埋单"?对于精神障碍患者,中国卫生部门提出的口号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但现实是,无论负责"治"的精神科医生,还是负责"收"的病床,数量都远远不够。一边是,国家为了更好管理和治疗重性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