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38年冬.中共中央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确立“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1月6日全会闭幕,9日中央政治局即发党内通知,宣布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①为了贯彻落实发展华中的既定方针,对付华中日益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1939年11月,刘少奇率中原局直接进入华中敌后,直到1942年3月迟延安.在华中,他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策略思想具体运用到华中敌后,力挽狂澜于既倒,迅速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观照刘少奇在华中敌后二年多的斗争实践,他…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全会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了"应当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方针。会后,出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奉毛泽东之命去华中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撤离竹沟的决定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化名"胡  相似文献   

3.
鉴于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负责指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党的工作。本文试就刘少奇对发展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卓越贡献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调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这是一个皖东人民多年来一直怀念着的伟大的名字。1939年11月底至1940年10月下旬,刘少奇肩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重任,从延安来到皖东敌后,主持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工作。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以皖东为发展华中的战略基地,领导江北新四军、八路军,坚决抗击日军,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积极向苏北发展,建立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珲 《北京党史》2023,(4):43-48
1938年年底,刘少奇肩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使命离开延安,深入华中敌后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直到1942年才离开华中回到延安。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战的过程中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内团结统一,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突出党员的党性教育,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维护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党的政治建设打开华中工作新局面。刘少奇在华中敌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实践探索,为巩固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深入推动全民族抗战、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东南分局改为东南局,并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1月9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任书记。“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11月23日,刘少奇与朱理治、李先念等人由延安出发,于1939年1月28日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正式成立中原局领导机关。从此,刘少奇直接指导中原地区党的工作和部队工作。刘少奇一到中原,就大力宣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主持领导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工作,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方针政策,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权理论,推进了我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重点发展华中,刘少奇出任中原局书记。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与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华中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何更好地发挥他的才智。在“九月会议”上,一些中央领导人不约而同推崇刘少奇。会后,毛泽东赞誉他是“正确的领袖人物”。1941年深秋…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委派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和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使华中大地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伺更好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中原局机关设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在竹沟期间,刘少奇领导中原局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重运用策略广泛争取抗日力量,最大限度地发展进步力量,孤立打击顽固势力,为实现中央制定的"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调查明确统战工作政策为迅速传达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刘少奇和朱理治、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创建于1938年冬,在敌后办学历时7年多,经过两次挺进敌后的长途“东迁”,行程5000多里,从延安到晋东南,后到山东。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北渡渤海湾,进军东北,归属总校建制。随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抗大一分校应运而生1938年9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战略相持阶段全党的方针、任务。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强调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并号召冲破日、伪、顽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到敌后办…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党在敌后武装斗争的战略部署,即“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翌年初,刘少奇到华中组建中原局,194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离开华中,到延安党中央工作。在这3年多时间里,他为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做了大...  相似文献   

14.
黄峥 《学习导报》2010,(22):40-40
1939年3月底,主持中共中原局工作的刘少奇回到延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一面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一面继续负责指导华中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6):86-86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6.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以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的形势,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不失时机地、科学地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9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肩负党中央的重托,为了完成“发展华中”的艰巨而又光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领导华中敌后抗日的军事战略与策略思想黄祖琳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斗争中,亲临第一线指挥,取得了成功地开创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规模发展华中地方武装和新...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继续商谈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尚未解决的事宜,同时决定成立一个负责国统区党的工作的机构。中共中央先后成立了长江局和南方局,负责领导长江流域和中国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和南方局,由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在竹沟何光国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位于河南南部桐柏山区腹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曾设在这里。有"小延安"之称。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以此为据点领导华中人民卓有成效地开展敌后抗战,创造了辉煌的战绩。红色基地1927年春,马尚德(杨靖宇)发动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