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法律价值的组成部分或特殊表现的宪法价值,就是蕴含着主体价值需要(或价值预期)的宪法在与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主体发生的效应。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宪法作为人的价值需要的对象化产物,本身蕴含着应然价值;另一方面,宪法反过来对主体发生效应,以促使应然价值转化为实然价值。宪法价值是在宪法价值关系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宪法价值关系就是主体为创造和实现宪法价值而与客体发生的关系。宪法价值关系是揭示宪法价值的一把钥匙,而要弄清宪法价值关系,首先就要对宪法价值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进行科学的分…  相似文献   

2.
《中外法学》2020,(1):5-18
《宪法》第31条是正确理解基本法与宪法关系的关键。该条属于对国家结构形式的特别规定,是专为实行"一国两制"提供宪法依据而设计的带有授权性质的一项特别规定。但是,谈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不能单讲第31条,应该认识到整部宪法是基本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与基本法的关系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但不是一般的"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基本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宪法和基本法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宪法和基本法一起构成了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法律基础。基本法是符合宪法的,基本法的每一条都在宪法的框架内做过仔细推敲,都是有宪法依据的。要把"一国两制"和基本法进一步实施好、贯彻好,最重要的是在特别行政区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建立适应"一国两制"长期实施的社会意识形态,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本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分属不同规范体系,党章为全体党员的根本章程而宪法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大法。调整党员内部关系是党章的本分,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宪法的本分。政治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人民主权理论是党章与宪法的政治契合,党章总纲与宪法序言是党章与宪法的文本契合。党章与宪法的契合途径表现为:党的活动必须立于宪法框架内;宪法的制订与修改须体现党章蕴含的政治价值与理念。  相似文献   

4.
论宪法     
邓正来 《河北法学》2006,24(11):12-18
导言 下述三个问题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讨论:第一,将宪法(constitution)视作建立和组织一个政治共同体(a political community)的观点;第二,视宪政(constitutionality)原则为确定各种政体之一般形式的努力;以及第三,立宪政府(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的性质.在本章中,我们用"宪法"一词来表达一种根本的观念,而本章所考虑的所有其他问题都由此一观念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5.
一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即宪法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在理论界有很大分歧。有的同志说:“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宪法关系。它是一种以宪法规范为前提的,在规定和调整国家权力总体结构及其运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国家机关为主体,以其职权行为为客体的,国家各机关之间的职权关系。”也有的同志说:“宪法规范所调整的是国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宣传教育与宪法实施浦增元宪法宣传教育与宪法实施的关系十分密切。搞好宪法宣传教育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而认真实施宪法又是推动宪法宣传教育不断深入的一个有力因素。现行的1982年宪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相似文献   

7.
论宪法演变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宪法修改”和“宪法演变”是两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前者是指有修宪权的机关,依修宪程序对宪法原文所作的更改。“宪法演变”则是未经修宪程序,未作任何文字变动,只是基于社会实践与宪政运作的发展,突破了宪法的规定,导致宪法内容的变迁。作者阐述了导致宪法演变与修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的两种基本矛盾,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评述了宪法修改与宪法演变的各种形式,对我国现行宪法的演变与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解释     
《法学》1991,(6)
宪法解释,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界限以及立宪者意图所作的确切说明。按照解释主体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前者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基于宪法赋予的职权而作的解释,这种解释同宪法规范本身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后者指由学术团体或学者基于宪法原理而作的解  相似文献   

9.
宪法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构成政治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宪法的制定、内容、执行、保障、修改、存废等有关宪法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对于宪法本身以及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现行宪法实践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和运作程序。违反了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则的,应承担责任,但对这类责任的研究仍很薄弱。宪法责任的概念、性质、特点、主体、分类和形式等诸方面都需要系统分析和探讨,如此才能促使中国宪法走入实践,宪政才能得到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1.
论宪法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宪法逻辑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宪法原则。涉及了宪法原则的三个法理特征,即宪法原则的正当性、确定性和有效性。作者认为,宪法原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问题,而非事实问题,因此,解释以价值形态存在的宪法原则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应当是“宪法原则应该是什么”,而不是“宪法原则是什么”。作者主张,宪法原则应该是“决定‘形式宪法’形式和内容的基本价值准则”,宪法原则的功能在于“反对特权现象”,宪法原则源于立宪主义的实践和对宪法功能与普通法律功能的区分。宪法制度必须以“反对特权”为目的来设计相应的手段性措施。这是宪法制度构造的逻辑起点。由此可以产生“目的性宪法原则”与“手段性宪法原则”两类互为因果的宪法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解释     
什么是宪法解释?各国学者看法不一。西方学者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违宪审查和阐明宪法的含义两者的统一作为宪法解释的内容。我们认为,宪法解释就是宪法解释机关依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宪法条文的含义作出的有拘束力的说明。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是两种不同的权限,应该加以区分。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的目的不同。宪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规范     
研究宪法规范不仅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宪法的实施有直接意义。当然,对宪法学的发展更是有力的促进。 一、宪法规范的构成 宪法规范是一种特殊法律规范。因此,它的构成既有一般法律规范的共性,也有其独有的特性。从总体上看,纵览世界各国宪法,宪法规范大致包括如下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宪法中规定一套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这在当今世界上是极为普遍的做法。但各国所实行的宪法监督制度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二)司法机关监督制;(三)专门机构监督制。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实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一历经十年浩劫的中国人民,不仅渴望有一部好的宪法,更渴望宪法能切实地贯彻实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宪法解释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等问题所作的说明。宪法规范所普遍具有的原则性和概括性特征,决定了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宪法都需要解释。在实践中,宪法解释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具体地讲,发生宪法解释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信仰     
宪法信仰既是指一种对宪法的情感和态度,也是指践行宪法的行为。它与宪法观念、宪法思想、宪法意识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宪法信仰是法治的灵魂。但我国目前却面临着宪法信仰危机。应该从价值理念、结构功能、环境制度三方面予以改善,防治宪法信仰危机,从而使中国走上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论宪法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变迁是宪法学研究的一个现代话语 ,也是解构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关系时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立足宪政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 ,以宪法———社会的全方位思维 ,并运用比较、历史的方法 ,对宪法变迁的概念、宪法变迁的性质和宪法变迁的界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宪法惯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制体系的最高法,宪法确实需要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更大的稳定性,以奠定民主政治的根基并确立国家法制的最基本秩序。然而,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又需要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去求得动态地维持和保证。宪法必须积极作用于社会政治过程,调整和规范国家生活中日常发生的多种政治关系,才能有效地确保自身的现实生命力,巩固和提高它的“根本法”地位。否则,宪法就无法发挥其在国家宪政实践中的操作应用功能。宪法制定后,如何将文字形态的宪法规范转换成在政治生活中起实际作用的“活”  相似文献   

19.
论市民宪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理论和实践侧重于从官员的视角来看待宪法 ,这种法认识论具有视角单一、静态偏好、宏观崇拜等诸多缺陷 ,宪法似乎离普通民众的生活相当遥远。这很不利于我国宪法权威的树立。因此 ,从市民的角度来重构宪法的概念 ,让宪法走进人们的真实生活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从市民的角度而言 ,宪法是生活之法 ,宪法是实践之法 ,宪法是精细之法。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人权公约与国内宪法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着重强调了宪法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作用。依作者之见,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人权应当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法的特性受到国内宪法的保障,而不是在国内法上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普遍的人权应当得到每一个国家的尊重,但是,由于不同的适用条件,每个国家保障人权获得具体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其程度不得导致侵犯国内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