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是连接和谐与诉讼的纽带,是二者融合的基石.诉讼内的和谐要求诉讼参与人之间、国家专门机关之间及国家专门机关与各诉讼参与主体之间是和谐的,体现程序正义,实现诉讼内的和谐要从转变观念以确立现代诉讼理念、完善诉讼制度以保障诉讼公正高效进行着手.而通过诉讼实现社会和谐强调的是诉讼作为一种权利救济途径和纠纷解决方法,应发挥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功能,起到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实体正义应是其根本主旨.  相似文献   

2.
吕慧 《理论导刊》2008,(5):94-97
军事司法是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维护军事利益的最后防线.军事司法的和谐有利于维护军事秩序,增强部队战斗力.军事司法和谐包括军事司法的内在和谐和外在和谐.内在和谐包括军事司法独立、保障军事司法人权与军事司法权威;外在和谐包括纠纷的解决以及形成判例导向规则.军事司法和谐在本质上是均衡利益,而实现军事司法和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善和加强党对军事司法工作的领导;转交军事司法理念;强化军事司法队伍建设;保障涉诉官兵的程序参与权;建立军事司法援助制度;培育和谐的军事司法文化.  相似文献   

3.
司法行政权的界说及其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行政权是以管理司法行政事务为主、兼容部分司法权性质的行政权,具有复合性、相对独立性、广泛性、服务性等特点。我国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要着力强化审判权的权威,调整完善检察权;统一规范司法裁判的执行权;完善司法行政制度;并逐步实现司法行政与审判、检察等司法业务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4.
司法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立法、司执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立法、司法、行政各机关资源和权力的协调再分配,随着司法改革工作的广泛开展,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其间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我们应树立大司法观,从宪政分析中寻求理论支持,从宪政体制的角度统筹分析与考量司法权的固有属性,将其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原点。通过司法改革,改善和调整司法权与其他权力的联系,从而实现司法权的复位,并将司法改革纳入宪政建设的总体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刘武俊 《民主》2007,(1):16-16
据新华社2007年1月7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近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并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努力创建和谐的诉讼秩序,着力维护和谐的司法环境。首席大法官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表明缔造和谐的司法环境正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机关的努力方向。另据媒体1月8日报道,最高法院正在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笔者认为,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也是最高法院倡导和践行“司法和谐”理念的具体表现。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结构庞大、内容繁多的宏…  相似文献   

6.
李鑫 《学理论》2012,(14):145-146
关于司法能动的概念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无从求解的问题了,在20世纪就已经以概念的形式出现。近些年,我国的司法能动尽管正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能动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与司法能动本身的初衷和原貌仍有差距。分析并阐明两国之间的差异,能够进一步的帮助我国建立和完善司法能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宪法实践日趋活跃。宪法诉讼、普通法诉讼、司法复审和宪法司法化等四个概念 ,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存在着区别。准确地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5)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冷漠,甚至紧张化,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对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造成了阻碍。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角色定位、关注特殊学生、抓住关键时间点融洽师生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司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各级政法机关的主要职能就是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以和谐司法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司法政策源于我国宪法法律构成的规范性体系,是司法体制运行中政治与法律相互作用的结果.司法机关通过制定司法政策措施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规范法律适用和司法行为、调整司法系统内部结构关系等.随着司法政策功能的拓展,人民法院正在从"克制司法"走向"能动司法",从关注"校正正义"走向关注"分配正义",从"司法权地方化"走向"司法权国家化".基于这一司法政策功能的认知,有必要在司法改革中突出司法政策的制度设计,完善司法政策决策程序,更好地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1.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法院系统着力推进司法公开改革。然而,这轮改革所诉诸的策略与措施仍未摆脱传统司法公开的窠臼——在范围上仅限于审判公开;在理念上忽视激发公众的认知热情;在方式上过度依赖法院自身力量。针对上述缺陷与弊端,我国法院应当开始逐步推行司法公开改革的模式转型。英美法系各国方兴未艾的新型司法公开改革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能动司法强调法官具有创制规则的权力,以及司法机关形塑公共政策和参与政治治理的主动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转型特征和创新特征决定了司法的能动性,能动司法强调改变法院被动审判的固有模式,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考量、利益衡平、柔性司法,这种司法理念反映出在我国政治制度中司法功能的社会担当。能动司法在当代中国的实践路径包括: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回应社会需求,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协助参与社会管理,改革诉讼机制特别是加大调解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长期存在着忽视意识能动性的倾向。而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认识意识能动性 ,并把意识能动性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方面 ,全面深入地研究意识能动性 ,则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避免否认、忽视或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倾向。人类一切科学知识、伟大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本身的指导作用无不体现了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重要性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正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 ,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贾石松 《学理论》2009,(15):69-69
主体和客体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的问题是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诉讼服务机制通过简化司法活动环节,倡导公开、高效、低成本的司法服务来满足群众的司法服务需求,保障群众在司法过程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自开展以来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但随着实践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机制的运转及其成效的显现,甚至引发了一些质疑。本课题组选择S省J区法院作为微观样本进行考量进行了客观而又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新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郭寻 《学理论》2012,(14):100-102
诉讼是法制社会保护实体权利的特别程序制度,是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司法救济途径,然而在公民用法律维权的同时,出现了好讼这种假象,即恶意诉讼。由于我国法律上的缺失,恶意诉讼导致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因此寻找遏制恶意诉讼的路径和良策,更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建立恶意诉讼民事侵权责任机制;建立刑事法律惩处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制度;构建国家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阁 《理论探索》2011,(2):126-130
影响性诉讼是呈现传媒与司法关系的集中场景。传媒与司法在影响性诉讼中的协作关系表现为:传媒助推司法对影响性诉讼的解决,司法规范并便利传媒对影响性诉讼的报道。传媒与司法在影响性诉讼中的冲突关系表现为:传媒越位干预司法导致对影响性诉讼的审判背离法律,司法对传媒的不当限制导致媒体监督权和公众知情权无法正常行使。在影响性诉讼中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合理关系,应注意在司法中遵从信息披露限制,增强传媒的社会责任和公共使命,完善传媒行使正当权利受阻时的应急救济机制,遵循合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个法官眼中的司法工作现状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雪飞 《团结》2005,(5):13-15
近年来为确保司法公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司法改革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进步。作为一名法官,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为还存在的一些司法问题感到忧虑。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司法活动,首先想到的是“认识人”、“搞定”、“摆平”等,而司法人员却是有苦难言: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关系网中,不看条子、面子就没有自己的位子;司法机关的经费还要依赖地方财政。我了解到,湖南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民事案件中,审判委员会对该案的裁判否定后再否定,裁判了7次后还是错案,不仅每审一次换审判人员重新了解案情,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还造成案…  相似文献   

20.
我国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及制度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我国与国外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享有的诉讼权利,可以看出我国是非常重视被害人的权益与权利保障的,然而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缺陷。笔者对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提出一些构想,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一些诉讼权利,确立一些有利于被害人的诉讼制度,以求达到与被告人诉讼权利及地位的平衡,以真正实现诉讼的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