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风云     
谢奕秋 《南风窗》2011,(11):17-17
内贾德迎回遭撤职部长据路透社报道,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撤销了总统内贾德上月解除情报部长职务的决定。即便在内贾德抵制内阁会议数天后,哈梅内伊也没有表现出愿意让步。许多什叶派神职人员和政客对内贾德违抗哈梅内伊的权力发出警告。在5月6日的祷告中,人们听到了"反对最高领袖的人该死"的吟诵。就连内贾德的宗教导师亚兹迪也警告说,不服从最高领袖等同于"背叛真主"。保守派议员  相似文献   

2.
国际风云     
《南风窗》2011,(11):17
内贾德迎回遭撤职部长据路透社报道,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撤销了总统内贾德上月解除情报部长职务的决定。即便在内贾德抵制内阁会议数天后,哈梅内伊也没有表现出愿意让步。许多什叶派神职人员和政客对内贾德违抗哈梅内伊的权力发出警告。在5月6日的祷告中,人们听到了"反对最高领袖的人该死"的吟诵。就连内贾德的宗教导师亚兹迪也警告说,不服从最高领袖等同于"背叛真主"。保守派议员  相似文献   

3.
王猛 《南风窗》2012,(10):82-84
后哈梅内伊时代对于国家权力的争夺,将主要在内贾德等草根精英和部分军队精英组成的强硬保守派,与拉里贾尼等宗教精英组成的温和保守派之间展开。在新旧秩序的嬗变过程中,相比体制内传统精英,体制内草根精英带给现行体制的冲击会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2005年总统大选以及2008年议会选举中,哈梅内伊为了遏制改革派曾暗中出手扶持保守派,所以内贾德谙熟伊朗政治怪胎的软肋:在经济欠发达和最高领袖善于玩弄平衡术的国家中,将民粹煽情发挥到极致再辅以领袖的暗中支持,才是通向权力高峰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05,(13)
伊朗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和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关系密切的极端保守派代表艾哈迈迪·内贾德力压温和派代表拉夫桑贾尼,囊括了选票的3/5。媒体分析家们纷纷检讨自己的失策,而说到底,这是他们对伊朗的国情不了解所致。近两年来,西方对伊朗核计划的围追堵截已经触怒了未必支持保守社会政策但却有着极强国家荣誉感的普通人。美总统布什嘲笑伊朗大选是“假货”、“毫无意义”的刻薄讲话,不啻于火上浇油。正如德黑兰一名选民所言,“我把票投给内贾德,就是要扇美国一个耳光”。果不其然,6月17日开锣的首轮投票中,7名候选人的得票率均未超过25%,其中改革派推出的几名候选人更是全军覆没,已经预示了保守派控制所有政府部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陶短房 《南风窗》2010,(2):76-78
阿舒拉节素来是伊朗变革的触发点,当年霍梅尼的上台,萌芽便是1978年的阿舒拉节学生游行,哈梅内伊等人都是组织者、策划者,对这一"节点"的利害心知肚明,甚至国外舆论、企业也早有预感,并作出相应报道、安排,急于事功的反对派匆匆发难,可谓正撞在枪口上。  相似文献   

7.
储昭根 《南风窗》2008,(4):79-82
布什的党是分裂了:南方和中西部"圣经地带"的社会保守派、来自"华尔街"的财政保守派,以及包括民族保守派和新保守派的"防务保守派"。分裂让总统提名人的选择举棋不定,不知共和党的预选是否要一直选到全国代表大会时都没有谁能明显赢得足够的代表票?  相似文献   

8.
储昭根 《南风窗》2008,(9):72-76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叛逆性格所致,麦凯恩在许多议题上都与共和党主流不大同调,但2000年竞选党内提名失败的前车之鉴,使麦凯恩意识到回归主流的必要。除了同布什修好,麦凯恩也尝试向他在2000年得罪的宗教保守派"输诚"。这使他不但有能力争取到独立及温和派选民,还有可能团结起本党保守派人士,从而有机会再次成为"最幸运的人"。  相似文献   

9.
杜剑锋 《南风窗》2013,(12):74-77
"八人帮"们意识到新移民法的主要阻力来自共和党保守派,而卢比奥是化解这些反对声音的最佳人选。卢比奥为了通往白宫的捷径,也不惜铤而走险。他能否化险为夷?奥巴马似乎陷入了"第二任期诅咒",5月一周内接连被司法部窃取美联社通话记录、国税局越线私查保守派政治组织、国务院掩盖班加西恐袭案线索等政治丑闻缠身,甚至遭到一些左派媒体批  相似文献   

10.
帕特里克·布坎南是美国社会—文化保守派主要代表人物,曾两次参加总统竞选。2004年3月1日,他在《美国保守主义》杂志上发表《战争将无止境》一文,抨击新保守派弗洛姆和珀尔去年出版的《终结邪恶——如何打赢反恐战》一书。文章认为新保守派为对伊动武所作的各种辩护都是荒谬的,他们在本质上是亲以色列的,他们正在企图把美国推入战争深渊。但新保守派的得意时刻正在结束,美利坚帝国的漫长退却已经开始。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意见与媒体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2004年1-2月文章:《新保守派》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国家安全议题研究员马克斯·布特写道:“新保守派”并未在美政府内占支配地位,其欲在全球发动先发制人战争阴险动机的报道言过其实。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赖斯都不是新保守派,而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传统保守派。新保守派主张在朝鲜和伊朗实行政权更迭、主张对华强硬而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这  相似文献   

12.
自由派人士现在最为担心的就是,保守派大法官人数的增加有可能导致美国人丧失部分隐私权。阿里托法官的任命能否获得通过,可能决定着美国最高法院在今后几十年时间内是会更加趋向保守,还是倾向于推动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编造的主教、教宗被杀情节背后,是天主教会内部斗争一直十分尖锐的现实。50年前,教会改革派大胜保守派,不少"过时"的习俗被一律废除。近年来,在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带领下,教会保守派向自由派发动反攻,双方闹得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14.
龚小夏 《南风窗》2010,(21):78-80
以茶党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共和党和保守派的愤怒是这次中期选举里面最大的变数。茶党国会候选人在犹他、肯塔基、阿拉斯加、特拉华等9个州连续赢得共和党初选后,高高在上的共和党领导层才醒悟过来,承认茶党人已经成为推动共和党改变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多年前我们就说过,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阻挡的,而且已经开始了,当时,大多数人告诉我们说,我们忽略了美国拥有明显的压倒性军事和经济实力这一事实。后来,新保守派在布什成为总统后掌了大权,他们推行自己那套单边强硬军事主义政策,据他们说,目的是恐吓美国的敌人并威胁美国的朋友,让他们无条件服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推行的政策,以便恢复美国无可置疑的霸权。新保守派获得了他们的机会,并发动了他们的战争,但根本没有吓倒他们眼中的敌人,也没有吓怕往昔的盟友,让他们无条件服从。美国目前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比2000…  相似文献   

16.
老柏 《法制博览》2008,(11):51-52
端方“革命” 1911年,渝汉铁路督办、署理四川总督端方率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遭新军哗变而被杀。如此说来,端方自然是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保守派了。但对历史人物如此评判,就如同小孩子把人分成“好人”、“坏人”一样不明所以。  相似文献   

17.
朝核危机深层最大的危险是,成为美日国内保守派对华“摊牌”的口实,从而把中国再次拖入冷战状态中。  相似文献   

18.
因为美国人口有左翼化的长远大势,不少宗教保守派将"奉天承运"的布什第二任看成是"保守革命"转瞬即逝的最后机会。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保守派所宣言的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中国正在全力建设一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进攻型军事力量。而大型战略运输机作为远程力量投送平台对于进攻型军事力量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美国一直非常关注中国在大型运输机方面的进展。本文编译自美国著名保守派学者理查德·菲舍尔所著《新型运输机:解放军的新一代武力投送平台》一文。本刊刊登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文中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支农 《南风窗》2007,(7):11-11
4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时,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很可能正式宣布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组织。这一组建跨越四大洲的天然气卡特尔的建议,虽说是1月底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首先在外交场合提出的,但其源头应追溯到俄罗斯,莫斯科似乎有意借此与伊朗结成真正的军事能源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