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使超期羁押这一司法顽症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当前纠防超期羁押工作仍面临"前纠后超"、隐性超期羁押突出等问题.这需要公检法机关进一步更新理念,加大纠防超期羁押工作合力;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在纠防超期羁押工作中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强纠防超期羁押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羁押法律制度,堵塞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侦查超期羁押的现状、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公安机关侦查超期羁押的症结所在。加强监督,完善规章制度,杜绝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超期羁押是当前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问题,司法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超期羁押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司法体制和实践方面对超期羁押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超期羁押是一种违法羁押行为,它侵犯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诉讼效率,妨害了诉讼公正,破坏了刑事诉讼的正常程序。超期羁押的发生,既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和立法的原因。要有效解决超期羁押的问题,应首先完善刑诉法对超期羁押的规定,明确超期羁押是违法行为.确立超期羁押的违法责任和救济制度,同时彻底转变执法观念,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加强领导,完善监督。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5月份以来,最高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 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 内开展清理超期羁押的整顿工作, 并且公布了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 的一些严格规定。以前有关的国家 机关也曾提到纠正超期羁押的问 题,但2003年该项工作的力度是 前所未有的。为什么会在司法实践 中出现超期羁押?超期羁押有何危 害性?人大作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 关,在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过程 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试就 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违法超期羁押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问题较为突出,该文对公安机关违法超期羁押犯罪的嫌疑人问题的成因作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公安机关违法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治超期羁押 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期羁押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顽症。多年来,我国虽然采取了各种治理超期羁押的措施,但往往是“前清后超,边清边超”,此消彼长。超期羁押的存在严重地侵犯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公平和效率,破坏了正常的司法诉讼程序,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通过对我国目前超期羁押的现状和其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结合国际准则,可以对我国超期羁押问题进行改革探讨,提出更贴近我国司法实践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每一项刑事司法制度 ,都表现了一种利弊的双向性 ,只有正确执行 ,才能体现出利 ;错误执行 ,则体现出弊。超期羁押便是对刑事司法制度的错误执行 ,已体现出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单从保障诉讼进程的效果看 ,超期羁押无疑是个很好的办法 ,这使得人们对超期羁押现象抱宽容的态度 ,从而产生观念障碍。犯罪的本质是对刑法所保护的权益的侵犯 ,超期羁押明显地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人身自由权 ,基于此 ,超期羁押的实质是非法拘禁 ,并应据此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范和纠正超期羁押,在对全体在押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羁押期限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研发了超期羁押自动预警系统,并完善了在押人员诉讼时限检察监督制度,建立与看守所联系沟通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了防范超期羁押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超期羁押是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超期羁押是有关机构超出法定的办案期限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予以限制,这对于保障人权、司法公正都具有极大地危害。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超期羁押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保释制度是指对被逮捕或羁押待侦查、审判的人提供担保后予以释放的制度。保释最早产生于英国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今日较为完备的一项以保障人身自由为目的的制度。保释制度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是以其内在诉讼价值作为依托和支撑的 ,其所蕴含的权利保障理念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吸取其合理因素来改造取保候审对我国来说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取保候审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学者提出用保释制度替代取保候审制度,由于制度是与诸如司法观念、诉讼模式等紧密相连的,因此,引进保释制度将会因制度和观念性的障碍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刑事强制措施,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诉讼风险。应分析诉讼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和控制这些风险,如构建严密的三级风险控制体系,确保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的效果,同时确保在取保候审情况下刑事诉讼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相比英美保释制度,我国取保候审在性质定位上和适用方式上都相去甚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完善,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但在取保候审的适用方式、适用程序和相关保障措施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借鉴英美保释制度,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目前对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规定中,尚存可能发生理解分歧的问题,无法满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求,因而有必要从理论高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人们能够清楚、准确地理解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内容并领会其中蕴涵的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取保候审制度作为我国替代羁押的主要措施,其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导致司法实践中审前羁押的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定位进行思考,并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保释制度,提出重新确立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定位,使取保候审成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的保释制度严格遵守《权利与自由宪章》的相关要求,在适用标准、保释的具体方式、程序、证据、救济、保证金的没收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尽可能适用较轻的保释方式与控制犯罪的平衡,但在保释标准、证明责任倒置及程序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取保候审具有人权保障与诉讼保障的双重价值,但由于秩序优先思想的主导,取保候审决定透明性的缺失和监管的无力,使司法者不愿适用取保候审。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提高了取保候审在强制措施体系中的地位。取保候审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应从执法理念、制度完善和监督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立保释制度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具体思路为:1、变革诉讼理论;2、制定统一的保释法;3、坚持扩大适用与限制适用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推进保释的适用范围;4、保释权赋予法院;5、建立保释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在保证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和当前我国诉讼理念的滞后等原因,导致其在适用中出现许多问题。保释制度作为保障受刑事追诉之人的人身权利和辩护权利的制度,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