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莫素娟 《传承》2010,(18):74-75
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反思也就是思辨思维,它是对思想的思想,具有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前提性。哲学反思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2.
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反思也就是思辨思维,它是对思想的思想,具有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前提性.哲学反思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3.
胡潇 《求索》2007,(1):127-130
哲学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充沛的致理性。它对认识对象终极意义的诉求、无穷逼近至理止境的思维使命,构成了对真理的庄严许诺;哲学具有辩证逻辑赋予的强大思维张力,它在思想发展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建构运动,产生一种对于真理的执著求索。  相似文献   

4.
<正>人文学科所说的“人类世”(anthropocene),是一个自地质学那里借来讨论人类生存的哲学概念,气象学家克鲁岑(Paul Crutzen)及其合作者斯托默(Eugene Stoermer)于2000年提出这一术语,以指涉地球环境危机,此后在哲学界发展为对数字技术和智能时代的批判。例如,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以“人类世”作为现代性灾难的指称,又以“逆人类世”(neganthropocence)一词作为人类努力逃离过度技术化后果的指引。(1)而被学术界热议的元宇宙,则是我们当前目力所及的关于人类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样板——看起来,斯蒂格勒式的批判,正适用于对它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且愈演愈烈的现实中,采用了各种科学技术手段也未能根本奏效的情况下,对自身几千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走过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痛苦的反思以后得出的结论。(人类环境宣言)、(增长的极限)、(里约宣言)等等,都是人类反思的里程碑。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呢?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认为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里约宣言)则将其进一步阐释为:“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团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对人类政治活动的反思是柏拉图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国》和《法律篇》这两个重要文本承载着柏氏追索政治之谜的运思历程和思想嬗变,其轨迹可以描述为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的演变.作为两种不同的进路,两种形态政治哲学从不同层面透显出柏拉图对人类政治活动的深刻洞见.通过对它们的梳理、分析,有助于厘清柏氏政治哲学的基本结构与特性,认清后世“注脚”的思想价值,有助于我们对当前人类政治活动作出更为合理的反思和建构.  相似文献   

7.
反思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人类恰当的反思活动蕴涵着“从后思索”的思维路径,以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为灵魂,以建构返回主体自身的自省意识为核心,存在“对思想的思想”的哲学诉求。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是对人类文化领域进行批判反思而形成的哲学理论,它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路径既包括对文化学理论的批判反思,也包括对人类现实性文化活动的哲学思辨。因此,开展文化哲学研究,既可为文化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撑,也可为规范人类现实性文化活动提供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9.
试论直觉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从未象现在这样感到必须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人类思维自身。直觉作为一种奇妙而实在的思维现象,自然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研究兴趣。 直觉,英文是intuition。在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上,它一直是哲学认识论研究的课题之一。早在古代,哲学家就对直觉开始了反思。中国哲学家老子讲的“玄览”,就是指的直觉现象。这是一种以“道”为对象,超越感官和理性的内心直观方法。古希腊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思辨的政治经济学,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实践变革力,是以政治经济学作为反思对象的哲学批判程式,其要义是追求经济的“政治与哲学的实现”,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社会化存在论追问。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走向21世纪世界哲学主流”的文化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层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有关文件与新闻宣传中,只提加强“双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这是否表明我们否定了文化哲学的观点呢?其实并非如此。我们...  相似文献   

12.
经济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方式反思人类经济世界而形成的哲学理论。因此,经济哲学研究既包括,对经济理论的哲学反思,也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哲学反思,还包括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3.
黄浩  朱红梅 《前沿》2013,(15):45-47,6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时期,由于与现实的接触,进一步发展了《博士论文》时的“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哲学观,更重要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是,马克思此时还提出了“消灭哲学”的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反思特指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它是"不淳朴"的思维,尤其在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差异性之后,为了寻求世界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思维先行以自身作为对象审视,反省思想何以可能的条件。其运思的领域包括一切思想构成自身的根据和前提,使得哲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挥无限的批判效力。研究和探讨哲学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出地展现哲学理论思维的独特性质,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澄清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哲学反思能够最切近地理解哲学作为形而上学面向世界的特殊发问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类即将跨人21世纪,科技革命更加猛烈地冲击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领域,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科学发展关系到国家命运和人类前途。因此,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广阔的视野对科学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哲学反思。审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关注科学哲学对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影响。一、对科学的哲学反思17世纪产生的牛顿力学是历史上第一个最完整。最富有成果的科学理论。在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之后,科学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康德哲学是对科学进行哲学反思的发端。康德…  相似文献   

16.
林国标 《湖湘论坛》2008,21(4):79-82
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有许多人高喊解放思想,而行动中却一再陷入形式主义或教条主义的泥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先验的思想前提来接受,而忘记了它同样是需要理性拷问与形上求证的思想原理。我们很少对它进行逻辑建构。对其运用的范围、评判的标准很少有明确的界定,特别是对它的形上基础,更缺乏明确的自觉。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哲学反思与求证。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教学研究会年会近期在深圳特区召开,全省党校系统有关领导和从事哲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教师共70多人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对建国50年光辉历程的哲学反思和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思考。对50年哲学发展成就问题,与会者认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次研讨会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精髓。(二)从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邵腾、周绿林先生的《经济学并非是哲学走向现实的唯一中介》一文(载《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11期.以下简称《唯》文),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现实的各种中介,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文明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世界上有没有主宰一切、包罗万象的哲学和理论?《唯》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和要求”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把经济学作为走向现实的中介,而且要把全部人类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作为中介去全方位地走向现实,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什么是哲学”这个比著名的哲学基本问题更为根本的哲学 问题,是当前哲学改革的出发点。哲学的本性不是“哲学无定论”,也不是“哲学非科 学论”。哲学研究真善美。它所研究的真理包括“知识真理”和“价值真理”。所有的 科学都以“知识真理”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但哲学研究的直接对 象不是外在的现实事物,而是社会意识。哲学是对社会意识中人和世界的根本属性 以及人与世界的一般关系的种种观念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哲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既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又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党和政府的决策以及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论述哲学社会科学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引起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