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     
我区素有“歌乡”的美称。浩如烟海的蒙古民歌更是充分体现了北疆草原各族人民豪放豁达、热情开朗的性格,名全国。 蒙古民歌主要分长调和短调民歌。长调民歌一般用蒙语演唱,多流行于广大牧区,人们对它十分熟悉,《赞歌》当年曾风糜一时,而今仍具魅力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都是以长调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有极浓厚的民族特点,它的节奏舒缓自由,节拍字少腔长,曲调高亢悠远。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高亢辽远,行腔自由,阿拉善盟的长调民歌则节奏缓慢,察哈尔的民歌是一种长调与小调混合的民歌,鄂尔多斯高原…  相似文献   

2.
正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  相似文献   

3.
白欢龙 《党课》2006,(2):82-84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这《牧歌》的旋律,舒展、悠长,伴着绿色的清风,在草原上飘荡。每逢欣赏这旋律悠扬的《牧歌》,就好像置身于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幅多么美妙的画卷!这歌声,令人沉醉,令人遐想,它,实在是天地间最美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4.
乌云塔娜 《实践》2010,(10):53-54
<正>蒙古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游牧文化艺术。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游牧文化中最为夺目的乐章,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具有旋律舒展、字少腔长、起伏连绵、豪放自如、一泻千里的审美感。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以蒙古人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集中地体现了蒙古族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及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段志强 《实践》2009,(9):45-45
盛夏,是草原最美的季节。异彩纷呈的优秀剧目展演,拉开了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帷幕。此次文化节,荟萃了区内众多的经典剧目,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天地同歌》,充分展示了蒙古族服饰与长调民歌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引起了区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本质     
“长调悠悠,晚风拨动马头琴绵绵的思念;炊烟袅袅,牧场上传说你动人的故事……”这是纪念牛玉儒的歌曲《草原之子》中的两句歌词。每每听到,就仿佛传来千里草原老百姓从心底呼唤他的悠悠回声!每每吟唱,都会激起我对这位新时期领导干部楷模的由衷敬佩。捧读牛玉儒的事迹,值得我们敬佩  相似文献   

7.
《实践》2006,(7):I0002-I0002
陈巴尔虎草原地处素有“绿色净土”之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呼伦贝尔最具代表性、最令人迷恋的圣洁之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至今未受任何污染的典型草甸草原,是闪耀在祖国北方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为其题名“天堂草原”。  相似文献   

8.
人们大都喜欢鲜花,因为它除形象美丽令人赏心悦目之外,还有芬芳的气味。牛粪则不然。除用它作肥料的农民或草原上用它作燃料的牧民外,一般很少有人喜欢它。因它不仅形象难看,还有一股难闻的臭气。不过也有例外。前些日子从报上看到一则奇  相似文献   

9.
正在浩渺如烟的蒙古族民歌海洋中,科尔沁叙事民歌以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长调民歌和叙事民歌是蒙古族民歌艺术中的两大经典。科尔沁叙事民歌主要流传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上。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在科尔沁草原上产生、传承,与孕育它的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在人烟稀少的原野上,游牧者亦歌亦喊式的长调也许更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对大草原的特殊情怀,排解他们心中天高地远的孤独。而过着定居生活的科尔沁人  相似文献   

10.
乔玉光 《实践》2007,(8):46-47
长调民歌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是站在人类文化大背景下,用更为长远和宏大的视野,对长调民歌独特价值给予权威性认定,彰显了长调民歌以及以长调民歌作为典型表达形式的蒙古族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渔号、利落的凿冰入网,《舌尖上的中国》再现了查干湖上的渔猎文明,着实让松原火了一把。"说不尽千年捺钵辽帝都,听不够悠悠长调唱草原。"松原,从来就不缺乏文化基因。以辽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满族、蒙古族为张力的民族文化,以湿地、草原为内涵的生态文化,以吉林油田为特色的工业文化在不同时空交织、交融、交相辉映,形成了松原特有的文化性格,而今,保密氛围日渐浓郁,又为城市文化增添了新的注  相似文献   

12.
特力更 《实践》2013,(8):50-51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草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蒙元帝国建立的第一座草原封建都城,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位于草原的都城,也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遗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元上都在元代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虽然只剩下废墟,但它是元  相似文献   

13.
免耕补播,再造草原二次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月的贡格尔草原,鲜花遍野,绿草如茵。 走进地处草原腹地的克什克腾旗达里镇机械化保护性草原改良作业区,眼前的景色令人难以置信,原来植被低矮稀疏,沙地裸露的大面积退化、沙化草场,如今却是鲜花分外艳,牧草格外青。本已到了生命尽头的草原何以再现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孙书敏 《实践》2010,(10):50-51
<正>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区域,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蒙古族精神为主要精神特征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产生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状态中。历史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形态也生生不息地沉淀和更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会出现文化形态的定格。流动的草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了下来,而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文化则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作为特定的历史流传物,文学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记忆,它以完全的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忆下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文化。因  相似文献   

15.
邹万银 《实践》2006,(9):43-44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形态。从它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重要阶段;从它的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欧亚大陆。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由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先民,特别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创造的文化。我国草原地区通常包括沙丘和森林地带,在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8)
<正>岁月悠悠、绵延万里的草原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汇合地。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绸之路分布的领域更为广阔,只要有水草的地方也就有路可走。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如匈奴时代主要在漠南和漠北,鲜卑时代在漠南,契丹时代在东部草原,蒙元时代则横贯欧亚、纵贯南北。由于这种特殊性质,草原丝绸之路上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度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活动共评选出《草原炊烟》等10首歌曲、《金色的辉煌》等3个舞蹈、《也兰公主》等7台戏剧、《东方商人》等10部电视剧(片)、《母亲碑》子4个广播剧、《大梦谁先觉》等12本图书、《一个国有小穷亏企业起死回生的有益探索》等11篇文章为“入选作品”,现分期以介绍。歌曲:-《草原炊烟》,由呼盟委宣传部推荐。歌曲抒发了对草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之付。分品采用蒙古族传统的长调歌曲形式,自调优美,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羹蹈;《金色的辉煌》,由哲盟委宣传部推并。…  相似文献   

18.
常永志 《前线》2013,(1):85-85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被称为“草地之王”的神、奇野草——尖毛草。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有趣。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几乎看不出它在生长。其间,草原上别的野草长得都比它茂盛。可在半年之后的三五天里,尖毛草就如同施了法术一样,迅速向上长到2米高!狂风暴雨肆虐时,其他的野草都折断了,只有尖毛草还毅然挺立。  相似文献   

19.
吴团英 《实践》2007,(5):43-44
一、研究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我们认为,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历代不同族群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它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人们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结果,既具有显著的草原生态禀赋,又蕴涵着草原人们的智慧结晶,包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通则》及《物权法》《草原法》均未明确指出草原使用权的性质,而其性质又关系到权利的内容与期限等。草原使用权乃资源利用的权利,而它又是用益物权并具有用益权的某些特征。明析草原使用权的性质对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