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效能感:解析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442名大学生的选举参与状况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在高参与率下存在较大面积的投票质量不高现象。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不能据此简单地将大学生定性为"政治冷漠",政治效能感较低应该能够较好地解释他们的选举参与行为,因此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改善大学生选举参与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CGSS2010)的数据与政治效能感的二维概念框架,对大陆女性居民政治效能感状况及其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就政治效能感而言,女性在内在政治效能感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得分上均不及男性;在政治参与方面,女性在基层选举、依法抗争和社区参与中存在同男性相比相对不足的现状;二元Logit回归模型及性别与效能感的交互效用模型表明,政治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在整体上有助于解释女性在政治参与活动中的相对不足现状.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政治参与影响政治效能感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发展出了"工具说"、"发展说"和"结果说"三种解释框架。虽然三种解释不尽相同,但学者普遍认为积极的政治参与对政治效能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尽管影响的因素、程度和范围存在不同。本文基于浙江省闾村实证调研,发现选举式的参与活动(参与投票、参与竞选活动、投票给当选者、参与当选者的助选活动)均未能显著影响政治效能感和村民效能感。甚至在村民的投票行为与主观期望的结果相一致时(投票给当选者、参与当选者的助选活动),亦未能发现其对效能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效能感是指该群体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对自身政治能力以及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主观判断,并且这种判断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效能感总体偏低,具有内部差异性,新的社会阶层的内外政治效能感不均衡。新时代要增强新的社会阶层政治效能感,必须依托统一战线加强教育引导,消除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疏离感;完善政策措施,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培养使用,发挥代表人士的引领示范作用;健全体制机制,畅通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执政党巩固政治基础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行为特征,可以梳理出其"批判性话语为其文化特征、依附性为其行为特征、萌芽状态的‘群意识’为其阶级意识特征"。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着"话语权威度高与功利化行为并存、政治认同度高与政治效能感低并存、政治参与期望高与政治参与程度低并存"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政治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执政参与、民主转型"等四个分析维度,分析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价值与制约因素,并给出施策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对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检验了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均对农民政治效能感起到正向的影响;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尽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比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是完全由城市务工经历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大众传媒使用、日常学习、政治参与产生的。为此,要加快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以长期居住地为基准的城乡居民政治参与权制度,拓宽流动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流动农民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全国样本的研究发现,女性内在及外在政治效能感均显著低于男性,年龄与政治效能感成反比,收入和文化程度与政治效能感成正比,党员和团员政治效能感高于群众,社会上层的政治效能感高于社会底层,时事政治关注、基层政治参与对政治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应采取提升女性综合素质、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和政治回应等措施,提升女性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前武汉市民主党派成员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现状进行了调研,以不同的性别、年龄、党派等分组对比其政治效能感水平,进而考察政治效能感对政治参与的深刻影响。基于调研结果,本文提出提升民主党派成员政治效能感的对策:树立科学合理的政治活动目标,发挥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的作用,重视大众媒介的力量,提升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自信,提高政府部门的回应性,塑造有序参与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动力。然而,消极政治参与在当代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造成大学生消极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的掣肘、学生民意表达不畅、参与机制的缺陷以及当今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等等。以人大代表选举为实证,从当代大学生消极政治参与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学生消极政治参与的成因,提出祛除高校学生制度化政治参与障碍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