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侨教育的发展需要祖国的指导与扶持,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中国对华侨政策渐趋制度化,华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当时华侨教育考察的积极成果。本文旨在梳理清末民初时期华侨教育考察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华侨教育考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 ,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政党思想 ,比较起同时期的各种思想和思潮 ,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如超前性、移植性、趋同现象和过渡性。而且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进步、民主的性质也是不必质疑的。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启迪了国民的政治意识 ,提高了国民的政治觉悟。同时 ,它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这也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 《求索》2010,(6):243-246
自清末设立商会以来,裁判商事纠纷始终是商会的主要职能之一,而商会与政府也就此权限展开了博弈。从商务局到商会,再至商会商事公断处,商会裁判权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到发展的过程,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学习吸收了外来文化,既是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商事司法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历史,是近代中国司法变革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近代中国法律变革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4.
民间的医疗保健在明清以来数百年台湾的开发历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有关台湾民间医疗保健的书籍资料相当稀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罕见.台北芦洲李氏家族辑存遗留下来的两本医书,一方面提供了清代以来台北淡水河流域乡村治病的众多方剂,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民间中医进行治病救人时所用的方法及其所关注的主要论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台北淡水河流域开发时期的乡村社会诸问题,有益于我们加深对于这个时期台北淡水河流域乡村社会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魏聚刚 《人民论坛》2013,(7):181-183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问题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出现的原因,探寻了留日学生群体与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转型的关系。它导致了民族主义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与发动;清末民初铁路风潮与革命的最终爆发。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赵鸿娟 《思想战线》2002,28(4):41-44
清末民初虽然时间跨度不到 2 0年 ,但却是一个社会经济变迁较大时代。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严重 ,以“振兴工商”为中心的“新政”成了濒临倾覆的清王朝挽救危机的主要手段。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政府也以“振兴实业”作为稳固其政权的重要方针。为此 ,相继颁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笔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实行的由上而下的一系列经济制度改革 ,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由此揭示推进和制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马蕾 《传承》2009,(11)
茶叶历来为我国出口大宗,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印度、锡兰、日本茶业的崛起,华茶的国际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多方面的挽救措施,试图全面整顿华茶.世博会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增加华茶国际知名度、扩大华茶外销市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着清末民初的中国茶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马蕾 《传承》2009,(22):70-71
茶叶历来为我国出口大宗,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印度、锡兰、日本茶业的崛起,华茶的国际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面对这一颓势,中国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多方面的挽救措施,试图全面整顿华茶。世博会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增加华茶国际知名度、扩大华茶外销市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着清末民初的中国茶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赵国壮 《求索》2011,(1):232-235
清末民初,中国手工制糖业面临着严重危机,一方面国内糖品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各重要产区均呈现出一定的衰败现象。就对糖业危机的分析来看,学界多持"衰退"论的观点,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这一危机中,手工制糖业实现了初步的从传统到近代的艰难转型。这一转型的重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从甘蔗种植区到蔗糖经济区、手工制糖技术的改良及从以家庭副业性质为主的制糖到以手工工场性质为主的制糖。这一近代转型不仅阐释了手工制糖业持续存在的理由,而且也进一步肯定了手工制糖业在糖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晚清官员再教育思潮对为什么进行官员教育、怎样进行官员教育和用什么进行官员教育作了思考和探索。思潮虽然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认识不到官智不开的根源,但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明伟 《桂海论丛》2004,20(6):84-87
清末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群体,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及其他进步社团,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形成了反封、排满、批判传统文化的革命政治文化,并利用舆论工具迅速传播,发挥了变革政治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对清末民初政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民族融合思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民族融合思潮 ,最早始于维新党人“平满汉之界”的思想主张和注重“历史文化因素”的民族认同观 ,这种观点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并最终得到了革命党人的认同 ,遂使我国的主流民族观念实现了现代转型。辛亥革命后 ,各民族平等融合的思潮遂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清政府在西北地区的区域性贸易中心和民族贸易中心实行的商业政策,对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西北地区的商业发展是不平衡的,除了一些区域性的贸易中心外,西北商业就整体而言,仍然落后于内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5.
张易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109-114
清朝末期(1840-1911年),思想界、翻译界空前活跃。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解析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世致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等政治思潮与西学翻译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的选材和数量受到主流政治思潮的控制和影响,而翻译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主流政治思潮向更高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16.
清朝前期,统治者仍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观念为治边思想。在西南,清廷的认识较前代进一步深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清前半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一步密切了与内地的联系,边疆民族的对内认同大为增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渐趋明显,并呈加快之势。  相似文献   

17.
要断定唐代诗格的转折点,前提是要把握唐代诗格发展的趋势。宋以后,诗学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诗话。唐无诗话,有诗格。诗格,其本意是诗的格式、规则、技法。诗格出现,是唐代新诗成熟和进士考试顺理成章的产物。在诗格发展的过程中,王昌龄的《诗格》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成为唐代诗格演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清末军事工业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清末军事工业具有特殊的资本主义性质和特点,对当时的封建生产关系造成了重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weak had defeated the strong,And known to all was Long March.Clear was the will of the people,On which the People's Republic was founded.  相似文献   

20.
秦至清中国社会形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主流倾向于将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从而使“封建”脱离了古义(本义)和西义(世界通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实考秦至清两千余年,封建制已退居次要,而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于起伏跌宕间一以贯之,故秦至清社会形态不宜称“封建社会”,而可称“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