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危机说开去任卫东今年1月13日,伊拉克中断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从而引发了美伊之间的武器核查危机。伊拉克认为联合国新派驻巴格达的16人武器核查小组中有9个美国人和5个英国人,这样的核查小组既不会认真核查,更不能客观、...  相似文献   

2.
1998年2月,伊拉克因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检查,惹怒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单方面宣布要对伊拉克进行军事行动,并联合英国调集兵力,云集海湾,形势一触即发。顿时,伊拉克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准确、及时、真实地报道这次武器核查危机,1998年2月11日,中央电视台派出8人报道小组奔赴伊拉克,全面报道了世人关注的武器核查问题。1此次报道行动,从设想到实现,速度之快、时间之短,超乎想象。1998年1月底伊拉克局势趋于紧张,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国际组提出能否派记者前往,很快得到领导的赞同。春节后,在外交部、广电部等…  相似文献   

3.
每月大事综述甘爱兰1998年2月大事:(一)安南成功调解海湾危机。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引发的美伊对抗箭拔弩张。伊拉克难作出让步,美国态度强硬,要求伊“全面和无条件地”同意武器核查,并迅速在海湾水域部署重兵,不断发出动武威胁。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伊...  相似文献   

4.
1999年初以来,美英开始对伊拉克北、南两大"禁飞区"进行持续性的轰炸,目的是"以轰炸代替核查",强迫伊接受恢复联合国的武器核查.迄今为止,伊拉克仍拒绝恢复武器核查.2000年伊拉克外交活动十分活跃,闯飞取得很大成效,国际和国内航线已重新开通,发展趋势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于是,国内外一些舆论认为解除对伊制裁指日可待,到时候了.本文认为,伊拉克解禁进程依旧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5.
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始终是影响美伊关系及世界局势的重要因素。今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武器核查问题的第1441号决议,13日伊正式宣布将无条件接受该决议。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武器核查将很可能再度成为美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导火索”。 一、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在美国推动下启动。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17日,美率多国部队对伊发动了“解放科威特”的战争。战后,为彻底削弱伊拉克这只“海湾虎”的实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于同年4月3日通过对伊制裁的第687号决议。决议要求伊必须向联合国申报其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核、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生产这类武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1999年1 2月 1 7日 安理会通过第 1 2 84号决议 ,决定成立联合国监督、核查和视察委员会 (简称“监核会”) ,代替名存实亡的“特委会” ,负责对伊拉克销毁生化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核查 ,但一直遭到伊拉克拒绝。2 0 0 1年2月 2 6日 联合国与伊拉克在纽约举行关于恢复对伊武器核查问题的会谈 ,这是自 1 998年 1 2月以来双方首次直接接触。此后双方进行了多次会谈 ,但无进展。2 0 0 2年8月 1日 伊拉克外长致信安南 ,邀请联合国“监核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访问伊拉克 ,并希望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能“在双方同意的最早时间内”抵达巴格达。9月 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叠起、危机频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8年12月"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后,伊称负责销毁伊违禁武器工作的特委会已"被美英飞机炸死",核查被迫中断。目前,安理会在核查问题上意见不一,美国、伊拉克双方态度强硬,将核查与反核查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武器核查陷入僵局。但问题久拖不决,将会引发新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1991年 5月 1日 联合国宣布 ,已组建以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为首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 )。5月 1 4日 特委会首批由 3 4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抵达巴格达 ,开始对伊拉克境内核设施进行实地核查。5月 1 7日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向安理会提出一项销毁伊拉克武器的三阶段计划。1 992年 7月 5日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要求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 ,遭到拒绝。到 2 6日 ,伊拉克一直禁止联合国核专家进入伊拉克农业部大楼。1 993年 1 1月 2 6日 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于长期监督伊拉克武器生产的第 71 5号…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13日,在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任务的中国化学家郁建兴在巴格达南郊执行任务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遇难;20日,美英联军对萨达姆独裁政权展开军事打击,海湾烽烟再起。这些事件将国人的目光再一次引向海湾,引向伊拉克。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采访了前联合国特委会伊拉克武器核查专家、致公党党员裴家昌。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20日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谈判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伊副总理阿齐兹是伊方出席谈判的一名主要人物,在安南与萨达姆总统会谈前已先行同安南进行过5轮谈判。23日安南与伊政府就解决伊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阿齐兹现年62岁,是伊拉克前外长,属于温和人物,他有丰富外交经验,懂得如何打通外交关系,善于利用媒体替伊拉克宣传。在伊拉克内阁会议上,凡涉及外交问题,萨达姆都先听他的意见,而外长萨哈夫反而无机会发挥。  相似文献   

11.
8月初,伊拉克政府宣布中止同联合国负责伊武器核查的特别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伊拉克武器核查风波又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中止定期审议对伊制裁问题的1194号决议。此后,伊国民议会建议政府完全停止与特委会的各种合作,而美国则表示不接受伊的上述立场,并声称如外交手段不能迫伊就范,不排除使用武力,致使伊拉克与美国在武器核查上的对抗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1月 8日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决通过了关于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新决议 ,即第 14 41号决议。该决议是美英两国应俄罗斯、法国和中国的要求 ,在对原决议草案进行修改后提交安理会讨论通过的。第 14 41号决议强化了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机制 ,同时也为阻止美国单方面对伊动武、维护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 ,以及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决议要点如下 :———尊重伊拉克、科威特及其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阿盟及其秘书长穆萨在有关问题上进行的努力表示赞赏。———敦促伊…  相似文献   

13.
1991年海湾战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对伊拉克实施了包括武器核查、经济制裁、设立“禁飞区”、支持反对派及动用武力和武力相威等各种手段,逼迫伊遵守联合国决议,对伊进行全面遏制。经过长达11年的国际经济和军事制裁,萨达姆虽依然稳坐江山,甚至指挥游刃有余,但伊拉克的经济和军力遭受重创。伊拉克认为,联合国长期受制于美  相似文献   

14.
大事综览     
2003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通报了有关伊拉克拒绝与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有计划地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勾结的证据。12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外长和副外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出席了会议,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一月 12日 伊拉克禁止由美国人斯科特·里特领导的联合国特委会核查人员进行武器核查工作,美国随后在海湾地区部署重兵,确定对伊拉克实施“沙漠惊雷”军事打击计划,海湾局势告急。 21日 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杰斯·赫尔姆斯写信给克林顿,宣称该委员会只有在批准《反弹道导弹条约》规避协议及其它几个多边协议后,才考虑《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问题。27日,克林顿呼吁参议院务必在今年内同意批约。北约东扩计划批准之后,政府已把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列为  相似文献   

16.
“沙漠惊雷”昭示国际风云变幻郭靖安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在伊拉克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武器核查危机。美国意欲动武,推出“沙漠惊雷”计划。一时海湾上空战云密布,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调停,终于驱散了战争的阴霾...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率领庞大代表团于2005年7月17日开始访问伊朗,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以来,伊拉克访问伊朗的最高级别官员,也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首位伊拉克总理访问德黑兰。以上事实表明中东历史上一对敌对力量,今日握手言和,显示出伊拉克新政府在复兴党倒台以后,迥然不同的外交风格转型和国家政策重塑。  相似文献   

18.
2014年6月10日以来,中东暴恐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ISIL)或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and Al-Sham,ISIS)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攻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提克里特等伊北部大片地区。  相似文献   

19.
亚洲 3月2日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支持继续对伊拉克武器核查。 3月6国 孔泉说,中国强烈谴责发生在以色列海法市的自杀性爆炸事件。 3月6日 外交部长唐家璇就菲律宾达沃市发生恐怖爆炸一事致电菲外长奥普莱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时间12月17日午夜,美国向伊发动丁代号为“沙漠之狐”长达70小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共发动了200多次空袭,袭击了97个地点。其中巡航导弹共发射300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5周发射的总数。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 美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武器核查和全面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除其对海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