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家、社会与现代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离。然而 ,现代法治应当是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协调统一 ,法治的真正基础与源泉是社会 ,法治应当得到社会的回应。法治以社会、还是以国家为重心 ,选择何种法治模式 ,必须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当代中国来说 ,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法治模式是最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制建设方略,以期加快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理顺了社会管理在社会建设中的定位,列明社会管理的重点,论述了社会管理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法治保障”是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规范有序运行的需要,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和制度建设,培育法律意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法治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法治的生成基于政治生活的集团多元主义,信仰层面和操作层面的自然法,而缺乏这些要素的东方社会没有成长起近代法治。支撑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崇法精神和民主政治。构建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应该从合理配置国家权力、确保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及司法独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需要为主线,其现代化的法治进路落脚于人民的法治需要,其实践机理表现为构筑与人民法治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法治供给制度体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由此展现为人民法治需要与国家法治供给之间形成的二元动力结构。作为国家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供给侧体现了与人民法治需要相匹配、相适应的根本导向,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现代化发展战略。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健全的制度供给,这一供给以国家的立法供给、执法供给和司法供给为主体,是展现优质高效现代治理品质的法律制度供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路中,法治实践展现了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法治供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多元力量互动协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依法治国而言,宪法效力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进行适当调节的最高法律效力。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依法治国就是要维护宪法的法律效力,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都需要依照宪法进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就是对于宪法制定过程进行有效的宪法规范,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宪法的尊严和进行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相似文献   

7.
推进体制创新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同样,没有农村和谐社会,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和谐社会。但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如同一道大鸿沟横在我们的面前。如何缩小差距跨越鸿沟,解决好“三农”问题,调整好城乡关系,这不仅是9亿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  相似文献   

8.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崇尚法制是现代社会政治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品质。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展现出来的重大价值和精神作用,对整个国家、社会都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维系现代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中国当下最缺失的还是法治以及由她展示出来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治国方略上,法学界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法家主张法治,儒家主张人治,现代社会讲法治,就应当抑儒扬法,才能以资镜鉴,实现以法治国、依法行政;伦理学界则有人从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这一点出发,得出中国政治是以儒家德治观为核心的德治主义,他们强调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1.
自"法治社会"的命题在中国被提出以后,学术界与实践中出现了将法治社会解释为国家公权力运用法律来管制社会的现象,这无疑忽视了法治社会的本质。法治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的自我管理,它的提出源于执政党对我国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的检讨以及对法治内在的社会面向的重视。完整地说,法治社会包含社会自治与权力制约两个面向。一方面,法治社会通过国家的立法与社会的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规则实行社会自治,法治社会构成了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法治社会为法治政府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与制约公权力的外部机制,法治社会是法治政府形成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只有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法治的建设进程中,法治中国的愿景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治理相对于传统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客体立体化、目标人本化、方式规范化、手段文明化的特征。改革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运行体制改革。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法治既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为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指引改革、以法治原则和法律程序规范改革、以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制约和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3.
试论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备条件隗大伟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作为一种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占希腊伟人的思想家亚里土多德就对其作过权威性的论述;而其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则是随着资本本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而逐...  相似文献   

14.
论民间规则的价值蕴涵及其对农村法治的可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立法的美好愿望是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作出规范,以满足民众普遍的、共同的秩序需要。然而国家法在向广大农村推进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长期以来,民间规则一直是我国农村广泛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以其固有的特质与优势维护着农村秩序的稳定。这一状况显然并没有因为国家法治的向下推行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相反,却成为我国农村法制推进的现实障碍。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要求我们正视国家法在农村实现的现实困境,深入挖掘是在什么样的价值指引下使得民间规则在国家法无法深入的领域发挥着作用,从而为国家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农村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法治建设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在向广大农村社会推进之时,国家法却面临着重重困境,广泛行之有效的是民间规则。在此情形下,探讨民间规则的价值及其功用,对于完善以国家法为主导、以民间法为补充的现代农村法律体系,是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整个国家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也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小康。  相似文献   

17.
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最佳策略已经被大多数民主国家所选用。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多的政治性特点,以阶级斗争与对立为主的敌人意识会贯穿于甚至是主导其警务过程。以犯罪、犯罪的人、犯罪治理等描述社会越轨行为,包括敌对行为、人民群众内部矛盾与纠纷,更具有法律特性,符合法治的观点。公安机关在其法治警务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犯罪治理观点,避免敌人警务行为。  相似文献   

18.
春天来了,一个明媚的“法治”春天终于到来了!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法律工作者的企盼,这是亿万人民的心声,更是我国走向现代高度文明的坚实步伐。春天告诉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已经步入法治国的不归之路。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和风煦煦,细雨丝...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不仅要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且在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能及时给予被害人应有的救济。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实现刑事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现代法治国家义务观的体现,符合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原理。  相似文献   

20.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入手,阐述了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并指出深入探讨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是最终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