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少元 《现代法学》2001,(1):146-14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张晋藩先生在《清代律学及其转型》、《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等论著中以清代律学为切入口 ,把律学的发展、演变、精神及其转型置于中西法制文明演进的广阔背景之中 ,把传统律学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何晏是现存最早的《论语》学代表著作《论语集解》的编纂者,同时也是《论语》学的研究者。他的《论语》学研究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他人《论语》学成果的裒集;一是自己对《论语》的注释和理解。何晏的《论语》学研究体现了从汉儒到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因革创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古学术转型的方式与规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特别是《论语》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 :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是黄宗智先生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民法的表达与实践》① 后 ,关于中国法律史的第二本专著。作为一个汉学家 ,从其学术脉络上看 ,他最先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史 ,并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著作面世。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他的研究领域逐渐转向法律史 ,原因是他认为 ,法律制度的研究结合了社会史和文化史 ,从而使以往互不过问的两门学科在法律领域得以结合 (黄宗智 :《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系列丛书总序 )。因此 ,研究方向的改变并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学者的《楚辞》研究比之上半世纪,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他们已不满足于沿着中国乾嘉传统前进,希望能够走出一条有着日本学者自我特色的研究之路。在方法上,更重视地下文物的发现,用之以与典籍文献对照,还十分注意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可谓三重论证。在观点上,日本学者从哲学、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等角度出发,力求阐发个人的见解。还有些日本学者作出了具有整体性的论述,体现出一种宏观性的眼光与建立体系的雄心。  相似文献   

5.
清代律学的权威之作──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早期的律学著作中,为清中叶以后学者所引用最多、且最具权威者,是清初著名律学家沈之奇所撰《大清律辑注》一书。关于《大清律辑注》一书的作者,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是“秀水沈之奇”。而沈之奇的事迹,在《清史稿》、《清碑传》以及《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 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等中均无记载。秀水在明清时期属嘉兴府管辖,笔者查阅了若干《嘉兴府志》,当中也没有沈之奇的记录。所以,关于沈之奇的事迹。只能在今后继续作考察了。《大清律辑注》一书现已极为少见。《清史稿·艺文志》、孙祖基撰《中国历代法家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初 ,在引入西方刑事诉讼法学成果 ,对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律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夏勤的《刑事诉讼法要论》、陈谨昆的《刑事诉讼法通义》、徐朝阳的《中国诉讼法溯源》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大多留学日本 ,所以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 ,无论是框架体系、基本内容 ,还是概念术语 ,都深受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的影响 ,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幼稚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威尔逊是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其行政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那篇被誉为行政学开山之作的《行政学研究》(1887)一文中。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行政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产生。在这篇文章中,包含了丰富的行政学思想,比如,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行政的实质、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人事行政思想、行政监督思想等,其核心为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行政学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其中,行政监督思想作为他行政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薛允升字云阶,陕西长安人,清代著名法律家,陕派律学之鼻祖。他生于嘉庆25年(1820),卒于光绪27年(1901)。咸丰6年(1856)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6年(1880),召以为刑部侍郎,9年代理刑部尚书,以后两度授刑部尚书。在刑部工作几达40年。他精通律例与服制,撰有《唐明律合编》、《读例存疑》、《服制备考》、《汉律辑存》等著作。对于礼与法的关系、律例与律令、立法与执法等问题,均有论述。对于《汉律》、《唐律》、《明律》、《清律》有研究有褒贬。其中最为推崇《唐律》,而批评《明律》、《清律》…  相似文献   

9.
行政学是一门以政府行政部门的行政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形成发展的历史虽还不长,但却在促使各级行政机关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改善行政决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了解国外行政学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推动我国行政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关于它的起源,国外学者看法不一。美国学者沃尔多认为,应以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威尔逊一八八七年写的《行政的研究》一书为标志。日本学者村松岐夫则认为,行政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出现的官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作为法律史研究中的范例之一,它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清代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关系,其行文时运用的写作方法,以及对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批判与继承等方面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文试着从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周邦彦、吴文英的批评,与其建构以五代北宋词为典范的境界说密切相关。但王国维的这一初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史中,被朱光潜、唐圭璋等为代表的学者所忽略,而吴征铸则是少数能从清代词学的发展轨迹来体察其用心的学者之一。王国维的词学从破晚清模拟、雕琢的词风中建立起来,故极具反叛性,这种反叛特性与后来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理论不谋而合,王国维因此而在新文学中被视为重要的奠基人物。他的创作也大体呼应着理论,用普泛性的哲学之思与五代北宋词的自然神妙相结合,开创出填词之新途。其价值值得充分估量。  相似文献   

12.
由清末名臣赵舒翘所著的《提牢备考》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法规汇编。正所谓文若其人,《提牢备考》的编写正是赵舒翘一生为人、为官、为学、为道的理想和追求的体现。赵舒翘所具备的"正直、勤勉、谨慎"等优秀品格使他编写《提牢备考》顺理成章,并且在《提牢备考》的结构安排上也充分展现了他的人品和学养。通过综合运用描述性和解释性的法律史研究方法对赵舒翘与他的《提牢备考》进行互证研究,可以真切地把握作者赵舒翘和作品《提牢备考》及社会语境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实现对赵舒翘这一清末律学翘楚和具有开山之功的监狱学著作《提牢备考》的"深描",进而深化对人物和作品的认知。这一方法当成为对既有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补强。  相似文献   

13.
刘翠霄 《法学研究》2000,(1):100-104
《1 998年行政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 999年第 1期 ) ,《1 998年行政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1 999年 1— 2期 )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 2 0年的回顾与展望》(杨建顺 :《法学家》1 999年 1— 2期 )等刊物和学者都对 1 999年以及以后行政法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对学者们的选题和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这从 1 999年行政法学的研究状况中就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下面我们把 1 999年学者们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讨论较集中、观点较鲜明、有自己独到见解、研究较有深度的问题加以综述 ,以供广大学…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崛毅在他的《秦汉法制史论考》“睡虎地秦墓竹简概要”①一节中提到:秦简《法律答问》采用了问答形式,由此引出了法律解释上的微妙部分。这微妙部分是什么?著者特地加了注。在注里说日本法制史学会第32次总会讨论了《法律答问》和《春秋决狱》以及《唐律疏议》问答文的关系。看来日本学者很关注这个问题。问答文的关系引如下表:A.秦简《法律答问》(何以论)→(何论)B.《春秋决狱》(何论)→(当何罪论)C.《唐律疏议》(合当何罪)由此得出结论:“据此,就提高了历来受到怀疑的《春秋决狱》的史料价值”(按:‘’…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律学家薛允升著《唐明律合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法著作,它在比较唐、明律条文的优劣时,旁征博引诸子各家经典、历朝各种法律、明清各家律学,并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独到见解。文章指出,《唐明律合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法作品,但与现代比较法学在内容、精神、体例以及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带有中国传统律学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6.
陈新宇 《研究生法学》2004,19(2):117-119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是黄宗智先生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后,关于中国法律史的第二本专著。作为一个汉学家,从其学术脉络上看,他最先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并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公共行政思想史上,美国学者威尔逊可以说是此领域中的经典人物。他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可谓是美国公共行政的起点。在本文第一部分,对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进行论证,整个论证过程显示了威尔逊先生严谨而又不失幽默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正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杂志联合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  相似文献   

19.
席伟健 《法制与社会》2010,(25):281-282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现代中国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出现,是一种所谓对近代的"超克"的产物,即对于西方学术界(包括日本)以往的汉学研究进行反思的产物。总体上,以往西方对中国的研究的相关论点都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为现代社会发展之标准模范的西方文明观及价值观体系,带有浓厚的"东方主义"歧视色彩,是对非西方世界的虚无化。日本学者加加美光行教授在其《构建新的"中国学"》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了这种中国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的严重缺陷,即目的论和因果论的混淆,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共同态度性"来克服这种研究弊病。  相似文献   

20.
最近,法律出版社出版了张晋藩教授新著《清律研究》,全书30万字。这是一本以清律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书中所论述的《清开国时期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清代的法律体系及其内涵》、《清代民族立法的卓越成就》、《清代私家法律的解析》、《晚清修律》、《晚清的宪政运动与宪法》、《清代的司法制度》、《清代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律思想》,均为清律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对于清开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前人和今人,研究者甚少。1981年,张晋藩教授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第一卷,第一次以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清入关前的法制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