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年,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30年。尽管,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命题,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脉络,则是围绕“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追求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改革潮涌浪急,党带领着人民闯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突破一个个传统“禁区”,使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穿越30年,历史留给了我们无数难以忘却的记忆,也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变迁,相信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特开辟“改革开放30年”栏目,内设“辉煌30年”、“大事回眸”、“亲历30年”等子栏目。其中,“辉煌30年”将选择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作系列报道,并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取得的成就作巡礼报道;“大事回眸”将选择30年中的大事加以回放;“亲历30年”则以散文、随笔等形式着重刊登一些改革开放亲历者的情感和见证者的思考。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3.
西尧 《奋斗》2008,(6):63-63
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分别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创办,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30年”,从整体上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 民生视角看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民 《党建文汇》2008,(10):30-31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5.
建国60年来党制度资源的开发大致可分为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党制度资源开发成败交织、经验教训并存的“30年”。第二个“30年”是党制度资源开发走出困境,不断发展完善的“30年”。党制度资源开发的现实启示是强化执政意识是前提;保证党的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关键;坚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结合起来是基础;增强政党制度与国家制度之间的耦合性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其存在、限制其发展”到“改造、消灭”再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历史流变过程;后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恢复个体、私营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两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的差异反映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同,也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从1978年始,到现在整整30年了。弹指一挥间,京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筹办、举办奥运会,大大加快了北京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北京发展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30年,是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大发展的30年,是北京融入世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30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30年。也是北京城市全面发展的30年。鉴此,本期特设“北京改革开放30年巡礼”专栏,文章由本刊记者采写。我们总结历史,回顾成就,同时,我们更期待首都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吏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10.
妙笔生花     
王声 《党员文摘》2009,(6):14-14
某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针对秘书写的材料作了如下改动:“全县农民减负30万元。30万农民人均减负1元”,改为“全县农民减负30万元,100%的农民都减负”;“全县到2003年全部脱贫”。改为“全县比原计划的2004年提前一年全部脱了贫”;“在这次事故中,30名正在井下作业的矿工除1人生还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走过了30年,伴随而来的是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30年。在当今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十二五”规划实施在即的新的历史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应弘扬改革主旋律。将改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2.
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为标志.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这一页”已经掀过.开始进入下一个30年的新阶段。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中国所承担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式”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式”改革,环环相扣,共进共荣。完成此任务,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在邓小平主持工作的十年里,中美关系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特点是“初步发展,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9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机,几场危机冲击了中美关系——“八九”风波、李登辉访美、驻南使馆遭袭,但中美关系并没有倒退,度过危机后又继续向前发展,特点是“曲折发展,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彭云望 《唯实》2009,(10):4-6
自1919年以来的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三十年变革周期现象”,先后迈过了“自强”、“自主”、“自信”三大步。未来30年的中国应完成“自由”之旅,这将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之路的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说,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要“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无疑是交给了我们一把思考问题的“金钥匙”。想昨天,就会发现,我们已经站到了很高的起点。30年前,我们是为了“吃饭”而拼搏;30年后,我们是为了“富裕”而奋斗。30年前,我们不仅身边没有车,而且眼前没有路;  相似文献   

16.
吉洪武 《党史纵览》2008,(11):11-15
2008.中国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沧桑巨变。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这是1992年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所讲的.至今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9,(1):F0002-F0002
改革开放30年,建设发展30年,也是银川供电局创造辉煌的30年。从上个世纪40年代银川亮起第一盏电灯起,电力就伴随着“凤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  相似文献   

18.
“首钢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30年,新中国成立后30年,改革开放30年,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工业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十一”前夕,在“首钢纪念建厂九十周年暨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首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这样总结首钢走过的辉煌岁月。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9,(2):12-12
“一朝越过温饱线,30年难进致富门。”小岗村的困境,是中国农村的缩影。于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应势召开,农村改革,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新的突破点。紧接着,重庆开启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大幕,将2000万农民的致富问题摆上最高台面。30年后,改革的重心重回农村。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将“三农”问题提到史前高度,各项限制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以工哺农蓄势待发……这一切,为资本进入“三农”掘宽了“渠口”,  相似文献   

20.
温卫东 《实践》2013,(7):33
“改革开放”,作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特定含义的词汇,虽然出现不到30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词”,但其使用率和公众认可度却非常高,是个名副其实的“热词”。那么,“改革开放”这个词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