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崩溃边缘,到南方谈话前的历史徘徊,我们党正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才能化危为机,推动改革开放巨轮劈波斩浪,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对于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3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正是这短短的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已镌刻进人类的历史。本刊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纪念改革开放30年”,重温这段伟大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受至西方的封锁、遏制、攻击和漫骂。改革开放之后,西方也一直是“遏制加接触”、“两边下注”。他们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不知多少次宣扬中国“即将崩溃”。可是中国不仅没有崩溃,  相似文献   

4.
王友洛 《学习论坛》2009,25(11):5-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道路。加深对这一重要论断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梳理和展示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实行的深刻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深刻变革来说,就是实现四大历史性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片面追求GDP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以四大历史性转变为动力,经济建设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到“当惊世界殊”;政治建设从人治到法治;文化建设从单一封闭到繁荣开放;社会建设从未曾破题到强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改革开放,经历风风雨雨,走过沟沟坎坎,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坚持发展不动摇,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30年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跃至世界第四,经济增速平均9.7%;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步入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8,(1):52-53
王荣华在12月20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关注和注重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为什么要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消除和纠正一些关于中国的新误解。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从一度濒临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我们也高兴地迎来了宁夏成立5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肖辑之 《当代贵州》2008,(17):40-41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闯,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重要经济体,这是国家生命力充分进发的30年,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各种选择和利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为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30年。是祖国大地山河面貌巨变的30年,也是中国人民改写历史、谱写新篇章的30年。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经济总量已名列前茅,人均收入也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奋进。在庆祝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之际,重温一下我国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怎样逐步展开的这段伟大的历史进程,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是十分有益的。为此,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出“回望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欢迎广大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08,(12):57-57
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从1984年我国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经过“摸着石头过河”,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8,(12):20-21
(一)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整个国家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落后状况,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一)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整个国家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落后状况,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当2008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我国改革开放就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再到“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作为发展的目标要求,其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量的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上来。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奏响了民族复兴的恢弘序章,开启了改变世界的伟大征程。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成功转轨到高效运转的市场经济,从濒临崩溃边缘的经济弱国到今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一切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都书写在新中国60年腾飞的轨迹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这个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30年前,它萌芽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鲜红指印,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抉择。伴随“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呼喊,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30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热烈展开;从沿海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打开。30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冲破重重阻力、战胜各种困难,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向前。  相似文献   

15.
凌忠云 《当代贵州》2018,(46):70-71
从破旧的土房子到现代化校舍,从“粉笔头”到“互联网”,从最初的基础学习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来,黔东南州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发宣 《支部生活》2009,(12):55-55
从“租子重利息高”到“各项上交取消了”,从“文盲瞎眼多,卫生医疗少,生病死的多”到“读书不收钱,生活有补助;合作医疗建起来,人民负担减轻了”,从“生活无着落”到“政府有低保”,从“上无衣穿下无鞋”到“差个烧火炉,政府送来了”……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到改革开放,家住镇雄县雨河镇龙井村穆家湾村民小组78岁老人穆道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从一个偏远小山村所发生的历史巨变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折射出党的惠农政策深人人心,正不断给欠发达的云南广大农村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吴秋余 《奋斗》2023,(4):67-69
<正>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弄潮到雄安启航……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脚步坚定向前,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刻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不足千分之一,增长到目前的三分之一强,一些东部发达省份占比高达80%。根据成都市的一项调查,2006年私营企业增加值达1326.6亿,  相似文献   

19.
朱岩 《求贤》2008,(12):1-1
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辉煌,举世瞩目。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各类人才蓬勃涌现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从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唱响“科学的春天”到新世纪初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人才强国”战略,从响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大力倡导“尊重劳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个体、私营等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茁壮成长,与此相适应,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二义尾巴”到改革开放初期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到十五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十六大的“毫不动摇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