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文盲、法盲、流氓的“三盲(氓)”法官 ,原山西省绛县法院副院长姚晓红贪污、非法拘禁一案 ,经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运城分院侦查终结 ,提起公诉。1999年8月11日 ,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一审判处 :姚晓红犯贪污罪 ,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 ,追缴非法所得16.75万元 ;犯非法拘禁罪 ,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 ,追缴非法所得16.75万元。这一历时8个多月 ,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案件有了结果。姚晓红于1996年初 ,参与协调绛县…  相似文献   

4.
2000年1月16日,引起各方关注的“三盲院长”姚晓红一案,有了一审判决。原山西省绛县法院副院长姚晓红被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非法拘禁罪、报复陷害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后,姚晓红不服,提出上诉。2月24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驳回姚的上诉,维持原判。沸沸扬扬的姚晓红案终于告一段落。面对法院的判决,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被称为文盲、法盲加流氓的人,怎么会当上法院的副院长?他长期的、大量的违法活动为什么没人管?人大、检察、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重重监督为什么失灵?透过姚晓红的发迹史,…  相似文献   

5.
无愧国徽记共产党员、绛县法院副院长姚晓红□张广瑞刘玉栋在绛县,人们都知道38岁的共产党员、法院副院长姚晓红是个“权势”压不垮、金钱买不动、人情缠不住的好党员、好法官。他以秉公执法、祛邪除恶、扶危济困而出名,先后10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先进个人,去年,...  相似文献   

6.
一个法院副院长竟是一个十足的“三盲”(即文盲、法盲加流氓),这绝对是新中国法院史上的奇闻。然而,就是这样的奇人奇事竟在山西省绛县法院长期存在,并因之酿发了一幕幕人间悲剧。1999年8月,当有着“活阎王”和“三盲院长”之称的姚晓红终于被绳之以法,其磬竹难书的罪行也就大白于天下(可参见法制日报1999.8.26二版)。但  相似文献   

7.
梅桑榆 《唯实》2001,(11):69-69
美国人苏伦斯·丁·彼得根据对官场的观察 ,综合归纳出“官场定律”若干条。既然称之为“定律” ,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像那些科学方面的定律一样 ,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涵盖力。桑榆读之 ,觉其中多条可与中国官场对照 ,故从中选出数条 ,逐一评释之。其一 :如果事实与理论不一致 ,这事实必须被除去。评释 :官场中之理论 ,多为官场中人从自己的立场或自身的利益出发而推出的 ,或者说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出来的 ,不论是否合乎实际、合乎民情 ,这理论一经当权者制定 ,就成了“真理”。凡是与“真理”不一致的事实 ,当然必须被除去。否则怎能…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0,(2)
“三盲院长”是人们送给原绛县法院副院长姚晓红的一个称号。近一个时期以来 ,“三盲院长”案备受人们瞩目。人们呼唤正义 ,呼唤对姚晓红予以严惩。姚晓红胆大妄为 ,做恶多端 ,惊动了中央最高领导。经过一番并不很容易的查案、立案 ,甚至于重审 ,姚晓红罪有应得 ,戴上了那副沉重的手链、脚链 ,去过牢狱生活。然而 ,就此事件留给人们的沉重思考 ,却远远没有结束。思考之一 :姚晓红是个文盲 ,为什么能够通过转干考试 ,以后又找人替考获取全国法院大学大专毕业证书?从此摇身一变 ,官运亨通。姚晓红 ,男 ,41岁 ,据查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由于肚…  相似文献   

9.
“仕场经济”与市场经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性质迥异。而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奏鸣曲”中,“仕场经济”这一不和谐的“音符”万万要不得。“仕场经济”的表现形式大体不外乎两种:“官场经济”和“寻租经济”。“官场经济”的特色是由官员的意志决定一切,什么事都由“官”说了算。一些政府机构热衷于大权独揽,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凡事都要“审批”、“画圈”,以至于“文件旅行”、“公章开会”渐成时尚,就连盖个鸡舍、厕所也得盖上几十个公章。等到公章都盖齐了,“黄花菜也都凉了”。“仕场经济”还表现为“寻租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气》2000,(5)
官场腐败,对西门庆的考察可算一证。《金瓶梅》里的主要人物西门庆,人们大多以为只是个街头流氓,其实不然,他还是个做官的流氓,曾任清河县提刑副千户、正千户,分管县内刑狱、治安、场务、河渠等。既是做官,“西门大官人”就免不了定期述职、考察那一套。小说里,西门庆的述职报告未见其祥,而上级机关对西门庆的两次考察报告倒写得真真切切。第一次考察报告云:“提刑副千户西门庆,本系市井棍徒,夤缘升职,滥冒武功,菽麦不知,一丁不识,纵妻妾嬉游街巷,而帏薄为之不清,携乐妇而酣饮市楼,官箴为之有玷,至于包养韩氏之妇,恣其欢淫,而行简不修;受苗…  相似文献   

11.
好官的标准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官场认可,老百姓亦称道,像范仲淹;有一部分官员老百姓极力推崇而官场却不容纳,如海瑞;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官场和民间都存在争议,像改革家王安石、张居正;更多的官员,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摘     
陈云会客 在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中,陈云是极富特色的一个。且不说众所周知的他的正直、睿智、清廉、求实,也不说他在发展经济方面所曾做出的无人所替代的特殊贡献,单是他坚持独立自我的勇气和自觉节制的毅力便无人能比。 比如毛泽东声色俱厉或雷霆大发之际,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几乎都曾违心地作过检查,唯有陈云一次也不肯违心,无论是毛泽东批“反冒进”还是搞反“右倾”,陈云都不肯违心作什么检讨。他言行的准则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实”。 又比如江青外出搞特殊化,超标准享受,陈云便支持妻子向中共中央写信,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对其进行教育,责令改正。 至于陈云的自律和节制,更是表现于方方面面,比如吃菜,他以青菜豆腐为主,每餐几块豆腐就是几块,任何情况下也不多吃或少吃一块,几十年如一日;每餐一小碟花生米,永远是13粒,一粒不多,一粒不少,会议喝茶只放3片茶叶,工作人员都知道不能多也不要少;休息散步,每次13分钟,不多也不少;至于会客,除谈工作,一般礼节性拜访,尽量拒绝,若见,最多3分钟,绝不拖延。 陈云会客,有过这样两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3.
陷阱,始于狩猎,继于战场,复于商场,扩展于各个方面。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托儿”:卖布的有布托儿.看病有医托儿。婚介所有婚托儿……这些“托儿”,就是陷阱。还有人们常见的各种“套儿”、幌子或诱饵,也是陷阱;到处都有陷阱,官场也不例外。唐朝女皇武则天就说过,官场处处有陷阱。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4.
官场说官     
干部者,骨干、干练部分之谓也.它是一个团体、一项事业的核心,也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的示范者. 因为一直在媒体工作,随手写下一些谈干部工作、生活的文章,出版社集为《干部修养谈》,其实名“官场说官”更合适.我先是当记者,接触官场;后自己也进了官场,有了直接体验;退下来后又在一旁静观.总之,都是近距离观察,亲身经历.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与读者交流这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16.
陈丹青有回谈及上海,说如今的上海街头有几种人看不到了,分别是帝国主义者、洋气的工人、开心的穷人以及老早的流氓。陈丹青所说的“流氓”,在这里不必然是恶人,虽然也常千些不上台面的事,但与西方法治社会不同,在更多依靠人治的中国,他们是习惯依赖强力的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强悍的流氓有时也拥有一定的威信,排难解纷,斡旋争端。  相似文献   

17.
观点     
《先锋队》2012,(33):32-33
警惕官场"低调病"蔓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强撰文指出:时下相当多的官员故作低调,个个比低调、玩低调,低调已成为一股浊流,一股恶浪,不断流淌、蔓延、传染,正气被逐渐销蚀,邪气慢慢膨胀,整个官场被圆滑、软瘫、守旧风气所笼罩,这就是可怕的官场"低调"病。这种病的病症就是不敢讲真话、不敢有所作为、不敢负责任、不敢闯新路。虽然从表面上看,患有"低调"病的官员,都处处、时时力避高调,故意或刻意低调,但一味低调的类别却并不一  相似文献   

1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是不可小觑。套用一句名言:“每个腐败分子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甚至多个腐败掮客”,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当我们试着给这群“腐败掮客”画幅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惊人的令人恶心的丑恶嘴脸。画脸:浙江四大“腐败名掮”的丑恶表演说起“腐败掮客”,最为…  相似文献   

19.
古代官场虽然有规矩和准则,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而被“染黑”。虽然类型各异,但巴望着走捷径、不守规矩的官员,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更别说好口碑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文化除了表现为知识与能力之外,更重要的还主要表现为习惯或习性,因此知识与文化是很不相同的两回事,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的关联——比如,知识原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以及有时也会转化为习惯或习性,但是两者的区别同样是十分明显的:知识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知识可以分享,文化只可交流;知识是普遍的,文化是特殊的;知识的发展表现为进步或增长,文化的发展则表现为演变或变迁;知识影响人的行为,而文化则操控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