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岩 《工会博览》2009,(9):68-69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标准和评价的理论体系;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评价意识。它表达的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意义,是非、好坏、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不同历史时代、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地区)由于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不同和国家利益需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不断冲突交融,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并推动了世界范围的价值观冲突与重构,我们将坚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腐朽文化侵蚀,守卫我们心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思羽 《国际展望》2024,(2):141-160+166
准军事力量是民族国家概念与西方现代军事制度的早期实践产物,是一种在组织结构、文化甚至职能上与军队类似的半军事化力量,并拥有显著的政治属性。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脆弱民族国家雏体和激进的民族主义,共同拓展了非正规武力的使用空间和暴力的道德尺度,强化了军事精英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与议程中的影响与作用。这构成了一种准军事主义的社会性文化土壤,直至冷战末期都被镌刻并保留在一些国家的制度记忆与民族身份的象征符号中。21世纪全球性非传统安全挑战的上升推动了不同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使准军事力量获得了新的安全角色转型契机。通过对土耳其、波兰和乌克兰不同准军事力量的形成、演变和当代角色调整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的准军事力量的模糊性在制度和规范影响下弱化,且在军队与警察之间获得更清晰的角色定位,并从原先的文化产物转变为制度产物。  相似文献   

3.
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有学者认为,就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而言,这场转变的历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冷战等等。这场转变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是西方国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为今天西方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消费文化被作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商业以及令人艳羡的西方生活方式的代表推销到世界各地。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显著的作用,近20年来,西方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它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邓海平 《工会博览》2011,(5):121-121
医院文化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医院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所谓医院文化,就是一个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职工内心认同和自觉遵循的传统习俗和风气.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医院价值观是以医院...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民族问题尤其是俄国民族问题时,特别关注民族文化。针对以保护"民族文化"名义分化瓦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思潮与纲领主张,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理论,并对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同化、语言特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尽管列宁有关民族文化的具体思想是在当时背景下、针对特定问题而阐发的,但他关注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时所持的立场与方法,对当前研究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合理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伦理规定构成关于社会安排和人类行为的最富有意义的理念,而伦理传统构成一个民族或文明蕴含的文化传统当中最具特征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认为世界上至少绝大多数民族或文明都共有某些最根本的伦理信念,它们由诸如中国传统的“天理人伦”和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之类术语或概念得到表述;另一方面,必须肯定它们互相间在形形色色具体的伦理准则、道德惯例和道德判断方式上有重要差别,或者说体现了非常丰富的伦理多样性。不仅如此,在同一个民族或文明内,无论就同一时段还是就不同历史时期来说,一般都存在不同的伦理信念,它们只要是被许许多多人信奉,…  相似文献   

7.
胡斌 《当代世界》2008,(10):64-64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政治进程影响最大、最深远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广泛存在,由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而引发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深刻地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古文、诗词、民族音乐、中国戏剧、琴棋书画、对联、灯谜、剪纸、刺绣……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多元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融入我们的生活,而有时我们享受它却不自知。也许就在某一次的参观体验里,或者是从长辈的言语传承中,我们就与传统文化有了相遇,从而相知甚至相爱。在此,本刊邀请了4位职工,请他们讲述自己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约会”。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在"北京老舍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上,老舍先生之子舒乙说,老舍作为上世纪的中国文学巨匠,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名片,使用和用好这张名片,是考验当代社会文化建设者素质的问题. 舒乙先生这句话应该对我们今天建设文化北京的工作有启示.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虽然人类因地域、民族等不同,导致了相应的文化属性各异,但若从文化是人类文明衍生物的角度去看,则人类原始文明的基本相同,便导致全球人类文化方面在本质属性上的一致.比如,都会以音乐、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去抒情等. 说起文化,很多人会貌似明白,实则混沌,因为,我们实在说不清在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内的文化,和在物质文明建设范畴内的文化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分别.比如,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等.文明越接近当代,文化对于物质进步的渗透就越发散和宽泛、深刻.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6,(2)
正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大都口耳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记忆。譬如儿时,父亲就曾对我说过,狗是人类的功臣。起初人类没有谷种,只有神仙才有。直到一只狗跑到神仙的晒谷场上打滚,尾巴上沾了许多谷粒,带回人间做谷种,人类才能养活自己。这样的神话虽然荒诞不经,但却从侧面反映了人类驯化家犬和培育水稻的历史。我们的近邻日本,跟中国一衣带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就连日文也是从汉字变化而来。关于大和民族的来源,秦朝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传说广为流传。公元前210年,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他感到当地气候  相似文献   

12.
读者     
《南风窗》2008,(11):8-8
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表达(2008年第10期《爱国青年是如何炼成的》)何谓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由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是列宁所下的定义,这个定义阐明了爱国主义是人类普遍性的自然情感,是超越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丽固定永续的情感。爱国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共同体对文化、种族的认同和凝聚,任何时代都需要爱国主义。然而,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个人和集体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人权象征着人类价值的永恒。人类文明的基本精神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权的概念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人权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平等,因而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民族国家,由于地域的不同、社会发展历史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对人权观念的理解和解决人权问题的轻重缓急就有所不同,因而又存在着“差异”、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对《史记·周本纪》中有关记述的政治和战略解读,探索周族的崛起、创新和奋斗中民族特性/政治文化的塑造和“改换天下”的大战略进程。笔者认为,基于压倒性的农耕生活方式,周族逐渐发展出一种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进而牢固地确立了与一种与殷商相反的政治文化传统和相应的大战略方式:经行使“软权势”和累积“硬权势”基础而壮大和扩展,以便“无限期地”等待决定性变更的决心性时刻。这一大战略方式成功地使得吸引力中心在权势和权成转移之前便已转移,再辅之以其根本对手的“非战略性”和霸权战争前有效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宣示及有效的联盟建设,使得最终的军事决战结果早在战争之前便被注定。周族成功崛起后迅速采取了包括战略、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发展和制度发展四大方面的一系列旨在巩固帝国的大战略措施,保证了崛起成果的延续。周族的崛起、创新和奋斗史提示,有怎样的根本创新说到底取决于有怎样的民族特性和政治文化,而就对于崛起和“改换天下”特别关键性的奋斗和大战略努力来说,它们的有无和成败首先取决于政治领导/战略统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王丽萍 《工会博览》2008,(12):97-98
文化,是指人类一切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总和。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也相互竞争。如同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不同的文化圈,不断地冲突、融合甚至取代。本文站在景观设计师的角度,谈谈在现代景观建设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地方文化,使之不被主流文化即强势文化遥渐吞噬。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生活在分裂的时代,地理位置、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物质财富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类割裂成不同群体,这些分裂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出现在国家内部。同时,我们也生活在全球性威胁当中,气候变化、核扩散等问题需要人类共同应对。因此,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同舟共济,携手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和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一个充满神话、充满差异的国家.她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独特,民族、种族、宗教、语言、人口众多.世俗主义的追求、教派主义的根深蒂固所带给印度社会的影响惟印度独有.而她如今又义无返顾地走在现代化征程上,实现着民族与国家崛起的梦想,由此,她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印度教作为印度主流文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是本文选择的一个观察印度社会的视角.印度教几乎主宰了印度两千年的历史,虽然在其后的1000多年里,印度的文化逐渐变成了一个熔不同民族、宗教和语言的影响于一炉的综合体,印度文化已经不能单纯由印度教文化体现,但不了解印度教文化的特征,就无法了解印度文化和印度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2015,(11):26-27
<正>历史上的跨文化联系纵观人类历史,跨文化交流作为改变人们生活的最强推动力,一直影响着诸如生产技术、行为礼仪、文化艺术、科学应用、社会治理,甚至是宗教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一个社会的发明创造难以超出它自身的文化和技术需求,因此国家间格外重视跨文化贸易的作用,重要的传统商路无疑成为人类历史的宝藏,而丝绸之路就在其中。在1500多年之中,古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东亚以及地中海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欧洲连接起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是一种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文化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关于文化的科学态度。那种由经济全球化而引申出文化全球化的观点,以民族文化的差异来解释全球化时代一切冲突的根源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当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经济在攀升时,人们的生活、工作也驶入了不断提速的高速轨道中,不断刷新着各种关于速度、时间、数量、规模的纪录。但是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快文化在给人类带来速度快感的同时,也严重侵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另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慢文化"应运而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慢文化作为一种科学有益的理论主张和实践方式,不仅在多个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着积极影响,而且能够让人们更加充分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