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西部都市区的治理水平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缘于政府间是否构建了网络化关系.因此,对大都市治理与网络化政府间关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高度契合我国的新发展理念。用互联网精神重塑政府,建设整体性政府,已经成为应对官僚制带来的政府间、政社间与社会个体间的碎片化问题的不二选择。在互联网精神的指引下,政府将在九个方面实现重塑:有时代感的政府、高效率的政府、提供"像网购一样方便"服务的政府、开放的政府、参与式政府、预测型政府、全民评估的政府、有安全感的政府、守卫公平的政府。技术变迁推动政府管理变革,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政府业务相结合是未来政府创新的动力源泉。互联网时代要求政府学会虚拟空间管理,推动新价值观的塑造。政府理念的转型,将重塑政府治理方式。只有公民和政府一样都"智慧",才是用互联网精神重塑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政府治理范式、民法典的内容。民法典是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依据。民法典通过赋予社会主体广泛的民事权利,为政府治理的多元化主体结构提供制度前提;通过构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为社会主体参与政府治理提供有效方式;通过设定治理主体行为规则,为治理主体互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肯定非正式规则的效力,为政府治理创设非正式制度提供借鉴,进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三重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地方治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如何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政府系统内部的纵横结构理性化逻辑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具有本质的相应性,更与社会法治建设、社会组织发育与公民意识生成逻辑具有直接的协同性。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机制推进以及社会法治与社会主体参与协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将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重逻辑关系中日趋完善,并与整体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同向。  相似文献   

5.
杜娟  胡沫 《理论研究》2012,(2):57-60
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政府诚信危机已经危及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政府诚信危机的根源主要在其自身,其重塑路径体现在道德、法律和行政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用失范的主要表现出发,提出重塑政府信用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德法整合,形成合力,塑造有限政府、法治政府与德治政府。  相似文献   

7.
权利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热衰于讨论的问题,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权利都是其主流话语。权利保护是有公共成本的,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公共财政的支持,主张建立整合性政治和规制型政府。政府积极作为与规制型政府的重塑对于我国具有借鉴价值,能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力量成长壮大,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政府机构,有利于中国式的政府规制体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等级制与集中制的过度膨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缺失、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缺乏制度规范、行政过程与权力运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政府官员选拔制度存在弊端、信用责任约束追究赔偿制度缺位和信用监督制约制度乏力七个方面,对影响我国政府信用重塑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信用的提高和重塑,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信息化发展时代趋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时代,数字政府治理成为适应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治理新形态。数字政府作为现有信息化架构下形成的一种新型政府运行模式,其治理效果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标准,也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基础,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数字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探索数字政府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逻辑,构建数字政府整体性治理实践范式,结合数字政府治理的需求,为数字政府治理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案,为政府治理创新拓展治理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协同治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有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协同治理成为一种新的治理范式。作为全球语境下的一种治理新理念,它的理论基础是复杂性管理范式,前提假设是"多中心"理论,以信任为基础,坚持上下互动的权力向度与资源整合的权威来源,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福利的改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四大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以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传统关系格局,由于传统政府治理范式的时代不适应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治理主体的"失灵"困境和多元治理主体的产生等原因,中国政府向协同治理范式转变具有了现实必然性。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下,实现政府传统治理范式向协同治理范式的转变,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前提之下,加强协同治理的行政生态文化重塑,推行公共服务取向的政府再造,积极培育"第三部门",壮大公民社会力量,构建一整套协同治理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推进我国社会治理创新有其必要性。地方政府在治理中面临诸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理念偏差,社会治理创新能力的缺失,社会治理资源的缺乏等困境。地方政府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就是树立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提高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和培育非政府组织,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等。  相似文献   

12.
13.
内外部约束的变化要求中国转变发展方式。鉴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因此,要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政府主导型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由于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的独特特征和历史决定了中国要实行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治理模式。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成功缔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这种治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使得许多地方重经济、轻民生重资本、轻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本土(市场)、轻外地(市场),并由此导致高投入、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结果。因此,必须以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作为中心和重点来促进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张红春  徐国冲 《求实》2022,(4):15-29+109
精准性不足是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现实问题,阻滞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研究表明,政府绩效评估精准性经由评估指标设计精准、评估数据精准、评估结果精准、评估归因精准、评估成果利用精准的全流程渐次生成。传统政府绩效评估的精准性损失弥散地分布于评估全过程当中,无法精准认知和改进政府组织的绩效。而大数据的思维、资源和方法技术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认知对象更加匹配,可以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精准性重塑的治理工具,其重塑的路径在于将大数据全流程地嵌入绩效评估体系。大数据嵌入政府绩效评估转型,代表着一种行将勃兴的不同于传统政府绩效评估的绩效认知与实践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陈洪生 《求实》2006,(7):86-90
建国以来,共产党通过建构组织网络体系完成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化等重大政治步骤,实现了传统乡村社会中介领域的国家化与制度化,最终完成了政府主导力量嵌入乡村社会的目的。然而,这种政府主导乡村社会的政治格局被证明是低效的,从而导致了新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的诞生。即便如此,由于政府自身利益的诉求,“乡政村治”模式并未真正改变政府主导乡村社会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30多年里,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以及"乡政村治"治理体制的确立,尽管基层民主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实践困扰"和"发展困境"。在这些"实践困扰"和"发展困境"中,由乡村关系模糊、两委关系失衡、干群关系紧张和人情关系淡化而引起的治理关系紧张问题,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和深远。因此,理顺乡村关系、调试两委关系、密切干群关系和重塑村民关系,进而构建起民主合作型的治理关系,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逻辑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龙栋 《唯实》2005,2(12):24-26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从重政治统治向重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换。因此,从逻辑上说,推进社会治理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还具有可行性。同时,面对全新的社会格局,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治理管理体制也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重塑政府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行政由统治性和管制性转向服务性 ,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范式的根本转变。从观念变革上讲 ,政府公共服务也必须强调“产业化”和“生产力”概念。从技术层次上讲 ,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 ,其制度取向是建立起市场作用和政府行为“两手博弈”的供给机制。从转轨时期的实际讲 ,我国存在着对公共服务的强烈需求机制 ,关键是设法促成公共服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谢来位 《探索》2011,(3):84-88
民生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是指为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政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旨归,对施政理念和价值取向重新定位,系统地对政策路径、体制机制和治理方式方法改革创新。重庆着眼于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结构开放化、收入分配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文化建设大众化、人居环境生态化、政府管理民主化等开展民生导向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体现了创新性与继承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科学性与民主性、超前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重庆民生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具有明显的政治动因、体制动因、组织动因和经济动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一是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谋求民生幸福;二是中央政府要为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和保障;三是民生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对我国地方政府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子治理:电子政府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战备  向良云 《探索》2007,(3):52-56
电子政府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具体定位与现实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憾,主要在于其过于崇尚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工具取向,过度强调政府中心论原则下的技术引入对政府自身变革与管理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中诸如民主、参与等最为本质的、比技术价值更高层面的价值,以及由此蕴涵的塑造新的治理结构与治理形态的契机。因此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重构与之相符的、具有高度包容性与柔性的新型权力与关系结构模式而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在虚拟平台上的共同参与和频繁互动。电子治理由此成为电子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