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今年是我们的父亲陈云诞生100周年。他虽然已经去世10年,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仍然长久地震撼着我们,长时间影响着我们对人生的选择和价值判断。作为他的子女,我们虽然和他长期生活在一起,但对他的思想,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却是在不断观察学习和思考中逐渐领悟的,是透过我们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体验来逐步理解的。对他认识越深,他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们的吸引力就越大。父亲去世后,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在陈云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精湛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众所周知的"打假斗士",连珠炮轰,无休无止。他对战过法学界的贺卫方、文学界的韩寒、企业界的罗永浩、医学界的钟南山……最近,他又与崔永元闹得不可开交。他是方舟子。就在他向法院提告的当天,廉政瞭望记者在北京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父亲秦邦宪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遇难61周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我对父亲的不尽思念——尽管我从未见过父亲。父亲对我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这样的亲近,他仿佛常在我身边。我对父亲的认识、了解是逐步积累,逐步加深的。从孩提到现在,我盼望他、想念他、埋怨他,到逐步理解他、敬爱他、崇敬他。  相似文献   

4.
永不言弃     
手术台前惟记患者,无影灯下长树楷模。这是患者对他的感激与崇拜,这是同事对他的敬佩与赞赏,这是组织对他的肯定与褒奖。“七一”前夕,他的名字——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杨祖华荣登“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榜,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当之无愧!为了患者,他万难不辞杨祖华是个肯学习、勇探索、敢攀登的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展了椎间盘等高难度的手术,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他主持开展的“螺旋型椎体融合器及复位器在腰椎失稳中的应用”获得省级奖励;他配合中科大研制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在他20…  相似文献   

5.
陈晋 《当代贵州》2014,(28):56-57
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他政治生涯后半程,开启中国市场化和现代化变革。在政治舞台上,他雷厉风行,敢为天下先。在生活中,他平实谦逊,待人温和,人们亲切称呼他为小平同志。他待人处事的方式、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对个人和对国家而言都值得再三思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他将是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集于一身,那么他将是一个完美的老师。”农五师高级中学的师德标兵丁建兰老师,就是一个将对事业和对学生集于一身的完美的老师。牛康是农五师高级中学高二(11)班的学生,他在中考时,名列全师第二名。当学校把牛康分到丁老师的班后,她的压力很大,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教育他、引导他,要让他3年后考上名校,作为班主任的丁建兰老师,既当严师、严父又当慈母,在学习上、品德上严格要求他,在生活上关心他,要求他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丁老师对牛康是…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30日,吴晓辉站在法庭上,但这一次他不是以辩护律师的身份,而是接受法庭对他的审判。他说,有人要搞倒他。可事实上,搞倒他的正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8.
做自己的CEO     
我曾经在一篇短文中介绍一位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他的月收入在扣除了上缴公司的租金和汽油费之后居然可以达到8000元。重要的是,他对他的劳动工具——车,对他的劳动条件——路况,  相似文献   

9.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崛起和民族振兴而奔走呼号。在那个风雨飘摇,政权瞬变的世纪里,他以对国家和人民永恒不移的至爱情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1939年4月,在他百年寿诞之际,中国共产党以"国家之光,人类之瑞"的祝词电贺,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他就是中国文化教育界的  相似文献   

10.
一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光明。在医院的那段日子,他整天发呆,不说一句话。母亲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别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不信,20岁的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要想使自己重见光明,除非移植角膜。他  相似文献   

11.
援助热线     
可以在打工地办理离婚协议吗我和爱人是四川人,2002年,我们来到北京打工。因为他怀疑我对他的感情,经常对我打骂,最严重的一次他打伤我胳膊,在医院缝了六针,我提出离婚,他也同意。  相似文献   

12.
杨松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理论家、宣传家,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虽然他的一生只度过了暂短的35个春秋,但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别是对东北抗日战争的贡献,永远为人民所称颂。在他去世后,毛泽东在送给他的挽联上写道:“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13.
他,微胖的身段,灵活的舞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四师六十一团社区职工刘力。今年53岁的刘力,1977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他性情奔放,对人热情大方,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很快赢得身边人的喜欢。加上他对文艺的爱好,只要听说哪里有演出,他都会踊跃报名,虚心向他人请教,为演好一个小品,他总会模拟数十遍,为能参加一个舞蹈,他在镜前反复练习,甚至忘了吃饭。有人问他:"对文艺怎么如此着迷?"他爽快地回答:"文艺是我的追求和梦想。"就这样,他在众多青年演员中脱颖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天地》2006,(3):4-12
道法自然,物质不灭。晚年高龄,人之将死,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毛泽东的最后一年,以83高龄,在游离人世之前,在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时,充分体现了他那伟大的胸襟、高度的机敏和永远的无私。当然,他那从不停止思维的大脑,也有出现障碍的时候。他不满邓小平对自己“文革杰作”的看法,但他依然支持邓小平的整顿。他无奈地相信自己的亲侄毛远新但他始终警惕“四人帮”。即令是“四五”之后,他对邓小平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还是要保他。这一保,给他的身后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中国的天空留下了湛蓝……  相似文献   

15.
余雄 《当代贵州》2004,(16):8-11
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虽然他已远离我们而去,今天,在神州大地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他在贵州留下的光辉足迹,他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他对贵州人民的深情厚意,又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韦磊 《新视野》2007,(1):85-87
费正清作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一生多次来华。抗战时期的来华,对他的中国研究有着巨大影响,促进了其中国研究的定型。在华期间,他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现状的资料,促进了他转向现代中国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停滞的原因和如何实现现代化以及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他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著名的“冲击一回应”模式。他广泛地与各界接触,对国民党政权和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命运,对美国应采取的相应政策,他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创建的美国现代中国学,他对中国现实及对华政策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至少较先前的传统汉学研究更加贴近中国现实,其影响无论在学术史上还是在现实政策上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四老舍爱学生,在学生中间他从不以名作家名教授自居,谦逊和蔼,平易近人,对学生的请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认真对待。学生们毕业时,都愿请他题词留念,对所题内容他都斟酌再三,用工整的字体写下语重心长的话语。他当时曾在一个毕业生的纪念册上写道:"对事卖十分力气,对人不  相似文献   

18.
夕东 《廉政瞭望》2011,(21):45-45
刘翔的口头禅是“对”。他常常用“对”来断句、过渡,这是种很好的“肯定”心态,对自己也起到了正面的暗示作用,可以让自己更自信,也是对他人抱有善意与期望的表现;吴宗宪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这个厉害了……”显然他有危机感,他赞美他人的背后,是对自己现状的隐忧;他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他需要大家对他“有反应”,害怕寂寞与冷感。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他老人家的思念。每每回忆起与父亲有关的点点滴滴,我们从来都不曾感到与他分离过。他的目光、他的笑容、他的声音总在眼前闪现,他对我们的严格让人终生难忘。做好人,读好书"做好人,读好书",这是父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我们最朴实的要求和愿望,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浸透了父亲对儿女们最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垂老不倦。他喜欢读古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几乎无所不读。尤其是对《水浒》这部小说的关注贯穿了他的一生。 据毛泽东自己回忆,在他的启蒙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读物就是《水浒》。他少年时代对梁山英雄的叛逆精神十分向往,与父亲发生过剧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