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前都是以国家投资建房为主,从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国家先后建立属于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多层次住宅所有制结构,并制订了专门的政策、法令以及多种经济措施,保护和鼓励集体和私人投资建房,买房,发展私有住宅。在苏联,国家所有的住宅占大多数。当前,合作社和私人建造的住宅比重在增加。八十年代前半期这种住宅比重为整个住宅数的20%。国家正试行向合作社出售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住宅。整个八十年代私有住宅的比重已接近24%。  相似文献   

2.
中德经济关系简讯两则累翁贝格公司认为有希望在中国发展建房互助储金巴符州累翁贝格建房互助储金信贷股份公司目前正着手调查,以德国为样本的建房互助储金系统将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建筑的发展起到何种推进作用。董事会发言人迪特里希·施罗德称:"与中国一些重要地...  相似文献   

3.
丁纯  李嫦 《德国研究》2010,25(2):44-51
本文描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欧盟劳动力市场的总体表现和与美、日的差异,按照国家组别、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等类别指标进行分类解析,并揭示了其特点,如失业呈钝化趋势、各国劳力市场保护加强等。本文然后探究了这些表现和特点的原因:国别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差异、高福利制度拖累、劳动力市场机制僵化、危机前相关国家劳动力市场改革和欧盟就业政策的贡献等。最后,本文介绍了成员国和欧盟应对危机冲击、改善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短期举措。  相似文献   

4.
一、就业问题 印尼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中央统计局、劳动力事务部和文教部在1983年7月对1983—1988年劳动力增长和就业机会做了预测。当时对劳动力增长情况估计如下:1983年有劳动力63,475,900人,到1988年将上升到72,796,100人,这意味着劳动力年增长率为2.78%。同期就业增长情况如下:1983年就业的劳动力有53,373,000人,到1988年将增加  相似文献   

5.
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很快,其中大部分是产业内贸易。本文简述了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欧洲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增加与劳动力要素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增加使劳动力相对更多地在产业内流动,同时,劳动力在产业内流动比在产业间流动的成本要低,因此,最终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增加减轻了劳动力调整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在苏联,按资金来源划分的住宅建设形式有:国家投资建的,住宅建设合作社建的,集体农庄建的,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集体农庄庄员和农业干部自建的。国家投资中,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国营企事业单位从留成基金中提出的住宅建造费用。譬如,从1965年以来,凡实行新经济体制的国营企事业单位都有一项“社会文化设施和住宅建设基金”;未实行新体制的单位则可以从超计划利润中提取30%的金额作为住宅建设资金。除城市和城镇的住宅外,国营农业企业,如农场、牧场、林场等等的职工住房,亦由国家投  相似文献   

7.
丁纯  苏升 《德国研究》2011,(4):27-35
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盟大多数国家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随着危机展开,德国经济却呈现一枝独秀局面.德国经济2010年增长率达到3.6%,劳动力市场等表现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强有力的劳动力成本控制、两德经济趋同负担减轻、先期坚决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保改革、有效的危机拯救措施等自身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昱辰 《欧洲研究》2020,38(1):132-158
本文聚焦当代欧洲劳动力市场的"灵活保障"模式,首先概述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的理论,然后梳理和比较荷兰、德国、法国三国近几十年来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改革的政策实践,进而分析"灵活保障"模式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性及其差异原因。本文研究发现,欧洲"灵活保障"模式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应用并不总能取得同等效用,相同政策模式在不同社会协商类型和政治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呈现截然不同的改革效果。欧洲一体化在社会层面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9.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地方各级组织对农村建房和保护耕地切实担责,既要保护好农民合理的建房要求,又要采取措施强化监管、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对此,湖南省高度重视,目前14个市州关于强化农村建房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的地方立法已完成。  相似文献   

10.
闲暇时间是青年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青年人丰富业余生活的需要,民主德国政府、企事业、学校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在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五年间,国家用于发展舞蹈、室外娱乐设施、建房、宗教信仰活动、现代化的青年设施及  相似文献   

11.
刘涛 《欧洲研究》2015,(1):64-81,6-7
本文阐述了德国施罗德政府执政期间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背景、成因和制度起源,同时分析了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依据欧洲大陆国家传统的社会政策理论,文章集中分析了2005年"哈茨Ⅳ"改革的政治决策过程,探讨了该项改革对经典社会政策理论带来的挑战及由此衍生的理论启示,同时指出传统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前社会政策的新发展。德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社会政策改革表明,传统的中左政党开始向现实主义和市场主义改革的方向靠拢,决定社会政策变革的因素越来越不取决于政党的传统理念与价值观念,而是取决于执政集团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2.
民主德国的公民是怎样得到住宅的?在民主德国住宅不是用来投机的资产,一套住房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它们是由市镇、乡村委员会按照社会的考察配给的。每个年满十八岁的公民可以提出住房申请。然后他带着由一个热心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审理通过后开出的介绍信,去供给房屋的当局登记。年轻的新婚夫妇、有孩子的家庭、轮班的工人可以得到优先分配权。谋求住房的人可以申请配给一套市镇委员会的房子,但是,如果他们愿意也可参加“工人建房合作社”。在这里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财政上的捐助(在每个家庭的财力范围内)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德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两德统一后,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处境,即它要同时去对付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和东方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的双重问题,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看,要在原民主德国社会经济体制转轨的同时,建立起劳动力市场,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5,(1):35-48,6
本文系统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进程,指出撒切尔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弃福利国家的充分就业目标,转而通过劳动力市场改革"促进就业",这是英国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重大变化。布莱尔工党政府执政期间,通过"第三条道路"的改革对上述变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偏,但并未改变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方向。此后,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工党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进行了某些制度调整,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而非改变方向。文章认为,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动因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并非完全是政治推动的结果,改革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根源在于顺应了这些结构性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不足,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缺乏,是制约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哈政府采取积极的劳务移民引入机制,一方面利用配额制吸引技术型外国劳动力,另一方面利用自发形成的以中亚国家公民为主的劳务移民。从现实情况看,这两部分劳动力为哈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非法劳务损害哈国家利益、劳务移民权益受侵害严重等现象。针对出现的问题,哈政府通过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放宽劳务移民合法性限度,加大对非法移民组织的打击力度,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非法劳务移民数量,缓解了社会内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16.
韩国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序 言 为克服农业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困难,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农业和农村的结构与变化。在急速发展的产业化和都市化过程中,农业部门在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开放农产品的进口和遭受IMF的打击,农民的收入减少了,负债增加了,韩国农业正在经受着考验。 其次,为发展农业,应加深对农业和农村重要性的认识,赢得国民的共鸣。长期以来,我们的农业和农村,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劳动力和产业、住宅用地,而且为国家提供了足够的粮食。21世纪农业和农村的任务,应该是在完成农业生产的同时,参与环境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17.
夏晓文 《德国研究》2005,20(4):39-4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德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新的挑战,资本外流导致国内就业机会减少以及廉价劳动力的涌入都给德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试图分析德国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及德国各党派的就业政策改革方案,并对改革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蒋尉 《欧洲研究》2007,25(1):101-114
不同国家在各自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相同的阶段中出现一些共有的趋势或特征,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地理移动和职业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来自制度和技术层面的流动限制、技术断层;来自劳动力市场层面的失业及贫困;来自政府管理层面的基础设施、城市住房等压力。作为德国工业化中一个显著特征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同样引发了上述问题,德国从立法、教育、社会保障等角度为农村劳动力的顺利流动创造了基础条件,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及其相关对策的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国家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战略方针的现阶段,人的积极性是进一步挖掘生产和科学技术潜力的最重要的条件。合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是完成苏共二十七大以及苏共中央委员会,1987年1月和6月全会所提出的社会经济任务的决定性条件之一。目前,在用劳动力资源保障社会生产方面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在整个国家的社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政府制订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八十年代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学技术成就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将新加坡变成发达的工业国。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优先发展利用现代化工艺的非能源密集的制造业部门,即生产电子计算机、航空仪表、通讯设备、医疗设备、海上钻油台主件及船舶的部门。按十年计划制订者们的设想,劳动密集部门(包括纺织与缝纫业部门)的产品将转移到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