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您想像“看”电影一样“有声有色”地了解云南民族工作近50年来的历史,搞清楚为什么要“反‘左”不反右,讲团结不讲斗争”,知道什么叫“和平协商土改”、“直接过渡”,弄明白云南一系列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措施出台的前前后后,了解建国初期云南各族人民的风情风貌,以及他们如何打破千百年的民族隔阂第一次兄弟般团结起来的“秘密”,吸取一些从事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学会一些做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妨来读一读《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王连芳同志曾长期担任云南民族工作的领导职务,是云南民族工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参…  相似文献   

2.
如果您想像“看”电影一样“有声有色”地了解云南民族工作近50年来的历史,搞清楚为什么要“反‘左”不反右,讲团结不讲斗争”,知道什么叫“和平协商土改”、“直接过渡”,弄明白云南一系列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措施出台的前前后后,了解建国初期云南各族人民的风情风貌,以及他们如何打破千百年的民族隔阂第一次兄弟般团结起来的“秘密”,吸取一些从事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学会一些做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妨来读一读《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王连芳同志曾长期担任云南民族工作的领导职务,是云南民族工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参与者,实施者…  相似文献   

3.
4月5日下午,省人大召开《王连芳民族工作回忆录》座谈会,畅谈一代民族工作者的革命风范。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秘书长王学仁、省人大主任尹俊、省人大副主任张宝三以及从事民族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计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张宝三主持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尹俊首先发言说:王连芳同志在民族工作战线上是一名坚兵,能准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云南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各个时期的民族工作中,敢于和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云南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以及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连芳云南民族工作回忆》一书的出版是民族工作实践经…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王连芳同志,是在1952年4月。当时,我奉调和几位同在泰国参加革命的归侨干部,准备从北京到云南西双版纳工作。出发前,上级指示我们,到了昆明,先找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王连芳同志联系。4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来到民族学院中楼会议室,第一次见到连芳同志,没想到眼前这位领导干部竟然是那么年轻,当时才32岁,仪表堂堂,没有架子。初次见面,他那谈笑风生,热情豪爽的气质,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热情的交谈中,连芳同志提出,最近省委正在组建保山民族工作队,由他担任总队长,民族学院副教育长马晤任副总队…  相似文献   

5.
由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的《云南民族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是根据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的统一部署,经云南省委批准,由民族工作老领导王连芳同志主编,19位民族工作者和研究者参加撰写的。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云南民族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全面地回顾了建国46年来云南民族工作的实践,总结了其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探讨了云南民族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并从中得出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从多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充分重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民族工作回忆》,是王连芳这样的老一辈民族工作者对云南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上一期,我们主要从民族工作者成长的角度加以介绍,本期我们继续解读。不过,因为这本书时间跨度比较大,且涉及到的都是大课题,我们不能一一介绍,现仅以解放初期民族关系的转变为例,管窥云南民族工作的艰辛与成就。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王连芳同志是云南民族工作战线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1933年参加革命,1940年担任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政委,至今已从事党的民族工作近60年。1950年他从中央民委二司司长任职上,参加中央访问团任H分团副团长。被留在云南后,一直是云南民族工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参与者、实施者和见证人。现已年近八旬,但仍未放弃对民族工作的关心和研究,时时笔耕不缓,常有新作问世。本期我们推出的这组文章,是作者近期所写回忆录中还未公开发表过的一部份,希望读者能从中了解我省民族工作历史上的这段曲折经历,从而学到民族工作的真…  相似文献   

8.
去年2月24日,王连芳同志与世长辞,广大回族干部、群众处在哀痛中,我深深地产生了“重于泰山”之感。王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回首与他相处的往事,他的敦敦教诲犹在耳边响起。 1979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联发了《关于沙甸事件的平反通知》,王连芳同志来到沙甸,我们才认识。随着回族工作的开展,为向王老请教,我与之交往日深,逐步加深了对王老的了解和敬重。“沙甸事件”刚平反时,沙甸回民还处在历史创伤的阵痛中难以自拔,工作十分艰巨。王老按照省委的决定和部署,与红河州委、个旧市委紧密配合,一边苦…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更好地联系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听取代表、委员对民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新形势下我省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2月22日上午,省人大民委、省政协民宗委、省民委联合召开“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省委常委王学仁同志、民族工作的老领导王连芳同志参加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由省政协副主席朗大忠主持。省民委主任马立三首先通报了一年来民族工作的情况。岩章、李明香、高德荣、石锐等代表、委员就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搞好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10.
袁晓文 《今日民族》2013,(11):51-53
王连芳长达60年的民族工作实践对当下云南民族工作乃至我国民族工作所具有的启示意义,主要体观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见面1950年8月6日,46人组成的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第二分团在团长夏康农、副团长王连芳率领下抵达昆明。在昆明扩充人员至70余人后,这支肩负"毛主席和党中央"重托的访问团,第一站就到了石林的尾则。(《云南民族调查史料钩沉1950-1965》)王连芳副团长后来回忆说,"那一天,出乎我们意料,当地五万多各族兄弟姐妹身着节日盛装前来欢迎,大家奔走相告:‘毛主席派亲人来看我们了。’"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云南省第八次民族理论研讨会于1996年4月20日至22日在昆明南疆宾馆举行。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宝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天玺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赵廷光,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连芳,省民委主任、民族理论学会会长马立三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果洪升应邀专程到会指导。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专家学者、省级有关部门领导、17个地州市民委主任,宁范、江城、曲靖、元江县(市)政府或民委领导同志等共200余人,是云南历届民族理论研讨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是《民族工作》二十岁的生日,20年时间,从呀呀学步的“幼童”成长为能肩负重担的“青年”,该有多少回忆和感慨……。为了祝贺和纪念,也为了总结和展望,本期特别组织了领导的题词和勉励、二十年精彩回放、我与《民族工作》等文章及图片资料,与所有关心爱护《民族工作》的人共享。 现在,作为云南民族工作战线上唯一的一本专业期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又欣逢盛世,有理想有朝气,一定能再创辉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6月18日下午,省民委系统600多名各族干部职工欢聚在机关俱乐部,举行“迎香港回归联欢会”,省民委机关、云南民族学院、省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报社、省民族中专学校、省民语委等单位进行了歌咏比赛和文艺表演。一曲宏亮的《歌唱祖国》,唱出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舞蹈《高原喜迎香港归》、《归来的紫荆花》、《红旗领》、《芦笙舞迎回归》等,表达了各族人民对香港回归的喜悦。省民委机关在欧咏比赛中获第一名,省民族博物馆和云南民族报社分别获第二、三名。省民委各族职工同颂祖国迎“回归”  相似文献   

15.
马曜 《今日民族》2012,(3):31-33
1952年4月,省委决定组建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队,由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兼教育长王连芳任总队长,我任副总队长,编成三个中队,共170人。于5月中旬由昆明乘木炭车出发,到达保山后,我们又与部分转业军人和保山“地干班”、“民干班”学员,组成两个大队。我任第二大队总队长,分配在景颇族人口较多的陇川和瑞丽两县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广 《今日民族》2003,(8):60-62
全面、准确、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合理调整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各种利益,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刊特请云南省民委副主任、省民委“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广同志介绍云南自2001年启动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四五”规划》以来的新成果、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刊顾问王连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2月23日在昆明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云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委员,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六、七、八届代表,云南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王连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2月 23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0岁. 王连芳,男,回族,河北省盐山县人,1920年11月生,1933年5月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青年(左翼)作家协会,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与李瑾同志的相识、相交皆缘于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中央有关部门要求我省组织民族民俗展览赴京展出,云南省委、省政府组建专门机构,筹备《云南民族民俗展》。1985年7月我被抽调到昆明参加展览办的工作,期间,我认识了时任中共云南省委民族工作部部长、省民委党组书记的李瑾同志。记忆中的李老很有魄力、非常熟悉民族工作,是一位和蔼可亲、令人尊敬的长者。李瑾同志十分重视《云南民族民俗展》的筹展工作,1986年8月20日,专门邀请云南省委、省人  相似文献   

19.
“周谷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有密切交往且忠诚合作。”这是周谷城先生在沪病逝后,《人民日报》于1996年11月21日发表的《周谷城同志生平》中对他的一段评价。由于他出生于湖南益阳,与毛泽东同是湖南湘江畔的乡...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于发明。近读王连芳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以下简称《民族理论与实践》)一书,感到非常高兴。高兴什么?因为这本书在民族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有创造、有发明,回答了当前人们所关心的若干重要的民族理论与实践问题。使人读后,感到一种满足,感到真正地有所解渴。《民族理论与实践》一书洋洋30余万言,除“代绪论”外,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三大问题。通观全书,其基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