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垂生 《求实》2001,6(4):21-23
本文从依法治国的视野探究党的执政方式的法治化问题。集中论证依法治国必先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的依据。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党的治国方略的演变和党在法治过程中的比较优势构成了党的执政方式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的理由。进而提出以权力制约机制为核心的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方式在我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面对党的十六大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我党必须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把它纳入法治化轨道,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全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的任务已非常紧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所谓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就笔者个人目前的理解来说,就是党的领导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结合起来,党的一切领导活动必须置于法制轨道,党应当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接受社会各种形式的监督。笔者以为,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7,(7)
当前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全球化命题战略回应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植入国家治理和政党建设当中,为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以政党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而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现实途径。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为适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遵从执政规律,调整执政方式,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全面的转换和调适,通过对自身的执政理念、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等进行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宗洪 《探索》2012,(5):31-35
政党执政规律决定党对执政方式的选择。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党始终面临着权力变质、社会利益失衡、民意基础削弱和政治权威式微的挑战。依据政党执政规律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就要通过民主政治管住公共权力,通过法律权威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通过协调社会利益实现社会正义,通过高效的行政效率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民意测评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必须吸收人类的政治文明,大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精细化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党执政方式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尚云 《求实》2005,(11):17-18
依法行使执政权,是现代国家各政党执政发展的普遍要求。我们党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还必须转化为法律合法性。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核心是坚持“依法执政”,这是我党执政方式的法治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与执政党紧密的结构形态,决定了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的内在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的问题广泛,理论深刻,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必须把握好一些关键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党执政能力的统一,两种能力的对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证。在我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党领导国家建设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决定了必须探索与中国道路相契合的国家现代化治理。  相似文献   

9.
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我们党顺应历史要求,总结治党治国、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教训和执政规律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新形势下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照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当前党的执政方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的主要文化制约因素是:一、封建政治文化传统是制约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文化因素;二、党的高度集权的传统领导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三、不良的执政亚文化的侵蚀是重要的官场文化生态因素.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分析,对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在更加科学、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学习论坛》2005,21(1):16-18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政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建设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工程 ,应当遵循六项原则 :第一 ,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第二 ,坚持依法执政 ;第三 ,坚持执政为民 ;第四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五 ,注重比较和借鉴 ;第六 ,循序渐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项子工程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推进现代化进程,不能离开执政党强有力的作用。但是,执政党的作用不能仅靠权力,还要靠权威。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过程始终需要执政党权威的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和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鸿忠 《党建》2014,(3):24-2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是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中,将党的制度建设摆在关键位置,充分发挥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标志党执政方式由管控式向参与式转变。从体制角度来说,如何改变历史上形成的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政治生态环境,构建科学化的党政关系,是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构建科学化的党政关系必须确立党政关系科学化的具体衡量标准,并围绕衡量标准进行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5.
16.
论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桂 《求实》2004,(7):23-25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其传统执政方式日渐显示出合法性危机。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必须突破传统执政思维的窠臼 ,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现代化创新。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和体现 ,也是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和关键。发展党内民主不仅要进行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建设 ,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与体制和机制三者结合起来 ,并且注重其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党内民主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传统执政方式日渐显示出合法性危机。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必须突破传统执政思想的窠臼 ,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现代化创新。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和体现 ,也是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和关键。发展党内民主不仅要进行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建设 ,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与体制和机制结合起来 ,并且注重其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范式正朝着法治化方向转型。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型的逻辑必然,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繁荣的逻辑必然,也是人民大众主体意识不断提高的逻辑必然,还是我国和平崛起融入国际社会的逻辑必然。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必须遵循六大基本逻辑: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二是努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三是始终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新法制原则,四是努力实现改革发展与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五是注重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同频共振,六是始终注重"历史传承、本土创制和借鉴吸收的有机统一",并注重实现领导力量与推动力量、大众力量与精英力量、体制内力量与体制外力量、自发力量与自觉力量的协合。  相似文献   

19.
王春雷 《世纪桥》2014,(12):31-32
当前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法治理念、法律体系、法治平台以及治理能力和化解矛盾等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法治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和途径,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推进现代化进程,不能离开执政党强有力的作用.但是,执政党的作用不能仅靠权力,还要靠权威.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过程始终需要执政党权威的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和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