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大寨佤族是佤族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穿着、语言与“布饶”方言区有较大的差别,他们自称为“黄衣阿佤”。  相似文献   

2.
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岩帅大寨,原先是拉祜族居住的地方,佤语称“永缅”,意即拉祜寨。那么,现在为何称岩帅大寨呢?据了解,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根据佤族老人讲述,今天岩帅大寨的佤族,是在300多年前,迫于纠纷、械斗,在首领岩甩的带领下,从永丁大部落向北迁徙到今天岩帅大寨的东南山坡上安营扎寨。现在叫岩帅,是因为佤语“岩”是老大的意思,老大不能甩丢,故更名为岩帅。他们从永丁大部落迁徙到此时的寨名叫“永更倍”,意为“竹鼠寨”,因为他们刚到此地住下,岩帅便派人首次出去狩猎,准备用猎获物作为建新寨立部落仪式的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虎头山的“铁姑娘”郭凤莲曾经与村民一起创造了一段风光红火的神话,让“全国学大寨”的格言家喻户晓。如今,这位昔日穷山村里的农家女、再不是两手长满老茧的“铁姑娘”,而是“大寨”牌企业的“董事长”。时隔多年之后,几经风雨又见彩虹,郭凤莲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围绕“三农”问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郭凤莲说:“我是农民中的人大代表,我要为农民说说他们要说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4.
佤族头人保洪忠彭建群头人,在我的想象中是四个字──高、大、胖、凶。然而,坐在我面前的保洪忠却是个身材适中、面容和善的老汉。他今年65岁,圆脸大眼、皮肤黝黑,穿一身深灰色西服,系一根红色领带。我半信半疑地问:“你就是佤族头人?”“是,我是头人。”保洪忠...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什么?过去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在“四人帮”大搞唯心主义,鼓吹“穷过渡”精神的时候,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就是大寨式的战天斗地,就是每顿两个馍馍,一碗汤,就是抛弃一切舒适的享受,勒紧裤带过日子,不然,什么叫“越穷越革命”? 打倒了“四人帮”以后,我思想上错误的认识还没有彻底澄清,觉得人们吃得好些、穿得好些,就是变“资”了,因此,我对社会上日益兴旺的个体摊档总是存有偏见,认为它们是姓“资”而不姓“社”,君不见他们不是因为开了个什么烧鹅档、牛肉档、云吞铺、小夜宵点而发起了吗?家用电冰箱、电视机、电烘炉、  相似文献   

6.
大寨行     
1998年9月11日,由呼市台联部分会长、理事、对台办领导组成的赴异地台联学习考察组在中共呼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台联会长王怀志的带领下,来到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参观学习。我们的车驶进昔阳县,顿时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那就是马上要见到大寨了。大寨这两个字在今天40岁以上的人们心中是非常熟悉和亲切的,当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家喻户晓,陈永贵的名字也和大寨一样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几经风雨的大寨如今是个什么样,人们都很想知道。记得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听父亲讲过大寨,那…  相似文献   

7.
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让很多人对佤族印象深刻。佤族总人口429709人(2010年数据),是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佤族人民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意识。云南少数民族,可以说的话题很多,但他们守护国门的功劳与壮举,无论如何不能不提。从那些故事里,我们不仅看到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各个民族的英勇和牺牲,还看到他们的团结与智慧。1936年,西盟。我们说的第一个故事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8.
佤族鸡肉烂饭,佤语称“迈尼亚布勒”,“迈”为烂饭,“尼”为肉,“亚”为鸡,“布勒”为佤族自称,连起来就是佤族鸡肉烂饭。佤族鸡肉烂饭历史悠久,是佤族食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佤族鸡肉烂饭由来的传说佤族鸡肉烂饭的由来,传说是古代时候,有一对佤族夫妇生育的儿女很多,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些儿女长大后,姑娘嫁出去了,儿子结婚后分家出去了,多年互相没有见面,因此,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兄弟、姐妹互相邀约回来看望老人。父母没有办法给儿女吃好的东西,只有把自己养的唯—一只鸡杀了,和大米、冷水一块放进土锅里煮成鸡肉烂饭…  相似文献   

9.
顾子欣 《友声》2005,(1):42-43,40
“文革”期间 ,我在对外友协工作。发生“天安门事件”和打倒“四人帮”前后 ,我正在接待外宾 ,在一种较特殊的情况下 ,经历了那段历史性的大悲大喜的时刻。现将我当时的经历记述如下。事情要从我参加接待巴基斯坦文官学院代表团说起。巴文官学院是巴政府轮训高级文官的机构 ,类似我国的高级党校。 1 974年 4月间 ,该学院第一次派团访华 ,全团 2 0余人 ,由院长哈桑·哈比勃任团长。哈比勃院长对我热情友好 ,把中国当作学习的榜样。代表团在大寨参观后 ,他激动地说 ,文官学院也要学大寨 ,以后要让学员们在校园里种菜 ,让他们知道劳动的艰辛。…  相似文献   

10.
宇文正 《台声》2013,(9):59-60
幼年时我住的影剧六村有个公共厕所,后来看相声瓦舍“战国厕”的段子,拿咱们村子来消遣。他们已经藉“影剧六村”之名编了一系列眷村故事了,我笑说:“冯翊纲又在糟蹋我们村子了!”儿子追问:“你们眷村真的有公共厕所吗?”这等于坦白自己出生于如何古早的年代,我很不情愿地承认:还真的有,  相似文献   

11.
去年九月,正当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病重和逝世期间,王张江姚“四人帮”以为时机已到,加快了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步伐。经过国民党特务张春桥、大叛徒江青批准,迫不及待地派出了他们在文化部的两个亲信,在江青窜往大寨的同一天,窜到了云南。“四人帮”在文化部的这两个亲信一下飞机,就诡称他们是“来云南了解革命历史”,“了解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情况,是来“搞创作”的。他们真是来“搞创作”的吗?否!在“四人帮”密锣紧鼓,大搞篡党夺权的这个关键时刻,他们突然窜来云南,绝非“搞戏”,而是来搞反革命政治阴谋的。他们的“云南之行”,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整个反革命部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人帮”和一切反革命阴谋集团一样,他们的破坏活动总是采取隐蔽的或者两面派的方式进行。他们公开打出“搞创作”的旗号,而将其篡党夺权这个反革命政治阴谋的真象隐蔽起来。“但是他们既要反革命,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位于金平县城北部的者米拉祜族乡背靠的大黑山脉是苦聪人聚集的主要区域。紧紧偎依在大黑山半腰深处的苦聪大寨,是历史上在者米山区最早定居,人数最多的苦聪村寨。在苦聪村寨中,又最具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最具有代表性。不久前的一天,我从者米乡政府驻地,乘13公里汽车到六六新寨旁的公路岔道口,又沿着弯曲的山路,足足爬了三个小时陡坡,浑身浸透了汗水,才走到苦聪大寨。大寨现在有83户人家269人,是者米山区人户较多的苦聪寨子,老人回忆说,“苦聪人到者米一刚进寨子我对什么都新鲜带已经有10代”大约200多年历史。大寨在苦聪村寨中占有“老寨”…  相似文献   

13.
泰国泼水节     
泰国什么节日最值得看?首推泼水节。泼水节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傣族的节日。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地,年年都要过泼水节。盛大的场面、欢乐的气氛,似乎已经耳熟能详。但来到泰国亲身参加泼水节,你的感受会很不一般。  相似文献   

14.
王有明 《今日民族》2003,(11):47-48
佤族的龙崇拜,表现在他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在服饰上也有表现,如沧源县佤族妇女头饰中的彩虹头饰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们厂有一单身汉集体宿舍,住有张某、李某、俞某三个男青年.一天张某向我反映李某经常带女青年到该集体宿舍来,有时晚了女青年回不去,就同他挤在一个床上睡.他认为这很不应该,要求我这个厂长管一管他们,制止李某的这种不  相似文献   

16.
聂勒 《今日民族》2007,(4):50-51
我是佤族人。我的名字全称叫聂勒希谷,希谷是我们族人的种姓,以前佤族以种姓为部落,我就出生在希谷部落,是希谷部落的后裔;聂勒是我的名字,聂,是佤族男性排行老二之意,勒,则是我的名字,有丰富、多余、繁荣之意。  相似文献   

17.
象脚鼓世家     
爷爷把象脚鼓敲到了思茅、敲到了景洪、敲到了昆明,为傣家人争了光。儿子把象脚鼓不仅敲到了昆明,敲到了湖北荆门,敲到了北京长城,为云南人争了光。孙子自小就伴随着象脚鼓声长大,才蹒跚学步就开始学敲象脚鼓,爷爷和父亲都希望第三代象脚鼓手把象脚鼓敲出国门,敲向世界,为中国争光。生活在云南思茅地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大寨社著名的“塔包树、树包塔”下的田朝东一家,称得上是象脚鼓世家了。爷爷田朝东,曾担任大寨社社长,自幼能歌善舞,酷爱象脚鼓,1986年曾参加云南国际艺术节表演象脚鼓,1989年又被景洪邀请参加泼水节的象脚鼓表演,1993年…  相似文献   

18.
我来火葬场工作时,只有17岁,一干就是七八年。22岁那年,县城床单厂的一位女工瞧上了我,要跟我恋。她叫孙娟,比我小一岁,模样儿挺俊。我问她:“咱是个火化工,你不嫌弃?”她回答:“我看中你这个人了,你干什么工作,我不在乎。”孙娟姐妹弟兄十几个,她排行十四,人们戏称她“十四小姐”。她的父母都不在了.长兄如父,我那未来的大舅哥是一家之主。对于我俩的婚恋,他们全家人反对,一大堆大嫂子,舌头快得像刀子。这个说:“找个烧死人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那个讲:“烧死人也行,那得大把挣票子,你嫁小朱图什么?…  相似文献   

19.
我与香港警察只打过一次交道,但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2001年7月6日,我有幸参加浙江省公安法制新闻代表团赴香港考察。当我们在香港警务处采访时,我发现他们办的一份报纸《警声》,既有中文又有英文,而且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化气息很强。于是,我问他们:“能否让我带一份《警声》回去给同事看看?”一名警官说:“你留个地址,我们以后给你寄去。”我留了张名片给他,但并不抱多大希望,认为这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我们毕竟不熟悉,而且香港和我们浙江丽水相隔这么远,谁还会不怕麻烦给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寄报纸?没想到,我回到…  相似文献   

20.
现有36万多人口的佤族,世居在以阿佤山为中心的滇南山区。在这短暂的50年中,佤族从原始部落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萌芽期一步跨入了现代社会。在阿佤山的村寨采访,六七十岁以上的佤族老人几乎都能记起他们年轻时曾见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每到庄稼下种和收获季节,“猎头英雄”便埋伏在云遮雾绕的山路上,等着来人路过,然后手起刀落,将“猎”来的人头供奉在木鼓房的人头桩上。佤族过去遵行的砍人头祭木鼓的做法,源自佤族先民的固执信仰:只有用人头祭祀,大地才有收获。故而,因“猎人头”产生的部落战争也在千百年中连绵不息。到195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