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医物证学DNA检验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是法医物证学检验的主要内容,用于法医物证学的检验方法一般有两类:法医血清学检验和法医分子生物学检验。前者包括血清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红细胞血型(ABO、MN、Rh等)、红细胞酶型(PGMI、GLOI、DNaseI等)、血清蛋白型(HP、Gc、Pi等)和白细胞抗原(HLA)的检测。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  相似文献   

2.
ABO基因分型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建立一种ABO血型系统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成功地将ABO系统区分为AA,AO,AB,OO,BB,BO六种基因型。对240名中国汉族无关个体血样的ABO(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表明,6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为0.0125~0.3834,符合Hardy-Weinbeng遗传平衡法则(P>0.1),其DP值为0.8161。家系分析表明,亲代a、b、o基因传递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对法医学中常见的血痕、混合斑、骨组织及毛发根部等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均能准确判定ABO基因型,并可在实际案件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ABO血型是人类重要的遗传性状之一,它遵循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血型基因必定来自父母,并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血型的检测方法成熟,因此ABO血型系统是亲权鉴定中使用得最早、最多的多态性遗传标记之一。本文报道了一例ABO血清学分型结果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矛盾,但DNA分析结果却认定亲权关系的亲子鉴定案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医生物学的现状及进展(续上)吴梅筠三、亲子鉴定国内最初只能用少数血型作亲子鉴定,如ABO、MN、Rh血型等,否定父权机率很低。如加用HLA血型系统后,否定父权的机率大大地提高。条件较好的实验室,目前用下列血型作亲子鉴定,否定父权的机率进一步得到...  相似文献   

5.
ABO血型系统属人类的重要遗传标记之一。ABO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也广泛存在于人体的体液和分泌液中。在体液及分泌液中分泌ABH血型物质的人称作分泌型(Seers-tors,See)。A型人分泌A物质,B型人分泌B物质,O型人分泌H物质。所有分泌型人都有H物质的分泌;不分泌ABH血型物质的人称作非分泌型(nonsecretors,uSe)[1]。分泌ABH血型物质,首先是在检测人精液和唾液时被证实[2]。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分泌型个体的消化道(唾液、胃粘膜、胆汁、胎粪)、泌尿生殖道(精液、阴道分泌物、卵巢囊肿液、尿)、呼吸道及乳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东北地区汉族、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人群中ABO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方法应用GoldeneyeTMABO基因分型系统共检测1588例4民族人群样本的ABO基因型,并绘制遗传系统发生树。结果 4民族A、B、O基因频率分别为:0.208 9、0.241 5、0.549 6(汉族),0.230 8、0.233 0、0.536 2(满族),0.213 0、0.237 7、0.549 3(蒙古族),0.223 0、0.230 0、0.547 0(朝鲜族)。辽宁满族与吉林满族ABO血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在系统发生树中,吉林满族相对其他六个群体,自成一簇。辽宁满族与吉林朝鲜族,辽宁汉族与辽宁蒙古族遗传关系较近。结论东北地区汉、满、蒙、朝4民族人群ABO血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均相对稳定。比较相关群体间遗传距离发现,同地区或近地域内的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个别群体又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7.
法医DNA分型的可重复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国内法医DNA分型的可靠性,选择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第1内含子什"mantyrosinehydroxylasegene,intron1)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TH01基因座为遗传标记,在国内5个法医实验室进行了DNA分型的可重复性研究,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样本制备和分送国内5个法医实验室参加本次研究工作,由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作为协调单位,负责制备与分送盲测样本。每个法医实验室4份样本,2份为纯化DNA,2份为血痕。血液样品采自成都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常规方法提取DNA;血痕样本由另外两名个体新鲜血液0.5ml滴于滤纸上制成,室温晾干…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应用间接免疫酶组化法检测“502”胶显现人指纹的ABO血型.结果显示69例个体中,检出65例指纹的ABO血型,检出率为94.2%.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准确灵敏、结果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为法医物证检验个人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ABO位点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PCR扩增、限制性酶切、8%(T)、5%(C)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电泳和银染检测ABO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体系。应用Amp-RFLP技术对185名中国人(哈尔滨)ABO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ABO位点特异片段长度为140~200bp,基因频率为0.2000~0.5568。6种基因型频率为0.973~0.3135,杂合度0.5838,Dp值0.7146。经H-W平衡吻合度检测,完全符合群体遗传多态分布。通过对11个家庭33名相关个体的分析,证明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BO基因型检验适用于法庭科学的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10.
法医DNA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类重大 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是法医学发展最快的时期,DNA分型技术跨了两大步: 1985年建立的第一代分型技术--DNA指纹,实现了物证鉴定从否定到认定的历史性转变;进入90年代,PCR(聚 合酶链反应)技术问世,可以在体外完成扩增复制靶DNA片段的全过程,是生命科学一项划世纪的进展.以PCR为 基础的第二代DNA分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有重大突破,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困扰法医的微量、陈旧、腐败检材 鉴定的难题.DNA分型的高科技,以其无可争议的认定或否定的鉴定结论,为法庭提供确凿的证据,成为打击犯罪 的有力武器.从本期起,对<法医DNA分型>进行专题讲座,将分期介绍DNA多态性基本原理,DNA分型结论的 评估,法医DNA分型技术与方法,以及DNA分析技术展望等四个部分,以飨读者. 许多涉及人体伤害、死亡的刑事案件,法医常要对现场 遗留的血痕、精斑、毛发、骨骼等人体材料作出鉴定,分析 这类物证是来自被害人或罪犯,称为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 个人识别或同一性鉴定可以通过检测血型进行判断:血型不 同,可排除同一性;血型相同,则不排除同一性.血型如同 人的一种特殊标记,每一个人有独自的血型.血型严格按照 一定的遗传规律从亲代遗传给子代,故称血型是人类的一种 遗传标记.通过对遗传标记的检测分析,人类可分成若干类 型.这种现象叫作遗传学多态性.如按ABO血型分类,就有 A、B、AB和O等4类.多态性的产生原因,是基因座上的 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在DNA分子中,含有大 量的高多态性基因座及遗传标记,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 检测分析DNA遗传标记的型别,实现个人识别的目的.通过 分析亲代和子代的遗传标记作亲子鉴定,可以判断父母和孩 子是否亲生关系.对遗传学多态性和遗传标记的研究,为法 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ABO血型系统是1901年由Landsteiner首先发现的第一个人类遗传标记.由于ABO血型抗原不仅存在于组织细胞,也存在于体液中,抗原相对稳定,保存较持久,分型已标准化,群体资料丰富,故在法医学上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ABO分型采用血清学方法,但其抗原属糖蛋白易失活,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类似的物质,都会影响检验效果.因DNA特殊结构,使得稳定性比蛋白更高,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因此,从DNA水平对ABO基因进行分型更能准确地反映个体的差异,尤其是PCR技术对微量检材的检验,ABO血型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法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法医学上[1].  相似文献   

12.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和银染法对中国100名无关个体小卫星区域p33.4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s)进行了研究,检出了8个等位基因。通过BIOTRAC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各等位基因重复单位的数目分别为7、10到15,其中在13~14之间发现一差值不足一个重复单位长度的罕见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分布于603~1115bP之间,基因频率分布于0.5~33.5%间,杂合度为64%,DP值为84.5%。对5个家庭25名相关个体进行分析,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对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DNA进行P33.4位点的分型研究表明,该技术适宜于法医物证检验。此外,本研究以Chelex处理不同检材制备DNA模板用于扩增,率先建立了比常规方法更快、更简便、更为实用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检案中,经常遇到案发现场可获取的生物检材量微,在进行必要的种属检验、精斑确证实验、ABO血型检验等常规物证初检后,便无多余的生物检材移送DNA实验室进一步做法医DNA检验。因此,笔者通过对检案中遇到的上述微量物证检材的再行处理利用,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了TH01、HUMACTBP2、AluVpA、DIS80等位点的DNA-PCR分析,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其在实际办案中更充分地发挥了证据作用,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检案中已经种属或ABO血型检验后的血痕、唾液斑(如烟蒂外层纸)浸泡凹板,加入300μl去离子水,…  相似文献   

14.
法医遗传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公元1247年宋慈所著《洗冤集录》一书中就讲到“滴血之法,孙亦可验祖”。这种滴血认亲的方法,虽不很完备,但是它包含着法医遗传学的萌芽,或者说是应用血型遗传原理鉴定亲子关系的最早尝试。1866年孟德尔的研究揭开了遗传研究的序幕,创立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到1926年摩尔根的基因学说的发表,为法医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基因学说仍作为法医遗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体组织检测人体的、ABO血型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和广泛的意义。碎尸。交通事故、空难等断离尸体以及凶杀现场或凶器上遗留的组织块,可通过检测组织的ABO血型进行个体识别。近年来在医院的临床病理检验工作中,也时有病人要求检验病理切片的ABO血型是否与病理组织提供者相同。本文利用混合凝集反应(MixedCellAgglutinationRe-action”简称MCAR)贴胶试验“’对3例医院委托的纠纷案件进行组织切片的血型检测,并利用16例已知血型的组织切片作实验对照,获得了满意而可靠的实验结果。材料与方法1.组织切片的来源:医院…  相似文献   

16.
法医物证学的鉴定客体主要是生物学检材,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各种载体k的血痕,精液与阴道液的混合斑,毛发,骨组织,被害人指甲缝中残留的组织成份等.对这些检材进行检验的中要目的就是根据检验结果确定该生物学检材是谁所留.以往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红细胞血型和蛋白质遗传标记分型等检测方法.现在我们可以在DNA水’【‘对有关生物学检材进行遗传多态性的检验,因为每一个个体(除非同卵双生)从遗传学上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在DNA水平对生物学检材进行遗传标记的分型检测,可望达到接近个体绝对认定的结果.目前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医生物学的现状及进展吴梅筠随着免疫学、免疫血液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进展以及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建立,1980年后中国法医生物学迅猛发展,已由血型血清学检验到细胞杂交、DNA分子杂交,分子克隆;由常量检测到极微量检测;由否定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ABO基因型分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消耗法(CASPA)。方法根据ABO基因碱基序列中的第261、297、803nt3处多态性位点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及1条公用引物,采用CASPA法鉴定146名中国汉族无关个体血液斑样品的ABO基因型。结果146名中国汉族无关个体血液斑样品中检出AAb、AB、AO1、BOv、O1Ov、AA、BB、O1O1、BO1等9种基因型,结果明确,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ABO基因型CASPA分型方法为ABO血型的鉴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 PCR-RFLP技术进行 ABO基因分型,是从基因水平进行 ABO血型判定,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特别是能够解决 " 非分泌 " 型斑迹的血型鉴定问题,在法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这种技术已广泛地被国内外众多法医界学者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我们实验室应用 PCR-RFLP方法 [4 ]在对刑事案件中 100 多份血斑、混合斑生物物证进行 ABO基因型检测的过程中,对绝大多数生物物证的血型都能做出明确的判定。但曾遇到过两份生物物证,一份是手帕上微量的血迹 ,另一份是阴道擦拭棉签,在结果判定上遇到了问题,不能明确判定血型。原因是,人 ABO基因 233~ 433区域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后产生的本该为 200bp一条区带,而这两份样品 233~ 433区域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后除产生 200bp区带外,在 178 bp 位置另显现一条清晰的区带,从而干扰了 KpnI酶切结果的判读,导致不能确定两份样品的基因型。为解决这类样品的 ABO基因分型问题,我们取该手帕血 DNA,对 ABO基因的 233~ 433 与 660~ 788两个区域进行序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某县公安局送来该县尹某母亲(1956年死亡,时年38岁)尸骨被盗一案现场提取的有关人体骨路,要求检验骨信的“ABH”血型物质。我们经了解有关案情,检验实物,认为该案骨骼风化破坏程度严重,检验“ABH”型物质条件较差,且对案件侦破工作起不到关键作用,而行法医人类学检验条件较好,同时能对案件侦破工作起重要作用,经与委托单位协商,进行了法医人类学检验。第一组:嫌疑人张某父亲墓中提取的无名尸骨:头颅骨、胸骨、左、右第2至第11肋骨、右侧锁骨、左、右肩拥骨、脊椎骨(2个颈椎、12个脚椎、5个腰椎)、四肢长骨、部分手、足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