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型地方政府是一些华人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学术概称。就历史和制度而言,我国发展型地方政府的兴起涉及中央权力下放、产权地方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型地方政府曾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地方负债累累、腐败猖獗、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贯彻等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角色、价值取向、行为约束因素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呈现出利益本位化、权力市场化、行为企业化、目标显性化、运作模糊化的特征,并在经济行为方面体现出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前沿》1997,(2)
分税制改革实施近三年以来,给地方财源建设带来一股强劲的冲击波。虽然目前的分税制政策在实际操作运作中已暴露出一些矛盾,但从总体上讲,分税制改革的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作为与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配套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新型财税体制,分税制改革及其不断完善是一种必然趋势,将继续给地方经济和财政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尤其对财源建设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分税制条件下如何建设地方财源,壮大地方财政实力,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摆在地方政府和领导以及经济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需研究的战略问题。一、分税制对…  相似文献   

4.
陈松来 《人大研究》2014,(10):17-20
《人民问政》(《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栏目(以下简称两个栏目),运行11年来,在温州市民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广大民众诉求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也成为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利器”。但是,一些学者对监督主体是否合法存在一些争议,栏目在制作过程中政府官员采访难、邀请到演播室做嘉宾难,以及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栏目创新等问题,在运作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5.
思想前沿     
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危害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及其官员之所以被民众普遍不信任,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年来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表现出赤裸裸的以逐利为目的的公司化倾向高度相关。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及其竞争被国内外一些学者解释为中国经济高速增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其转变的进程,这和地方政府指导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行为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行为包括一地经济增长目标的提出、经济增长思路的选择、经济增长战略、战术措施的确立以及一系列经济增长政策的贯彻实施等。一句话,地方政府的行为是转变一地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行为,以及地方政府行为调整和规范等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年政治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胡伟博士历尽数载写就的《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是一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如何运作的力作,它在大量经验材料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从而突破了国内外对中国政府研究的既有范式,为我国政府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框架和内容。同时,通过对政府运作过程和决策机制的描述与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国的政府体制和职能,并循此探求政府运作的间题与症结,为政府体制改革与决策机制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和依据。以新的视野审视当代中国的政府和政治无论在过去还…  相似文献   

8.
唐睿 《人民论坛》2013,(8):86-87
自21世纪以来,昆山、江阴等中国东部县级政府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从服务型政府向引导型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政治和经济激励、政府与企业间相对谈判能力的变化所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当地产业调整与升级的规划与政策,影响、规约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债务风险,必须把它和清偿债务的资源联系起来。作为风险的一个特定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在化解地方公共风险的过程中产生的,属于公共风险。它具有公共风险的一些特点,如:隐蔽性、滞后性、非敏感性。因此,要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地方政府通过政策的底层实践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Q市考察发现:联镇包村制度的运作逻辑显现出跨层级治理表征,是地方政府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压力型体制与目标考核的情境下回应基层社会多元化诉求而作出的一个应然制度安排。联镇包村制度化运作过程不仅具有科层制路径依赖特性,也蕴含反科层化行动取向。在多重压力下,各驻村干部差异化的治村行为呈现出名实分离状态,因而亟需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格局,才能推动跨层级治理的可持续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层次;另一方面它是组织及参与地区经济活动的主体,拥有对地方经济的决策权及相当的财政资源。地方政府拥有的经济职能、经济权限与经济资源的扩充,使地方政府对区域产业部门之间及产业部门内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住址搬迁等行政区划管理,是国家(政府)授权民政部门办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一些区公所、乡政府经过审批搬迁了住址(以下简称政府住址);另外一些地方有的政府也打算搬住址。我认为,对于正处在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的地方,政府住址的搬迁要从严控制,至少在进入21世纪以前要从严控制。要把精力、经费用到发展生产上、发展乡镇企业上,用到群众致富奔小康上。一个区、乡级政府住址的搬迁,且不说因搬迁带来的原政府办公用房的价值利用率的降低,至少要耗费七、八十万元新建政府办公等用房和安装水电等设施。这七、八十万元用于办企业…  相似文献   

13.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建立高效的反腐败领导机构必须处理好这样几对关系:1、处理好党委抓与政府抓的关系党委、政府在反腐败领导机制中处于核心和决策地位,他们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对反腐败领导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从一些地方的运作情况看,党委的作用明显一些,政府的作用相对弱一些。这是由于有些政府和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导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反腐败是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事”,“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抓反腐败是软任务”,“抓经济发展要抢抓机遇,反腐败可以慢慢来”等等。这就使一些从事行政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实…  相似文献   

14.
高新军 《同舟共进》2013,(10):40-41,44
实现善治是地方治理制度创新要达到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扩大民众的参与,通过真正让民众参与决策,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满足民众的需求;二是加强地方政府的监督,通过对政府各个部门运作的数据收集分析,发现政府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政府运作绩效的方法。无独有偶,笔者2013年4、5月份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研究中心访问期间,就遇到美困地方治理在这两个方面有代表性的制度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以行政命令干预经济建设的情形。事实上。这不仅违背市场经济法则。而且违背法治精神。必须承担法律后果。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一厢情愿。而百姓受损,结果被告上法庭的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16.
一、银行应努力处理和协调好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关系,求同存异,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规律对企业兴衰去留作出的裁决,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在企业破产中,政府的行为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影响着企业破产的全过程。加之一些银行与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沟通,往往是政府常常处于主动银行陷入被动,为银行在企业破产中保全债权增大了工作难度。所以,银行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力争成为地方政府协调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参谋和得力助手,让政府象爱护地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再次拉开了序幕。推进机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准确把握改革的基本目标,在这项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举措中,下决心解决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力求逐步建立起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盛翔 《政协天地》2014,(4):54-55
“政府如果让你养猪,你养鸡就对了。”全国政协委员岳福洪痛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违背市场规律过度干预经济,造成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他回忆,自己在当北京怀柔县委书记时,一个生产大队长上台介绍生产经验,就一句话: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层面;一是组织和参与地区经济活动的主体,拥有地方经济的决策权,并拥有一定的财政资源。地方政府所拥有的经济职能、经济权限及经济资源,使它对本地区产业部门及其内部的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人大研究》2008,(1):29-33
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主要是由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运作环境、运作主体、运作目的、运作动力、运作程序、运作手段等要素构成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政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同时,也是建立法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有效地实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法治化的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本文拟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