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乐朋 《同舟共进》2009,(7):41-41
关于“特供”,最早见识到的是解体前的苏联“小白桦”商店。“特供”之特,大致有二。一特在供应对象特殊。一般老百姓肯定不在此列,“特供”对象只能是特殊人物,如苏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和苏军的高级干部以及他们的家属;  相似文献   

2.
王石川 《北京观察》2012,(11):24-24
正近期,一场针对滥用"特供"、"专供"标识的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特供产品曾是"王谢堂前燕",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你也许没有享用过特供产品,但一定见到过;即便没有见到过特供产品,也一定听说过。不过,市场上五花八门的特供产品基本上都是赝品,即所谓的假特供。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不能以国家机关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进入市场流通的任何形式的特供都是违法的。因此,但凡大行其道的特供产品,要么是彻头彻尾的假货,要么属于没有身份证的"私生子"。假借国家机关名义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牟取不义之财,  相似文献   

3.
新周 《协商论坛》2013,(8):55-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一个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工作人员、总特灶伙食组组长张宝昌,此前回忆了食品特供制度的开端。先搞"土"的,以后再搞"洋"的1950年2月14日,中国和苏联签订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中南海多了两位苏联客人。他  相似文献   

4.
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工商总局等10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行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巩固清理整顿成果,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工商总局于3月18日联合下发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3,(4)
某某部委特供、某某机关专制、军队特供……这些印制在高档烟酒等商品上的文字,以其特有的神秘,显示着一种权力的尊贵. 而如今,这些"特供"将走到尽头——3月29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和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 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严格审核预算资金用途,严禁申报、分配预算资金用于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物品;严禁采购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物品;严禁报销列支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物品的经费支出;强化审计监督,将涉及"特供"、"专供"等标识物品的事项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对市场作用的揭示沈端民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熙熙”“攘攘”或“来”或“往”而逐“利”之地,通常谓之市场。市场是历史的产物,始名“市井”。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艰苦地向前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些人为了攫取蝇头小利竟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竟然打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号。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3,(6):16-17
"火箭提拔"备受舆论关注,质疑焦点不是官员能力是否足够出众,而是选拔制度的不透明和权力世袭导致的阶层固化。建立在权力转移基础上的各种利益"特供"、机会"特供",践踏了社会公正,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基石。如何将权力更有效地关进笼子里,避免各种"世袭"与"特供"让人日益产生焦虑感乃至绝望感,已是一个越来越无从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本期起,原来的“要闻快报”专栏被“特供信息”所取代。顾名思义,“特供信息”即为本刊专为读者提供的独家信息,抑或是最快的信息。盼望大家把读后感想反馈给我们。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13,(4):61-61
日前,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自行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  相似文献   

11.
读者表达     
给公务员"特供房",不能法不责众第5期文章《公务员"特供房"好吃难咽》一文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了广西来宾公务员"特供房"小区的违法性。早在2006年,国家就发布了《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但时至今日,为何当地敢于公然违规?像来宾这样的"集体违规"已多次发生,但最后往往因为法不责众,而不了了之,后续处理大多很"低调"。即便有个别官员因此被处理,但分出去的房子,却少有收回来的。后续问责乏力,无疑是这种"集体违规"盛行的重要原因。遏止集资建房的乱象频发,必须要加强问责力度,不能因为住房分配已成事实,就听之任之。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特供"住房,有关部门必须收回,在公众的监督下,重新公开处理。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2,(4):28-29
茅台酒一直是国人心目中身份、地位的象征,其曾经的标签“专供、特供”等身份让人印象深刻。近十年来,“国酒”茅台一直演绎着身价不断上涨的神话,令多数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3.
诗歌编写体式新例原作:黎锦熙整理:黎泽渝编者按,黎锦熙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又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黎老生前治学严谨,多有创见。身后留有大量手稿,内容渊博,弥足珍贵。可惜,至今尚未能正式结集出版,令人慨叹!今年,适逢黎老诞...  相似文献   

14.
新春三愿     
新春三愿本刊评论员"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置身旧岁新春之交,回顾改革、发展、稳定的1994年,全国人民在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崭新事业迈出了坚实的关键的一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日神州,四时春意盎然;熙熙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上海师大副教授桑玉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改革开放似一阵强劲的春风,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吹来了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捧惯了铁饭碗,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们,如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追求起各自的利...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1,(1):I0007-I0007
洛阳福达美公司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高成长型民营企业”;食用菌单一品种生产量亚洲第一;全国食用菌行业唯一一家保证中南海特供的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7.
报载,元月17日一大早,薄熙来离开大连赴沈阳任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人海、鲜花、横幅、泪水…… 大连出现了万人空巷送熙来的感人场面,被人们称之为“熙来现象”。 近年来,这种感人的场面是很难见到的,“熙来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我沉思良久,想起了清代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说的是当官是否得到群众的“公认”,离开这个位子(或调任、或离退休)便知道得一清二楚。此话颇有道理。薄熙来卸任之后,大连市民倾城而出,含泪送别,一片恋惜之声,这就是最好的“公认…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初,朱镕基同志重访湘西,感慨万端地写下了:“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另有天。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汤汤何日观,葱茏不见梦难圆。”一诗,充分表达了对湘西巨变的欢悦之情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殷切企盼,作出了支持湖南退耕还林300万亩的重大决策。在此,本文就湘西州退耕还林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领导艺术     
簿熙来敢“叫硬”大连市市长簿熙来说:“如果有一百个叫硬的干部,都能哈下腰来干活,而且忙到点子上,那大连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兹以”簿熙来纠正机关午餐时间”为例,可见一斑。簿熙来任大连市长时,当时政府机关午饭规定中午12:00开饭,下午1:00上班,但很多人11:30就去吃饭  相似文献   

20.
正熙春山,一峰耸立,状如踞猊,谓之"啸天狮子"。北宋时,建熙春台于半山,故名熙春山。熙春山嵯峨积翠,下瞰城郭,岚气黛色,风景秀丽,素有"樵川第一峰"之称。山中名胜古迹颇多,宋、元、明、清历代相继于山上、山下建有许多楼台亭阁。龚正谦曾题熙春山对联:放开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洗净耳根,听林鸟争鸣,寺钟响答,渔歌远唱,牛笛横吹。在冬日的一个下午,我独自漫步在熙春山脚下的草地上,只见安静的下午,有一些老年人在草地上打太极拳,有一些孩子在草地上快乐地奔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